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欣赏的教育意义——兼论杜威的相关教育思想

发布时间:2017-10-18 22:25

  本文关键词:欣赏的教育意义——兼论杜威的相关教育思想


  更多相关文章: 欣赏 教育意义 杜威


【摘要】:以艺术欣赏为原型的欣赏过程在教育中也存在。欣赏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欣赏能摆脱机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获得愉快的经验,使书本上的理论标准成为生活中的实际标准,欣赏价值是任何学科学习的内在价值。学生在学习中的欣赏态度由"直接性""专心""虚心""责任心"等因素构成,通过艺术学科的专门训练和增强各学科学习活动的艺术性,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欣赏态度。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欣赏 教育意义 杜威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提起“欣赏”,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艺术欣赏,但本论题所研究的不是艺术欣赏,而是教育中学生以欣赏的态度参与学习,对所学知识、观念和事实等进行的欣赏。欣赏不只限于文学、绘画和音乐等艺术学科,而存在于所有学科的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教育作用,为此,我们有必要对它进行更充分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爱波;彼皆绝代才 形去留其神——归有光与蒲松龄古文艺术相通论[J];蒲松龄研究;2002年03期

2 厚实;郭彤;;宫体诗与花间词文本生成背景比较解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3 洪增流,彭发胜;诗歌语言的维度:“Image”与意境的差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4 王海洋;;薛宝钗文化人格及其哲理评价[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5 凤文学;画见大象,不为斩刻之形──郭熙关于山水画创作的一个美学命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6 丁玲;韩拙《山水纯全集》中“气”的思想[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7 朱志荣;论宗白华美学思想的贡献[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8 王念东;气韵与文气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9 高飞;空白与意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10 孙颖荪;;《网页制作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以建构主义为指导[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宋丹;俞书伟;;设计无格,借景有因——浅谈产品中的透明性设计[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2 卞敏;;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精神[A];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黄培清;;从《红楼梦》诗歌的翻译看译诗三难[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4 王露茵;万昌平;;信息社会中视觉图像利弊解析[A];2004年工业设计国际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楚东晓;赵江洪;;基于原型的产品形态设计研究[A];2005年工业设计国际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朱琦;;基于TRIZ理论设计和营造心灵的空间[A];Proceedings of the 200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 & The 11th China Industrial Design Annual Meeting(Volume 2/2)[C];2006年

7 章晓岗;陈静瑶;;色彩通感与电视广告创作[A];Proceedings of the 200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 & The 11th China Industrial Design Annual Meeting(Volume 2/2)[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红霞;唐代隐逸风尚与诗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郭锦玲;意蕴不同的经典[D];暨南大学;2001年

3 伍世昭;比较诗学视野中的郭沫若早期心灵诗学[D];暨南大学;2002年

4 叶帮义;北宋文人词的雅化历程[D];苏州大学;2002年

5 彭文钊;俄语语言世界图景的文化释义性研究:理论与方法[D];黑龙江大学;2002年

6 向明礼;多酸药物电子结构及其与抗肿瘤活性间的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7 张金梅;幼儿园戏剧综合活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8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9 黄黎星;《易》学与中国传统文艺观[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10 黄汉华;抽象与原型——音乐符号论[D];暨南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胜利;论文学的宇宙境界[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练小丽;电力系统工装设计开发——论华北地区电力工装色彩与款式设计[D];天津工业大学;2001年

3 葛伟;新诗史上的流星雨——论“小诗运动”[D];河南大学;2001年

4 童伟;论文学价值[D];扬州大学;2001年

5 刘水平;精英艺术:神的诞生与隐退[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6 吴卫;东西方建设与文化模糊比较概述[D];湖南大学;2001年

7 熊琳;中国传统沿水建筑形态初探[D];湖南大学;2001年

8 范庆伟;民间意识与臧克家的前期诗作[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9 吕强;生命的困境和超越的自由——试论庄子的“逍遥游”[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10 王庆卫;论“气韵”的艺术理念[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钟祖荣;论学习方式及其变革的规律[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陈佑清;论活动与发展之间的相关对应性[J];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3 陈佑清;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及其选择[J];江西教育科研;2003年07期

4 陈佑清;知识学习的发展价值及其局限性[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5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娟;徐婷;;马克思人学说对现代教育的意义[J];现代交际;2011年07期

2 金红菊;;《论语》和谐意识及其现代教育意义探析[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1年02期

3 刘海波;;烈士陵园建设与教育文化的结合[J];技术与市场;2011年08期

4 杨文浩;李娟;;论《学记》中的教育思想[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1年08期

5 习红英;;教师教学靠什么——个性化的实践教学观[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年07期

6 马颖英;;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新辨[J];辽宁教育;2011年06期

7 周静;;家庭德育中的“榜样”效用及存在问题[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8 赵德明;也谈“以学生为本”[J];基础教育;2004年08期

9 李亚东;;智慧型教师专业成长的现象学旨趣[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1年08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资云;;乌申斯基论习惯的道德意义和教育意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宁虹;;从跑道到跑的过程——课程改革新理念与教师专业化[A];第三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肖雁阳;;创建和谐校园,构建素质教育氛围[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4 邓素文;;杜威的兴趣理论及其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永春;;内蒙古高校心理教育课程化模式的构建及实效性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陈越;;心育主题班会的设计[A];全国德育教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王焕章;王丽;;家礼不能不叙——引导子女尊老爱幼[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一卷)[C];1991年

8 邹晖;;关于“亲其师,信其道”的浅谈[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9 黄丰兰;;疏导学生逆反心理[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10 ;比较孔子的中庸与亚里士多德的中道及其在当代教育上的现实意义[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占爱;浅议夏令营活动的教育意义[N];甘肃日报;2007年

2 木易;开展学生健康教育意义重大[N];潮州日报;2009年

3 丁永为 胡根林;杜威的课程哲学说了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王娇萍;师德,你的诠释如此厚重[N];工人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陈广琳邋通讯员 谢晨;“给玻璃加点钢”[N];深圳商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苏婷;教师发展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路径[N];中国教育报;2004年

7 洪良;浅谈教师应具备的人格魅力[N];各界导报;2007年

8 翟晋玉;让最优秀的人当老师[N];中国教师报;2007年

9 井长水 本报记者  张惠君;让学生当门卫违背法律精神[N];法制日报;2006年

10 记者 柯杨;学生捐款谨防变味[N];河南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董吉贺;论“负面”教育的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朱光明;表扬与批评的意义[D];北京大学;2008年

3 邓友超;论教育的理解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吴晓蓉;仪式中的教育[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秋红;论学习经验的教育意义[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赵联;体验与教育[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3 罗珍;让教育扎根生活[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建军;基于生存论的教育意义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于洪燕;中西传统“道德”概念的历史演变及其现代教育意义[D];西南大学;2006年

6 张栩;一种整体的视角:华德福整体课程思想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7 李红博;师爱的情感现象学解读[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8 荣翠红;孔子成人思想的现实教育意义[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陈翠君;教育“发生”的故事[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李瑞国;任鸿隽科学思想及其教育意义[D];苏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574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0574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d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