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的再定义及其变革走向
本文关键词:教学的再定义及其变革走向
更多相关文章: 课程与教学 再定义 教学改革 教师 重新定义 新概念 儿童研究 引导学生 反思性实践 对话教学
【摘要】:正一、教学需要再定义。概念是恒定不变的吗?我没有深入考察与研究,不敢妄下结论。不过,我始终认为,一方面,随着实践的广泛展开、研究的不断深入,概念的内涵是会不断完善和丰富的。因此,我们需要对概念不断地去思考和理解,加以阐释,有时还需要反思、调整。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革新、理论的丰富、视野的扩展,新概念会不断诞生。从某种角度说,新概念是对原有概念的深化与发展。基于以上两方面的认识,我以为概念是需要重新定义的。其中当然包括教育——"重新定义教育"。
【作者单位】: 江苏省教科所;
【分类号】:G424
【正文快照】: 一、教学需要再定义。概念是恒定不变的吗?我没有深入考察与研究,不敢妄下结论。不过,我始终认为,一方面,随着实践的广泛展开、研究的不断深入,概念的内涵是会不断完善和丰富的。因此,我们需要对概念不断地去思考和理解,加以阐释,有时还需要反思、调整。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米锦平;刘德芝;;大学生英语认知兴趣与听说能力的培养[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毕华林,亓英丽;化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化学教育;2000年06期
3 程同森;盛丽英;刘桂军;;回归实验室的化学教学[J];化学教育;2009年02期
4 袁合才;李培峦;张清年;;信息技术环境下高等数学教学创新[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5 张雁华;论文化反哺视野中的新型师生关系[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年06期
6 苏鸿;活动理论研究及其对当代教学改革的启示[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7 杨青;王玲;;创新教育的途径——“问题”式教学方法的角度[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5年03期
8 王涛;姜春霄;张艮山;;论网络远程教育中虚拟学习团队的构建[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9 章凯;兴趣的自组织目标-信息理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杨洪德;;成人学员观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郑玉飞;;理想与热情的教育实践者——三位美国教育家与设计教学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秋英;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教学论本土化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希希;论有效的课堂交往[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张男星;俄罗斯高等教育体制变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毛景焕;平等体验的生成与班级教学共同体[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张惠芹;教学演讲学[D];北京外国语大学;2002年
6 毕华林;走向生本的教科书设计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苏鸿;迈向意义的世界[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刘良初;课堂传播效果:研究的维度与理论的构建[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胡根林;语文科文学课程内容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10 路书红;教学理论建设的方法论比较[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俊杰;小学三年级英语游戏教学策略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云;头脑风暴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的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莉莉;思想政治课问题教学中的“问题设计”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闫杰;信息化时代大学师生关系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5 商亚民;“纲要信号”与“预防纠错”教学法在标枪技术教学中应用的实验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1年
6 丁倩杰;生物教学纲要信号设计[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贺燕琴;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发展性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8 薛孝宏;论教学交往——理论的探究与现实的思考[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9 李新强;中学生阅读心理及教学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10 罗万春;GX实验教材的编写策略探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丽华;;“教师即课程”何以成为可能——以数学课程为例[J];中国教育学刊;2008年09期
2 张红霞;我国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困境与出路[J];教育发展研究;2005年05期
3 王强;;走进情境中的课程与教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个案分析[J];全球教育展望;2004年12期
4 刘徽;;建立将知识融会贯通的“复杂性思维范式”——读《复杂性理论与教育问题》[J];现代教学;2006年05期
5 彭钢;;课程改革的视野:一种新的学校文化建设的理想和追求[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17期
6 刘万海;;从知识到经验:课程本质的现代解读[J];全球教育展望;2004年12期
7 许玲俊;;论《课程与教学论》中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建构[J];教书育人;2007年27期
8 师慧超;;浅析课程与教学的评价[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3期
9 吴晓玲;;课程与教学观念智慧生成的思维路径探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1年08期
10 周文叶;兰璇;;批判教育学与教育改革——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阿普尔教授访谈[J];全球教育展望;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军武;;关于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高校教学改革的思考[A];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技术物资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李培辉;张淑蓉;;多媒体辅助教学与医用化学教学改革[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四届图学研讨会交流暨第二届CAD应用、CAI软件演示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3 张小玉;周丽;;精品课程建设中教学方式的改革与探索[A];第二届湖北省力学学会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隋允康;;论发掘和塑造“认知活性体系”的教学[A];2006力学教学与教学改革交流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邢少颖;张淑娟;;从多元智力和问题连续体理论看当前的教学改革[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王天曦;;论实践教学必须加强[A];北京高校电子工艺实习首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吴连国;徐筱麟;;浅谈研究式教学和教师的研究[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戴祯杰;周敦;;关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思考[A];广西计算机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杨海平;;创新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冯莉;;情感教学对大学生人文素质影响的调查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婷;大观区:坚持以校为本 全面推进教学改革[N];安庆日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郭铭;新世纪教师应该强化哪些能力[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侯尚琴;坚持“以人为本”推动教学改革[N];贵州政协报;2004年
4 记者 明慧;“全脑学习”开创学习方法新概念[N];中国改革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姜小玲;欲说还休“新概念”[N];解放日报;2003年
6 本报记者 梁容;难点变亮点 新课现七彩[N];天津教育报;2008年
7 周士君;如何触摸“挑战”的高度[N];大众科技报;2003年
8 颜永良;开展教学改革促进教育发展[N];南宁日报;2011年
9 泰州市教育局局长 宋吕银;更为自觉、有效、智慧地关注课堂[N];江苏教育报;2010年
10 枣庄市市中区永安乡黄庄联校 李国强;教学改革有何阻力[N];中国体育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亮奎;文化变迁中的课程与教学[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成新;整合与重构:技术与课程教学的互动解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3 陈静;意境化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4 俞红珍;论教材的“二次开发”[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夏雪梅;课程变革实施过程的研究:学校组织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周海银;学校课程管理运作过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刘宇;意义的探寻[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吉标;规范与自由[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曹树真;“引导”中“生成”[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10 郭朝红;影响教师政策的中介组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玉;《标准》引导下的高师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吴昊文;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戴晓刚;宋代三次兴学中的教学改革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覃莹;创生意识:教师课程意识的应然追求[D];西南大学;2008年
5 张瑞;教师参与课程评价的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6 宋时春;静悄悄的革命:教师对课程的重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贺晓立;建构主义视野中的师生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8 夏永庚;论课程的生成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叶秀丹;教师即课程:价值与可能[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陈曦;新课程实施中的校长角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2582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258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