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从初中生美术作业的画面分析其心理偏差行为

发布时间:2017-10-18 22:13

  本文关键词:从初中生美术作业的画面分析其心理偏差行为


  更多相关文章: 初中生 心理偏差 画面 心理疏导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腾飞,社会竞争越发的激烈,学生的课业负担越来越重,压力也越来越大。据我国卫生部提供的数据可得知,我国已有百分之十至百分之三十的初中生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数字之庞大不得不让我们细细反思当下初中生爆发出如此严重的心理问题归因于何处,我们怎样提出有效地解决办法。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深知美术知识和技能的提高是不容忽视的,然而在应试教育奋力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教育的功能显得尤为重要,即教育有影响和促进人身心发展的特性和能力。通过美术教育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意志力,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更重要是的是,通过美术教育能够对心理障碍的青少年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治疗。 从荣格和弗洛伊德研究精神病人的美术创作开始,把美术作品应用于心理治疗、心理分析的发展已久,我国也有许多心理分析师正致力于这项工作的研究和测试,为我们教育工作者积攒了大量临床研究得出的数据和经验,供我们参考和借鉴。美术作品之所以可以检测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是因为它以象征为内容,输出信号,我们从画面上看到的特征性语言与其潜意识中的某种心理特质之间建立其联系,便达到了检测的目的。确定判定画面特征的规律就来源于临床个案研究和大样本研究。这都是经过数百年临床研究和深入分析后得出数据和经验,非常具有鉴别意义。通过这样严谨的方法,以画面分析学生的心理偏差行为就保证了其科学性及可实施性,值得我们推广和使用。完成美术作品对学生来说是一项有趣的活动,它不受认知水平、语言、语种及其他因素的限制,比起学习其他科目的知识,学生会更情愿地投入其中,“享受”这次测验。实现美术作品是一项具有创造价值的行为,这本身就有利于学生个体的成长,同时通过描绘画面,学生的情感得到宣泄、焦虑心情得到缓解的同时,其潜意识在无形之中被表现出来,学生与其潜意识得到了沟通,,而作品又是潜意识存在的客观物化,个体就又与集体产生了共鸣,这些都有助于个体自性化和良好心理环境的建设。因此美术作业来检测学生心理偏差行为是可行且值得在学校中被广泛推广的。在以往的美术课堂上,已经有很多学生通过画面暴露出其心理偏差,并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和调节,使学生的情绪以及堆积在内心的负面能量得到释放和排解。我衷心的 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更多出现心理偏差的学生得到帮助,真正做到身心健康。
【关键词】:初中生 心理偏差 画面 心理疏导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844.2;G633.95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9
  • 一、 关于初中生心理现状的调查与思考9-12
  • (一) 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影响因素9-10
  • 1. 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9-10
  • 2. 初中生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10
  • (二) 对初中生心理现状的思考10-12
  • 二、 初中生心理偏差在画面上的“畸型”体现12-18
  • (一) 美术作业检测学生心理偏差的可行性12-13
  • (二) 以画树剖析心理投射实验13-15
  • 1. 投射实验的理论依据13-14
  • 2. 初中生画树实验的实施14-15
  • (三) 初中生心理偏差投射在画面上的具体体现15-18
  • 三、 纠正初中生心理偏差的具体方法18-25
  • (一) 调整教师心态,体会学生感受18-20
  • (二) 设置与心理治疗相结合的心理治疗课20-21
  • 1. 以“家”为主题的美术作业20-21
  • 2. 绘画日记,在画中成长21
  • (三) 布置对治疗有益的美术作业21-22
  • (四) 积极开展美术活动22-24
  • (五) 设计辅助心理治疗的产品24-25
  • 结语25-27
  • 参考文献27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祥明;;注重形式美与提高鉴赏力——中国绘画鉴赏的理论与实践[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2 丁厚祥;论“意象”美术教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3 刘明来;;论美术教育中的创造力培育[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4 陈会利;;略谈绘画艺术教学中的抽象和具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5 苏晨;杨雪梅;;浅析设计与美的形式[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6 韩亚飞;;范宽山水画风格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7期

7 童成寿;;国内外关于自我控制理论的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8 李光安;论艺术教育美术专业的课程设置[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9 李光安;;艺术教育主辅修制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0 绳惠玲,韩玉稳,魏航英;初中生同伴交往障碍特点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杨金虎;;艺术学的构建[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2 迟洪燕;;对于中学美术教学的几点思考[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3 邓威;王冬冬;;当下中国美术教育的传承与流变[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4 戴雅丽;;我为什么学习不好——小学学习困难学生自我归因的特点分析与指导策略[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5 曹煜波;张凯;;不同体育锻炼程度、锻炼类型对中学生压力应对方式影响的研究[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6 孙迟;杨淘;;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中应凸显创新能力的培养[A];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孙迟;杨淘;;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中应凸显创新能力的培养[A];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教育科学与边缘科学分册)[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先明;0-5岁汉语儿童语言发展的认知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2 段鹏;开放的艺术及其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喻琴;国立杭州艺专校长林风眠素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谷涛;体验的逻辑—现象学视野下的美术教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5 陶云;不同年级学生阅读有或无配图课文的眼动实验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6 邬烈炎;艺术设计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1年

7 李善良;现代认知压观下的数学概念学习与教学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8 张敢;绘画的胜利?美国的胜利?[D];中央美术学院;1999年

9 潘世松;不同年龄段语用主体语体特征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10 冯晓阳;美术教育价值取向的历史变迁与现实观照[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溪;大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控制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满玉;沈阳市沈河区初中生命教育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魏伟;转型期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王莹;选择对自我控制影响的实验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竹慧;初中学生信息技术学科自学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王云;初中班级留守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管理策略[D];苏州大学;2010年

7 徐玉娟;艺术类高职学生人文素养问题探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王洪进;中师花鸟画意笔写生新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贾玉霞;利用乡土资源优化初中美术教学的实践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孙小燕;中师手工课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研究与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574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0574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1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