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学理论论文 >

增强精品课程示范性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8 01:14

  本文关键词:增强精品课程示范性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精品课程 示范性 评审指标 资源共享


【摘要】: 在终身教育和资源共享的大趋势下,精品课程应运而生。它的目的是作为示范性课程供各高校学习,作为优质教学资源与社会分享。但是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发现目前精品课程建设的问题很多,包括网站建设的盲目性、可用性不强、资源共享性差等问题,另外,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精品课程的资源共享,进而影响了其示范性作用的发挥。要提高精品课程的示范性,不仅需要课程建设者提高资源共享意识,还需要评价者有相应的措施来引导课程建设者往正确的方向迈进。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精品课程评审指标的修改来提高精品课程的示范性。研究的最终样本为2005-2009年文史类国家精品课程中的19门课程网站。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从现有的评审指标中提取出一个适合数据收集的标准,逐个点击样本课程的网站内容进行数据收集。分析数据发现精品课程的各项和评审指标之间各项的要求之间存在着一定差距,而且每项指标涉及到的课程数大约都在50%左右,课程网站中提供的相关资料很不具体,不利于资源的共享交流,示范性比较差。分析得出这些问题有些是由于课程建设者对精品课程的认识不清造成的,还有一些是由于评审指标本身的表述不清造成的。由于评审指标的表述太笼统,不能给课程建设者很明确的指导因此,笔者把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与手段和教学效果的评审标准按每项的三级指标进行了细化。为了增强评审指标对精品课程示范性的指引作用,将精“示范性”作为精品课程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和教学内容等指标一起放在综合评审中,从而引起课程建设者的重视,对精品课程的示范性给予更多的关注。
【关键词】:精品课程 示范性 评审指标 资源共享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G423
【目录】:
  • 致谢4-5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1
  • 第一章 精品课程研究现状11-22
  • 一、对精品课程的理解11-12
  • (一) 建设精品课程对于建设精品课程的学校的意义11-12
  • (二) 建设精品课程对社会的意义12
  • 二、精品课程本身存在的问题及建议12-18
  • (一) 网站界面设计问题及建议13
  • (二) 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盲目性及建议13-14
  • (三) 精品课程网站开放度问题及建议14-15
  • (四) 精品课程的可用性问题及建议15-17
  • (五) 精品课程资源共享的问题及建议17-18
  • 三、对精品课程评价的研究18-21
  • (一) 对指标的解读18
  • (二) 对精品课程评价的研究18-19
  • (三) 制定精品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19-21
  • 四、小结21-22
  • 第二章 基础理论22-25
  • 一、课程22
  • 二、文史类课程22
  • 三、评价指标的建立方法22-23
  • 四、教育资源共享23
  • 五、资源利用率23-25
  • 第三章 国家精品课程示范共享性研究25-28
  • 一、研究问题及目的25
  •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25-26
  • 三、样本的选择26-28
  • 第四章 数据统计与分析28-44
  • 一、开放度统计28
  • 二、教学内容28-32
  • (一) 课程内容29-30
  • (二)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30-31
  • (三) 课程内容更新31-32
  • 三、教学条件32-37
  • (一) 教材33-34
  • (二) 相关资料34-35
  • (三) 实践条件35-36
  • (四) 网络教学环境36-37
  •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37-39
  • (一) 教学设计37-38
  • (二) 教学方法38-39
  • (三) 教学手段39
  • 五、教学效果39-42
  • (一) 同行及校内督导组评价40
  • (二) 学生评教40-41
  • (三) 录像资料评价41-42
  • 六、辐射共享42-43
  • 七、小结43-44
  • 第五章 对评审指标的分析和建议44-55
  • 一、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修改遵循的原则44-46
  • (一) 要覆盖精品课程的基本特征44-45
  • (二) 评审指标的内容要明确45
  • (三) 评审指标要具有可操作性45
  • (四) 要量化评价和质化评价相结合45-46
  • 二、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本科)的修改46-55
  • (一) 教学内容46-48
  • (二) 教学条件48-49
  • (三) 教学方法与手段49-51
  • (四) 教学效果51-52
  • (五) 示范共享52-55
  • 第六章 对《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修改的思考55-56
  • 参考文献56-58
  • 附件一 样本表58-61
  • 附件二 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本科,,2009)61-6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玉宝;孔鲲鹏;;国家精品课程评估指标的比较分析[J];巢湖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2 伊辉勇;应晓跃;;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对课程建设的导向作用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律原,荣燕;远程教育的特点与教学网站的评价[J];中国远程教育;2002年02期

4 王龙;丁兴富;;开放课件运动的国际拓展[J];中国远程教育;2006年08期

5 李慧仙;“精品课程”评审体系:问题与对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6 王佑镁;;国家精品课程网上资源可及性评估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7 段德君;建设精品课程的实践与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4年03期

8 吴新伟;张会杰;;精品课程建设思路评析:从使用状况论起[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年Z2期

9 余菜花;;网络课程评价标准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08年04期

10 段善利,李萍,窦明武;关于精品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4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商亚坤;北京高等教育资源共享问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2 徐磊;精品课程资源网站的设计与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3 吴美娇;国家精品课程与MIT OCW开放教育资源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7466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xuetheo/7466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e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