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生活德育范式构建的理论维度与实践路径

发布时间:2017-12-25 20:33

  本文关键词:生活德育范式构建的理论维度与实践路径 出处:《基础教育论坛》2012年3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生活德育 学校道德教育 德育理念 德育环境 实践路径 德育模式 陶行知 引导学生 回归生活世界 学校德育


【摘要】:正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学校的德育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这种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学生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倾向,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反思我国道德教育的现状,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已经开始探索新的德育模式,"叙事德育"、"体验德育"、"无痕
【作者单位】: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思政部;
【分类号】:G651
【正文快照】: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学校的德育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这种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学生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倾向,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反思我国道德教育的现状,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已经开始探索新的德育模式,“叙事德育”、“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向颖;;中学德育软环境培育及路径选择——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德育阐释[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张炳生;回归生活:德育改革与创新的价值取向[J];现代教育科学;2004年11期

3 徐少锦;陶行知教育理论研究的一个创见[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4 肖丽;;生活德育视野下的大学生公寓园区德育环境的构建[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11期

5 刘树林;;学生危机生存训练活动对中职德育的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16期

6 刘平秀;新世纪德育人性化的走向[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7 吴宁建;;实施生活德育,促进学生道德自主建构[J];基础教育研究;2007年07期

8 李延生;学术扫描[J];思想.理论.教育;2005年17期

9 刘铁芳;面向生活 引导生活——回归生活的德育内涵与策略[J];教育科学研究;2004年08期

10 张忠华;李明睿;;生活德育:我们研究了什么[J];现代大学教育;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伯兴;;试述生活德育的特性[A];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30周年庆祝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单建;;市场经济与学校道德教育[A];山东省医学伦理学学会第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3 卫建国;;陶行知先生是我党的亲密战友[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会刊[C];1987年

4 陈屏;;学习陶行知 研究陶行知[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7年

5 张焕欣;;在陶行知先生塑像前[A];福建省陶研会2001年工作会议专辑[C];2001年

6 卓国卫;;试论陶行知先生的人格魅力——参加全国陶研骨干培训有感[A];福建省陶研会2001年工作会议专辑[C];2001年

7 王雁华;杨耀坤;;春风吹绽课改花——陶行知教育思想指导我们搞课改[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三——“陶花”绽放江南岸[C];2002年

8 阮素芳;;借鉴陶行知思想 建构创新教育[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下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加拿大唐纳德回忆陶行知[A];庆祝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二十周年专辑论文集[C];2004年

10 宋瑞玲;;陶行知的“小先生制”及其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上海市奉贤中学校长 季洪旭;生活德育:“贤”致力行 “奉”以出彩[N];文汇报;2009年

2 计方胜;校长的权威从何而来[N];中国教育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王友文;让德育渗透更为自然[N];中国教育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张树伟;暑假就到了,我们来读陶行知[N];中国教育报;2006年

5 马鞍山 张曙光;屯溪发现陶行知创办的《生活教育》杂志[N];黄山日报;2009年

6 王运来 龚放 罗静;秀绝金陵第一声(中国名校)[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7 康叙五;在兰州首倡陶行知教学思想的台和中[N];兰州日报;2006年

8 ;学校道德教育之我见[N];甘肃日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苏令;陶行知眼中的理想校长[N];中国教育报;2006年

10 祝彦;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思想及其实践[N];学习时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黔敏;德育学科课程:从理念到运行[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2 赵伟;科技文化影响下的我国学校德育变革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中建;高校德育系统工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吴擎华;陶行知与民国社会改造[D];山东大学;2008年

5 蔡幸福;陶行知与牧口常三郎教育思想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陈春林;地理学视角下的我国城市化理论构架与实证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丁锦宏;品格教育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8 杨俊;批判电影《武训传》运动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9 聂智;论虚拟社会治理中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D];中南大学;2013年

10 陆克俭;发现与解放[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海荣;学校道德教育回归生活的困境与出路[D];海南师范大学;2013年

2 马殠;高职院校生活德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杨虹;小学生生活德育探究[D];鲁东大学;2012年

4 李恒川;陶行知生活德育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江波;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中职学校德育中的意义和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王佳莹;生活德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7 蔡春良;对高校生活德育的现实探究[D];漳州师范学院;2010年

8 张帝;小学“生活德育”课程的实践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9 赵荣;生命视阈下的学校道德教育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10 李钰靖;占里生育自觉的教育传承及其对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启示[D];西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343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3343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6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