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互动的协同机制:要素解构与策略探讨
本文关键词:师生互动的协同机制:要素解构与策略探讨
【摘要】: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按照协同理论,师生互动的"协同机制"要素应包括开放性、竞争、协同和自组织。师生互动"协同机制"的实践价值包括活跃集体氛围、提升合作意识,促进思维开发、益于能力提升,等等。建立"协同机制"可从营造有效的开放的教学环境、搭建非平衡的教学平台、唤醒个体的参与意识等方面入手。
【作者单位】: 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师生互动 协同机制 有效策略
【分类号】:G424
【正文快照】: 师生互动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历来受教育工作者及教育专家的重视。然而“已有的研究更多的是关于师生互动类型、结构或影响因素等的静态分析,缺乏对师生互动的性质,特别是过程与机制等的动态研究。而实际上了解和把握师生互动的性质、过程与机制等更是师生互动研究必不可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叶子,庞丽娟;师生互动的本质与特征[J];教育研究;2001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妍霞,姚本先;课堂情境定义与课堂师生互动[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2 楼园,韩福荣;从自组织方法论角度看企业仿生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周玉文,刘兴坡;污水流量序列关联维数的计算[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4 刘振;发展循环经济 实现可持续发展——自组织超循环运行机理透视[J];节能与环保;2004年08期
5 彭正新,李传昭,李华;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分形管理模式的研究[J];商业研究;2002年19期
6 陈凤琴;期货行业协会法律规制研究[J];商业研究;2003年08期
7 邓小健;赵艳萍;;基于自组织理论的虚拟企业组织模式研究[J];商业研究;2006年06期
8 陈大伟;校本培训:走向自组织——校本培训动力研究[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9期
9 许志红;自组织理论视野下的学校自主办学[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10 魏仁兴,杨长福;复杂性思维解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丁娜乃;;对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的反思[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2 汤雪梅;;Web2.0的自组织特性研究[A];新闻传媒与社会发展论坛·2007——中国新闻业发展现状与趋势论文集[C];2007年
3 高蓝;;城市空间发展的复杂性与生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君;纯物质凝固过程枝晶生长现象的研究和模拟[D];昆明理工大学;2002年
2 何见得;人才资源开发有效对策基础理论研究[D];河海大学;2002年
3 吴涛;集成供应链运作与物流管理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4 彭正新;中国国有企业集团治理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5 张勇强;城市空间发展自组织研究——深圳为例[D];东南大学;2003年
6 郑刚;基于TIM视角的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各要素全面协同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7 郭元林;复杂性科学知识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8 叶金国;技术创新与产业系统的自组织演化及演化混沌[D];天津大学;2004年
9 李闻戈;工读学生攻击性行为社会认知特点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苗素莲;中国大学组织特性历史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凌峰;小学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谢志芳;课堂互动教学模式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3 江秀萍;中学语文“多向互动”教学模式建构[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4 于冬青;幼儿园生成课程及实施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5 吕晓乐;网络教育中师生关系变化的原因及对策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6 苏延骏;教育公平的法理思考[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7 潘杰;班级组织隐性德育的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8 税茜;师范专科英语口语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及其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杨晓;小学语文参与式教学之行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10 李灵;杜威教师观初探[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庆成;刘军;;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职业技术教育;2007年32期
2 董雷;;浅议师生网络沟通的技巧[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9年04期
3 宋跃;王海潮;;符号互动论对构建和谐课堂的启示[J];大众文艺;2009年23期
4 李洪斌;;浅谈多媒体电化教学中的师生互动[J];职业技术;2010年03期
5 颜静红;;心理辅导课中的师生互动——学业不良心理学理论对课堂教学的启示[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年20期
6 赵海利;钟晓敏;;辩论式教学:师生互动的新模式[J];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20期
7 文萍;基于建构主义的师生互动教学实践[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8 凌伯勋;新教师教学中亟待解决的两个问题[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9 邢彦明;;师生互动课堂教学环境的内涵和建构条件[J];教学月刊(中学版下);2003年01期
10 党建强;师生互动理论的多学科视野[J];当代教育科学;2005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芳;;心理游戏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设计思路和操作[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2 余宪;;现代教育技术与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晏刚;吴业正;厉彦忠;候予;鱼剑琳;;网络教学中“师生互动”教学方式浅析[A];制冷空调学科教学研究进展——第四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讨会[C];2006年
4 宋庆发;;春天的落叶让人迷离——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的倾向[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5 徐瑞泰;;“一节好课”必备的“三大要素”[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6 李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的初探[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7 黄庆坤;向兰花;;如何在民办学校构建一堂好课[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8 张素明;;加强校本教研促进学校发展[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9 江伟奎;;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模式[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10 朱利娜;樊琪;;大学师生课堂互动观的实证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月萍;互动的课堂才有生机[N];江苏教育报;2010年
2 翰林小学 肖世香;浅谈提问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N];广安日报;2008年
3 杨喜忠(作者单位:秦安县五营学区);课堂有效交往与教学质量[N];甘肃日报;2006年
4 特约通讯员 邹明华;学生为本 师生互动[N];美术报;2002年
5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 张桂青;新课标下信息技术实践与探索[N];中国教师报;2007年
6 临泽县平川学区 曹玉萍;师生互动是探究性教学的桥梁[N];张掖日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曾晓伟;香港绵阳两地师生互动交流深情联谊[N];绵阳日报;2010年
8 李树峰;怎样构建一个好课堂[N];中国教育报;2006年
9 李茂;主题四:师生互动与沟通(4)[N];中国教师报;2008年
10 镇江市第九中学 殷海燕;努力创设有效教学的“动感地带”[N];江苏教育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丹莎;师生课堂有效交往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琴;课堂师生互动的有效性探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 李秀萍;变革中的课堂师生互动存在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吴安艳;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互动研究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叶筱斐;“双主体”的最佳结合——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5 王晓梅;课程改革中的课堂师生互动[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冉玉霞;师生互动中的教师公正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7年
7 赵彦敏;基于学校网站的高校师生互动平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滕秀芹;课堂师生互动的现场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9 王学伟;课堂教学中师生冲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程巍;课堂师生互动的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534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053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