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学生经验”的性质及其现实意义
本文关键词:杜威“学生经验”的性质及其现实意义 出处:《教学与管理》2012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经验论 学生 杜威 现实意义 教育哲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教育家 交互作用 整体性 客观条件
【摘要】:正约翰·杜威是美国著名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进步教育运动的先驱。经验论是其教育哲学的核心。杜威关于经验的论述,在教育哲学史上是一块重要的里程碑。他非常重视学生经验,认为它是教育的起点,是教育的途径,而学生经验的获得和持续改造则是教
[Abstract]:John Dewey is a famous American pragmatist philosopher, educator, a pioneer of progressive education movement. The experience is the core of education philosophy. Dewey's exposition of the experience, in the history of educational philosophy is an important milepost. He paid attention to the students' experience very much, think it is the starting point of Education, is the educational way, and the students experience and continuous transformation is taught
【作者单位】: 贵州遵义师范学院;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约翰·杜威是美国著名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进步教育运动的先驱。经验论是其教育哲学的核心。杜威关于经验的论述,在教育哲学史上是一块重要的里程碑。他非常重视学生经验,认为它是教育的起点,是教育的途径,而学生经验的获得和持续改造则是教育的目的。通过对杜威教育理论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雪;;杜威的认识论对“二元论”的“克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2 陈尚达;语文综合性学习与学生主体性发展[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杨汉麟;李贤智;杨佳;;余家菊留英时期的教育活动与思想述评[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杨汉麟;李贤智;杨佳;;余家菊留英时期的教育活动与思想[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5 刘名;;高职《商务谈判》课程教学研究[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秦俊巧;;中小学课堂教学生活化初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7 刘婉婷;;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开展大班教学后个性化教学的重要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8 陈立军;;杜威教育理论的构建、启示与反思[J];安顺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9 祁金善;隐性课程的开发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10 邓冲;;试论家庭消费文化的家庭教育机制[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虹;;现代教材观视野下的高校教材建设创新研究[A];探索的脚步——“十一五”北京高等教育教材建设论文集[C];2010年
2 张立华;;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及其现实选择[A];2010北京高教学会高职研究会学术年会“金商祺”杯优秀论文专辑[C];2010年
3 段会冬;;从农村城镇化看农村教育的目标定位问题[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我读《民主主义与教育》[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程红艳;;论杜威的教育环境观[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和震;;简论杜威的知识观及其对教育的意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舒志定;;马克思教育思想的人文特质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李劲松;;杜威教育目的观中的民主思想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李学;容中逵;;论教育目的的生成性——基于杜威与怀特海的比较分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高迎爽;;社会人的和谐发展——杜威教育思想的一种解读[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郝进仕;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战略与战略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刘娜;哲学语用学视域中的教育实践[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颖;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6 曹立新;思想政治工作情境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7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段鹏;开放的艺术及其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新月;我国大学公民教育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宋燕;大学教学学术及其制度保障[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丽颖;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文化的重新理解与建构[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吕云涛;学校教育中不当惩罚问题探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何淼;中学生反思性数学学习现状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罗珍资;基于生态学的大学生自主管理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曲盛男;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伦理思想探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王泓砚;辽宁高职旅游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的问题及成因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董春梅;反思性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胡斯源;大学生生命教育探索[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赵华芹;培养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顾剑峰;高中数学“导研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培森;;简论杜威的职业教育思想[J];中国成人教育;2009年05期
2 苑青松;;论“主动作业”及其对职业教育的启示[J];职业教育研究;2007年10期
3 李海艳;;解读杜威的“教育目的观”及其现实意义[J];宿州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4 游柱然;;杜威教育哲学与当代美国服务学习理论[J];求索;2009年01期
5 孔祥田;;从“哲学家问题”到“人的问题”——论杜威政治哲学建构的“前问题”[J];兰州学刊;2007年06期
6 ;杜威谈教育哲学[J];青年教师;2009年01期
7 张云;教育:向生活世界回归——杜威教育哲学的启示[J];探索与争鸣;2005年04期
8 姚文峰;;杜威教学社会性思想及现实意义[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9 尹鸿涛;孙传远;;杜威教育哲学思想新探[J];继续教育研究;2010年05期
10 杜芳芳;;对杜威教育哲学特征的审视——从《民主主义与教育》谈起[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玉杰;;从主动作业到研究性学习——儿童、课程、社会联系的纽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9)——外国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2 郑玉飞;;理想与热情的教育实践者——三位美国教育家与设计教学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黄宇红;;什么样的教育家才是真正的教育家——杜威对我们的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叶勇军;;运用课程、教学、评价理论对现今我国新课程标准与课程改革的分析[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5 范鹏;成兆文;;冯友兰教育哲学发微[A];《国学论衡》第三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2004年
6 朱国仁;;论杜威教育哲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刘佛年;;《范寿康教育文集》序[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刘开会;;杜威新经验主义艺术观的得与失[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邹铁军;;杜威哲学观的根本改变——纪念杜威150周年诞辰[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常宏;;杜威的“经验”概念的现象学解释——以胡塞尔的“生活世界”为背景来解释杜威的经验概念[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厦门大学 陈亚军;杜威:为了理解的纪念[N];社会科学报;2002年
2 上海社科院哲学所外哲室上海社科院哲学所所长 童世骏 复旦大学杜威研究中心主任 刘放桐;“中国就是东西文化的交点”[N];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杨捷;走进杜威的思想深处[N];中国教育报;2003年
4 杨柳新(北京大学);杜威与孔子:互镜的哲学家[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5 记者 王柏玲;着眼于每个学生的发展[N];文汇报;2000年
6 实习记者 亢春燕;第二届感动内蒙古人物颁奖盛典举行[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9年
7 理查德·J.伯恩斯坦(Richard J.Bernstein) 阎勇译;创造性的民主[N];社会科学报;2002年
8 单中惠;杜威:“西方孔子”在中国(上)[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胡乐乐;热衷现代教育理念不该忘记杜威[N];中国教育报;2007年
10 彭国华;重写大哲的心路历程[N];中华读书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如俊;论杜威的自然主义伦理学[D];复旦大学;2006年
2 郑国玉;杜威:作为生活方式的民主[D];复旦大学;2010年
3 张云;经验、民主和教育[D];复旦大学;2005年
4 刘华初;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D];复旦大学;2010年
5 高来源;论人在经验世界中的超越[D];黑龙江大学;2011年
6 贾媛媛;艺术与经验[D];黑龙江大学;2009年
7 褚洪启;教育观念的变革[D];北京师范大学;1994年
8 杨日飞;教育与儿童的自然发展[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马焕灵;高等学校学生纪律处分纠纷及其处理[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沈岚霞;20世纪上半叶美国对华教育传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勇;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利峥;七年级《地理》双语教学在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素质中的作用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3 易兴华;小学古诗自主阅读及素养培养[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4 徐迎环;人之解放——杜威教育哲学的批判性旨向[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俊玲;高校与学生行政法律关系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杨喜凤;论课堂教学中的真实智力活动[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7 滕玉英;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学习评价[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程昭伦;高等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9 张少辉;我国高职教育学生职业指导若干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10 岳丽娜;Web2.0代表性软件支持下的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181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418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