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教育理论本土化的途径——论知识社会学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
本文选题:知识社会学 切入点:教育研究 出处:《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年2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发端于马克思的知识社会学强调对知识与社会的关系进行分析,指出知识的生产、选择、分配和传递等都受社会环境的影响。目前,我国教育研究中开始较多应用知识社会学方法,主要有两条路径:其一是对教育理论和教育政策演变的知识社会学分析;其二是对知识演化与控制的知识社会学分析。但是目前将教育场域中的知识生产和传递置于社会运行视野中的研究依然缺乏。
[Abstract]:The sociology of knowledge, which originated in Marx, emphasizes the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knowledge and society,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production, selection, distribution and transmission of knowledge are all influenced by the social environment. There are two main ways to apply sociology of knowledge in educational research in China: one is the analysis of the evolution of educational theory and educational policy by sociology of knowledge; The second is the sociological analysis of knowledge evolution and control, but the study of knowledge production and transfer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is still lacking.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
【分类号】:G40-03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宏;意识形态理论与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理论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生兆欣;;论比较教育学术研究的价值涉性[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10期
3 李春青;在消费文化面前文艺学何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4 吴亚平;论自然的属性及环境法的理念[J];东南学术;2002年05期
5 周宁;想象的疆域:从文学批评到文化批判[J];东南学术;2004年S1期
6 吕明;;法律意识形态的变迁——以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调解”为样本[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7 陈芳;权力与话语:意识形态对翻译实践的操纵[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4年01期
8 董馨;论“文学性”的意识形态功能[J];东岳论丛;2005年03期
9 王宏图;浮世的悲哀:张爱玲的日常生活哲学[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10 闫守轩;知识观的转向与教学改革的深化[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白玮;;“鲁艺”与中国大学精神塑造[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邵迎生;心灵真相在日常话语中的呈现[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干春松;制度化儒家的解体(1895-1919)[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赵雪纲;论人权的哲学基础[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5 阎光才;识读大学:组织文化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高伟;生存论教育哲学发凡[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8 仲崇东;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9 杨庆峰;技术作为目的[D];复旦大学;2003年
10 吴玉荣;互联网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樊育红;当代知识管理观分析[D];苏州大学;2001年
2 韦柳忠;知识社会之中轴原理研究[D];福州大学;2003年
3 邹强;雅典娜之光[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王创峰;历史没有终结[D];河南大学;2003年
5 邓雪nr;乌托邦中的城市空间[D];郑州大学;2003年
6 郑茂;打在文明门面上的烙印:广告,,人类的乌托邦抑或灾难[D];重庆师范大学;2003年
7 毛丽芳;读图时代与符号消费[D];浙江师范大学;2003年
8 虞秀凌;福利国家及其理论批评[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9 陈国庆;知识观的现代转变与语文基础教育改革[D];贵州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杨国庆;基督教理论与现代性观念的起源[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苏教育研究》2011·7A要目[J];江苏教育研究;2011年20期
2 颜雯;;浅析博物馆网络教育[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年08期
3 ;《江苏教育研究》2011·6B要目[J];江苏教育研究;2011年18期
4 刘旭东;吴原;;教育研究的传统与科学化[J];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5 ;校长语出惊人:教育就是今天睡好觉明天不跳楼[J];旅游时代;2011年07期
6 申卫革;;教育学知识的实践理性及其对教育研究的启示[J];教育探索;2011年07期
7 李先智;;教师参与教育研究的特点与方法[J];中国成人教育;2011年14期
8 ;《江苏教育研究》2011·6A要目[J];江苏教育研究;2011年18期
9 ;《江苏教育研究》2011·8B要目[J];江苏教育研究;2011年24期
10 孙宝春;;回归村庄[J];基础教育;2006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情;;学校“再生产理论”本土化的几个问题[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邓友超;;庄泽宣及其《教育概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郭红霞;;“质的研究方法”文献综述[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4 何志均;;民办教育是教育经济学应特别关注的领域[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王伦信;;论教育研究实证化趋势在近代中国的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6 傅维利;;教育研究原创性探析[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3—2004年度)[C];2003年
7 杨善发;;试论夸美纽斯的教育研究法——类比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闫引堂;;曼海姆教育社会学思想述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五中心理教育课题组;;教育行动研究:由被动科研走向自主科研——南京五中心理教育研究的转向[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10 丁榕;;建立中学生心理素质档案的实践探索[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范南虹 通讯员 张亚平;省教育研究培训院庆祝建院20周年[N];海南日报;2009年
2 李广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研究繁荣背后的四大精神失落[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李茂;把教育研究放在显微镜下[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4 尚志鹏;市老区教育研究会确定今年支教重点[N];三峡日报;2008年
5 王喜旺;谈教育研究中的四“通”[N];光明日报;2002年
6 王兆t
本文编号:16272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627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