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化课堂教学情境探究
发布时间:2017-08-31 16:26
本文关键词:审美化课堂教学情境探究
【摘要】: 本文以“自由和谐”的美学理论为研究视角,探讨了审美化课堂教学情境的本质内涵,在深入挖掘其教育学、心理学、美学理论根基的基础上,提出可操作的审美化课堂教学情境的创造策略,借以推动审美化教学,促进学生个性的自由和谐发展。本文包括五大部分: 第一部分,问题的提出。以主体自由的美学精神去揭露当前课堂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关系等方面缺失美的现象和问题,并探析出不美根源主要在于知识的功利追求、传统文化的权威意识、漠视个性的思维方式、教师的职业审美素养缺失,明晰地引申出审美化课堂教学情境这一理论探讨的必要性。 第二部分,审美化课堂教学情境的内涵阐释。审美化课堂教学情境是指课堂教学中教师从美的“自由和谐”本质出发,运用美的创造规律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语言、教学关系等要素,转化和表现为生动形象、自由和谐的审美对象,并且由这些审美对象的交互作用共同构成富有感染力的审美心理场,从而使师生顺利开展愉悦教学,促进学生的个性自由和谐发展。由此基础上从愉悦性、创造性、和谐性、超越性与个性化五个方面展示审美化课堂教学情境所具有的特性,形成智慧、对话、快乐的三种课堂形态,又进一步探讨了构成审美化课堂教学情境的四个要素:教学内容美、教学方法美、教学语言美与教学关系美。 第三部分,审美化课堂教学情境的理论依据。通过以“自由人”的人性假设为前提,在生命教育观、建构主义理论与审美心理双向建构的心理学原理、和谐美学三个理论视野下阐述审美化课堂教学情境的理论根基,为其展开实践探讨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第四部分,审美化课堂教学情境的实践探索。在理论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审美化课堂教学情境所展示的智慧、对话、愉悦的三种课堂形态的运作机制,并且从运用灵活教学方法、发掘教学内容的审美因素、使用具有美感的教学语言、建立审美型师生关系四个策略入手,结合语文的教学设计案例,进行具体的操作。 第五部分,审美化课堂教学情境的时代意义。站在时代的高度,把握审美化课堂教学情境对培养学生创造力、建立审美型师生关系及发展审美人格的意义。
【关键词】:审美 课堂教学情境 自由和谐
【学位授予单位】:宁波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424.2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引言11-15
- 1 问题的提出15-21
- 1.1 课堂教学中美的缺失16-18
- 1.1.1 教学内容的支离破碎16
- 1.1.2 学生的主体自由被压制16-17
- 1.1.3 教学方法的单一僵化17
- 1.1.4 教学气氛沉闷17-18
- 1.2 缺失美的根源探析18-21
- 1.2.1 知识的功利追求18
- 1.2.2 传统文化的权威意识18-19
- 1.2.3 漠视个性的思维模式19
- 1.2.4 教师的职业审美素养缺失19-21
- 2 审美化课堂教学情境的内涵阐释21-35
- 2.1 审美化课堂教学情境的本质21-23
- 2.1.1 课堂教学情境21-22
- 2.1.2 美与审美22-23
- 2.1.3 审美化课堂教学情境23
- 2.2 审美化课堂教学情境特性23-28
- 2.2.1 愉悦性24
- 2.2.2 创造性24-25
- 2.2.3 和谐性25-26
- 2.2.4 超越性26-27
- 2.2.5 个性化27-28
- 2.3 审美化课堂教学情境表现形式28-30
- 2.3.1 智慧的课堂28-29
- 2.3.2 对话的课堂29
- 2.3.3 愉悦的课堂29-30
- 2.4 审美化课堂教学情境构成要素30-35
- 2.4.1 教学内容美31-32
- 2.4.2 教学方法美32
- 2.4.3 教学语言美32-33
- 2.4.4 教学关系美33-35
- 3 审美化课堂教学情境的理论依据35-43
- 3.1 审美化课堂教学情境与生命教育学的内在契合37-39
- 3.2 审美化课堂教学情境的心理学依据39-41
- 3.2.1 情境对于主体学习的建构意义39-40
- 3.2.2 审美心理的双向建构40-41
- 3.3 和谐为美是审美化课堂教学情境的美学根基41-43
- 4 审美化课堂教学情境的实践探索43-66
- 4.1 运作机制43-45
- 4.1.1 运用探究,缔造智慧美的知识情境43-44
- 4.1.2 运用对话,生成情感美的和谐情境44
- 4.1.3 运用体悟,构建意象美的愉悦情境44-45
- 4.2 创造策略45-52
- 4.2.1 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审美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46-48
- 4.2.2 发掘教学内容的审美因素,以审美情感强化情境导学48-50
- 4.2.3 使用具有美感的教学语言传递美的信息,渲染课堂中的审美色彩50-51
- 4.2.4 建立审美型师生关系,增力美感,将枯燥知识的学习变成美的创造、美的欣赏过程51-52
- 4.3 方案设计52-66
- 4.3.1 教案设计52-57
- 4.3.2 课堂实录57-66
- 5 审美化课堂教学情境实施的时代意义66-68
- 5.1 升华与超越:审美化课堂教学情境与学生的创造力培养66
- 5.2 沟通与体验:建构课堂教学中的审美型师生关系66-67
- 5.3 理想与追求:学生自由和谐人格的培养67-68
- 6 结语68-69
- 参考文献69-74
- 附录A 教师访谈提纲74-75
- 在学研究成果75-76
- 致谢7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奕红;;一种必然的趋势:教学模式的审美化发展[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辛继湘;;论教学的审美品格[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6期
3 刘定祥;语文教学审美化简论[J];怀化师专学报;2000年04期
4 丁永祥;审美——伸张个性、培养创造力的有效途径[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孙绵涛;康翠萍;;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机制[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6 汪潮;;对教育智慧的理性思考[J];教学月刊(小学版);2007年06期
7 汪霞;从教学的缺失谈课堂的革命[J];教育科学;2000年03期
8 温彭年,贾国英;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05期
9 冯建军;论儿童在教育活动中的自由[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03期
10 李如密,李宝庆;教学意境刍议[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1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新玲;中学地理教学情境创设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陈小园;试论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语言美[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3 赵辉;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祝辉;情境教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7666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xuetheo/766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