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学理论论文 >

两种问题探究方式对协作知识建构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9 11:20

  本文关键词:两种问题探究方式对协作知识建构的影响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知识建构 协作知识建构 单问题探究方式 多问题探究方式


【摘要】:按照知识建构的12条教学原则,知识建构学习是一种建立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基础上的建构性学习过程。在南京市白云园小学知识建构两个实验班的学习过程中发现,其中一个班级形成了“单个问题”,另外一个班级形成了围绕教学主题展开的“多个问题”。即,一个班级各小组成员共同协作探究同一个问题,另一个班级各小组协作探究同一主题下的不同问题。那么,这两种不同走向的教学是不是符合知识建构学习的要求,会不会引起社区知识、协作对话、认知责任的不同等等。本研究旨在探究两种问题探究方式对协作知识建构的影响。 首先,研究运用观察法对两种问题探究环境下的教学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并结合教学观察阐述两种问题探究方式的涵义及其形成原因。其次,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以知识建构理论为依据,结合白云园小学的教学实践,构建协作知识建构过程模型。最后,运用内容分析法建立协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编码体系,并在他人的协助下对两种探究方式下知识论坛中的数据进行编码、对比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单问题探究方式下的协作知识建构是学习者在共同体内通过深层、持久地协作对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入的过程;多问题探究方式下的协作知识建构是一个在同一主题下不断解决新问题的循环过程;单问题探究方式更有利于深层次的协作知识建构,学习者进行了更深层地交流协作;多问题探究方式下,学习者的协作知识建构不够深入,更多地进行了问题和观点的共享。 本研究认为,知识建构教学过程中应该尊重学生问题形成的过程,顺应两种问题探究方式的发展路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相应对策弥补两种问题展开方式的不足,以促进协作知识建构的深化。
【关键词】:知识建构 协作知识建构 单问题探究方式 多问题探究方式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420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5
  • 目录5-7
  • 第1章 绪论7-17
  • 1.1 研究背景与缘由7-9
  • 1.1.1 研究背景7-8
  • 1.1.2 选题理由8-9
  • 1.2 概念界定9-11
  • 1.2.1 两种问题探究方式9-10
  • 1.2.2 协作知识建构10-11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11-15
  • 1.3.1 知识建构11-13
  • 1.3.2 协作知识建构13-15
  •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15-17
  • 1.4.1 研究目标15
  • 1.4.2 研究内容15
  • 1.4.3 研究对象15-16
  • 1.4.4 研究过程与方法16-17
  • 第2章 两种问题探究方式的形成17-27
  • 2.1 知识建构课程开展概述17-21
  • 2.1.1 知识建构课17-18
  • 2.1.2 知识建构环境18-21
  • 2.2 两种问题探究方式的内涵21-27
  • 2.2.1 单问题探究方式21-23
  • 2.2.2 多问题探究方式23-24
  • 2.2.3 两种问题探究方式的联系与区别24-27
  • 第3章 协作知识建构27-35
  • 3.1 协作知识建构概述27-29
  • 3.1.1 知识建构的含义27-28
  • 3.1.2 协作知识建构28-29
  • 3.2 协作知识建构过程29-33
  • 3.2.1 Gerry Stahl的十一阶段模型29-30
  • 3.2.2 甘永成的协作知识建构收敛过程30-31
  • 3.2.3 构建协作知识建构过程模型31-33
  • 3.3 两种问题探究方式与协作知识建构的相关分析33-35
  • 第4章 两种问题探究方式对协作知识建构的不同影响35-55
  • 4.1 知识论坛数据统计及整体分析35-36
  • 4.2 内容分析36-55
  • 4.2.1 构建编码体系36-37
  • 4.2.2 进行内容编码37-40
  • 4.2.3 分析过程及结果40-55
  •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后续研究55-59
  • 5.1 研究结论55-57
  • 5.1.1 两种问题探究方式的内涵55
  • 5.1.2 两种问题探究方式对协作知识建构的影响55-56
  • 5.1.3 深化协作知识建构的教学策略56-57
  • 5.2 研究创新57
  • 5.3 研究不足与后续研究57-59
  • 参考文献59-62
  • 致谢6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雪峰;论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知识建构四环节[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7期

2 赵建华;CSCL的基础理论模型[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10期

3 谢幼如;宋乃庆;刘鸣;;基于网络的协作知识建构及其共同体的分析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8年04期

4 林铭;;网络环境下基于专题的协作知识建构教学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01期

5 谢幼如;宋乃庆;刘鸣;;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的群体动力探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02期

6 张义兵;陈伯栋;Marlene Scardamalia;Carl Bereier;;从浅层建构走向深层建构——知识建构理论的发展及其在中国的应用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2年09期

7 朱伶俐;刘黄玲子;;CSCL实时交互效果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6年05期

8 胡勇;王陆;;网络协作学习中的社会网络分析个案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6年05期

9 张建伟,孙燕青;通过问题解决来建构知识──内在条件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年11期

10 张华武;;知识建构共同体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年18期



本文编号:7530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xuetheo/7530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b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