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本世纪以来中国城镇居民教育收益率及其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5 19:26

  本文关键词:本世纪以来中国城镇居民教育收益率及其变化研究 出处:《教育发展研究》2012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教育收益率 明瑟收入方程 时间趋势


【摘要】:本文使用国家统计局城镇住户调查数据,对本世纪以来中国城镇居民的教育收益率及其变化趋势进行估算。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教育收益率并没有延续1990年代至2000年代中期快速增长的态势,而是逐渐趋于平稳,并有轻微的下降迹象。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国家统计局城市司;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基金】: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与收入分配关系的变化及其特征分析”的部分成果
【分类号】:G526.7
【正文快照】: 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机会分布和收入分配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实证研究教育机会与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特别是这种关系的变化趋势,对于认识教育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包括教育政策、就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等在内的相关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研究教育的个人收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陈晓宇,陈良q,夏晨;20世纪90年代中国城镇教育收益率的变化与启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2期

2 葛玉好;;部门选择对工资性别差距的影响:1988—2001年[J];经济学(季刊);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娅;市场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经费来源多元化[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4期

2 卢晓东;确定成本约束下学费、财政经费的市场化互补模型——向成本补偿本义的回归[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4期

3 丁小浩;;规模扩大与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化[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2期

4 汤敏;;关于扩招的几个问题[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2期

5 王明进;岳昌君;;个人教育投资风险的计量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年02期

6 孟大虎;制度性分割、人力资本粘性与失业问题——以东北地区为例[J];长白学刊;2005年04期

7 姚先国,张海峰;中国教育回报率估计及其城乡差异分析——以浙江、广东、湖南、安徽等省的调查数据为基础[J];财经论丛;2004年06期

8 岳昌君,文东茅,丁小浩;求职与起薪: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4年11期

9 李锋亮;中国的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劳动力市场[J];复旦教育论坛;2005年04期

10 钟宇平,陆根书;高中生高等教育需求的经济动因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陈晓宇;;中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理论与实践[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北京大学论文集[C];2004年

2 叶忠;;近20年中国教育与就业关系研究述评[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3 刘泽云;;中国城镇地区私人教育收益率研究述评:1981-2001年[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4 钟宇平;陆根书;;高中生高等教育需求的经济动因分析[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马晓强;丁小浩;;我国城镇居民个人教育投资风险的实证研究[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北京大学“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劳动力市场”课题组;;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刘彦伟;岳昌君;;教育借贷、人力资本积累与工作找寻[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刀福东;;傣族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回报初探[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吴克明;;劳动力流动与中国城镇教育收益率上升[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忠斌;人力资源后发优势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 李慧勤;高等教育收费与学生资助的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3 钱雪亚;中国人力资本水平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4 金芳;高等教育投资体制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5 沈华;中国国家助学贷款多元化偿还模型设计[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6 叶欣茹;中国高等教育社会投入需求预测[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7 任红艳;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适度性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8 杭永宝;职业教育的经济发展贡献和成本收益问题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9 孙大文;我国教育生产率及其增长方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曹晶;教育社会分层功能的弱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小芳;我国城乡教育差距的经济学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2 杨薇;农村籍大学生教育个人成本收益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3 聂盛;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4 周群英;硕士研究生教育个人投资成本—收益分析[D];武汉大学;2004年

5 龙舟;中国高等教育个人投资收益率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张海峰;教育不平等的收入分配效应:理论与实证分析[D];浙江大学;2004年

7 聂绪海;人口地理信息系统支持的零售单位空间布局分析[D];四川大学;2005年

8 宫静;中美高等教育经费来源比较及启示[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9 包宁;农村教育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10 祝富钧;浙江省城镇居民人力资本投资行为实证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陈晓宇,陈良q,夏晨;20世纪90年代中国城镇教育收益率的变化与启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2期

2 邢春冰;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工资决定机制考察[J];经济研究;2005年06期

3 王美艳;;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性别工资差异[J];经济研究;2005年12期

4 齐良书;;国有部门劳动工资制度改革对教育收益率的影响——对1988-1999年中国城市教育收益率的实证研究[J];教育与经济;2005年04期

5 闵维方;发展知识经济的关键与大学的使命[J];教育研究;1998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晓琳;黄斌;;我国农村地区个人教育收益率研究评述[J];教育发展研究;2011年11期

2 王云多;;教育对个人收入分配的影响: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3 方长春;;教育收益率的部门差异及其引发的思考——以东部一个发达城市为例[J];贵州社会科学;2011年09期

4 姜道奎;张体勤;于晓晴;;健康、教育人力资本收益城乡比较研究——基于重庆市截面数据的观察[J];科技与经济;2011年03期

5 易莹莹;;个人教育投资的风险收益测度[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朱健;;对我国过度教育的教育经济学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年20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李哲;丁士军;;农村教育收益率实证分析 以湖北五县为例[A];“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湖北省首届涉农领域青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孙志军;杜育红;;学制对农村居民教育水平与收入的影响——基于广西融安县的调查分析[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黄维;陈勇;;中国教育经济学发展趋势的知识图谱研究[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王金金;;农民教育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以山东省潍坊市为例[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陈晓宇 陈良;学得越多 挣得越多[N];经济参考报;2003年

2 ;教育经济效益如何评估?[N];中国信息报;2001年

3 赖德胜;百年树人别解[N];人民日报;2003年

4 朱四倍;教育为何成了西部农民心头最大的 痛[N];工人日报;2004年

5 ;教育的私人收益率和社会收益率[N];经济参考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娄世艳;中国教育收益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2 孙百才;中国教育扩展与收入分配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韩雪峰;教育对中国居民收入差距影响的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4 黄祖军;农户对子女教育投入的行为逻辑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5 崔荃;家庭背景、教育资源配置与收入分配差距[D];复旦大学;2010年

6 袁卫华;农民子女教育投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涛;我国教育收益率估算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辽宁大学;2011年

2 许福娇;居民教育收益率的估计[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3 路婉婷;教育投资与城乡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4 杨凯;促进中国人力资本形成的教育问题分析[D];江苏大学;2002年

5 隋国玉;过度教育与工资不平等[D];吉林大学;2009年

6 李湘军;我国教育公平性对个人收入影响的分析及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7 王涛;欠发达地区教育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8 彭正宇;我国教育扩展与收入分配关系实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9 李宁;不同所有制部门内及部门之间的教育收益率差异[D];山东大学;2011年

10 陈华;两性微观教育收益差异分析[D];浙江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341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3341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6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