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四川震区教师应对方式与总体幸福感关系

发布时间:2018-01-13 03:03

  本文关键词:四川震区教师应对方式与总体幸福感关系 出处:《中国公共卫生》2012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震区教师 应对方式 总体幸福感


【摘要】:目的了解四川震区教师应对方式与总体幸福感的现状及关系。方法使用应对方式问卷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对四川地震灾区741名教师进行调查。结果震区教师应对方式在性别、年龄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幸福感在性别、学历以及灾后教学场所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维度,应对方式与总体幸福感各维度呈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r=-0.02~0.37,P0.05或P0.01);不成熟型和混合型的应对方式与总体幸福感各维度均呈现负相关;不成熟型、成熟型的应对方式对总体幸福感有预测效果。结论在应付方式和总体幸福感方面,震区男教师比女教师面临更多的问题;震区教师应对方式对其总体幸福感有一定预测作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statu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ichuan area teachers' coping styles and general well-being. Methods using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 and general well-being scale carries on the investigation to the Sichuan earthquake. The earthquake of 741 teachers teachers' coping styles in gender, ag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general well-being in gender,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after the disaster degree and teaching place difference (P0.05); in addition to meet the interest and dimension of life, coping style and general well-being dimensions was related to different extent (r=-0.02 ~ 0.37, P0.05 or P0.01); immature and mixed coping style and general well-being dimensions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immature, mature coping style can predict effect on general well-being. Conclusion in terms of coping style and general well-being, earthquake male teachers face more problems than female teachers; teaching area The teacher's coping style has a certain predictive effect on its overall happiness.

【作者单位】: 四川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基金】:四川省教师教育研究中心项目(TER2009-022)
【分类号】:G443
【正文快照】: “5.12”汶川地震对震区人民的心灵造成了一定的创伤〔1-2〕。已有研究对震区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较多,而对震区教师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应对方式是个体对环境或内在需求及其冲击所做出的恒定的认知和行为努力。研究表明,随着应对方式的不同,心理健康水平也在发生变化,积极应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陈华,叶远玲;中学教师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年02期

2 马军,刘永义 ,王志纲 ,王文瑞 ,宝继英 ,于东升;SARS流行对社区人群心理卫生影响的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年04期

3 吴范武,金子环;症状自评量表调查研究中统计方法的正确应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年05期

4 李权超,何英强,申国祥,曾岚,解亚宁;我军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的编制[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3年04期

5 朱从书 ,申继亮 ,刘加霞;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源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2年03期

6 李艳红;农村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应对方式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04年03期

7 王丽萍,张本,姜涛,徐广明,于振剑,王恩燕,郑琳;唐山大地震所致慢性创伤后应激障碍临床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潇镥;;大学生挫折应对与其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2期

2 周喜华;;高校留级生的学业倦怠与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1年13期

3 肖浩杰;李广全;;高中生考试焦虑与应对方式的关系[J];科技信息;2011年19期

4 彭小红;郑谊贞;;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1年Z1期

5 蒋燕宾;;基于大专学生应对方式的调查与研究[J];文教资料;2011年20期

6 赵林;;中学生早恋的多种状态及应对方式[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年06期

7 宁凯;;基于应对理论的大学生抗挫折心理能力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年09期

8 吕卡;;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特质焦虑及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1年Z1期

9 张忠琼;班永飞;殷红敏;;欠发达地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年07期

10 曾祥岚;茄学萍;;地震后青少年应对方式心理干预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0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红;郭成;;中学生人格特征与应对方式的关系[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2 侯淑晶;李春光;解亚宁;张小远;肖蓉;;军队医科大学学员应对方式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初步分析[A];2004医学心理、军事心理、康复心理、医学心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3 许慎;;初中农民工子女心理压力及应对方式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李春花;谷传华;赵海灵;;中学教师社会创造性、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申艳娥;;正、负性压力情境下教师应对方式的比较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李明;刘文;胡日勒;;大学生思维方式和应对方式相关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周玲;李雄鹰;;大学生心理压力与应对[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8 王燕;;农村中学生应对方式、生活事件及自我效能感研究[A];经济策论(上)[C];2011年

9 柳春香;;大学生自我价值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张梦;侯玉波;王歆;;思维方式与青少年应对方式关系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王加强邋范国睿;如何处理课堂教学的生成资源[N];中国教育报;2008年

2 北京崇文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夏s⊥そ≌韵薄≈旌,

本文编号:14171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4171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8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