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视野下的教师专业成长透视
本文选题:教师 切入点:技术 出处:《现代教育技术》2012年07期
【摘要】:在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里,教师作为一项职业,注定同其他职业一样,要经历一个有始无终的专业成长过程,以适应技术推动下的社会产生的新的要求。文章尝试解读基于技术推动的教师专业成长的内涵,剖析其成长过程与成长路径,反思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教师对技术应该秉持的态度,期待以此增进各界对教师专业成长的认识与理解。
[Abstract]:In the era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teachers, as a profession, are destined to go through an endless process of professional growth, just like other professions,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the society driven by technology.This paper attempts to interpret the connotation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growth based on technology, analyze its growth process and path, and reflect on the attitude that teachers should hold to technology on the road of professional growth.Look forward to promoting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understanding and understanding.
【作者单位】: 淮阴师范学院传媒学院;
【基金】: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编号:2010SJD880005)资助
【分类号】:G45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唐永中;;现代教育技术视角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09期
2 杨秀玉;孙启林;;教师的教师:西方的教师教育者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7年10期
3 吕言侠;;教学反思对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1年04期
4 焦建利;汪晓东;秦丹;;技术支持的教师专业发展:中国文献综述[J];远程教育杂志;2009年01期
5 王佑镁;祝智庭;;从联结主义到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新取向[J];中国电化教育;2006年03期
6 祝智庭;王佑镁;顾小清;;协同学习:面向知识时代的学习技术系统框架[J];中国电化教育;2006年04期
7 朱向军;谢同祥;;学用 会用 用好 用足——从教育信息化应用层次看课程整合的发展趋势[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9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丽明;试论外语课堂评估手段的现状及可选策略[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2 王正明;践行道德策略性知识的意义及教学设计[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3 梁秀清;陈宏友;;儿童参与课堂学习能力标准建设初探[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滕瀚,唐智松;网络教育中情感教育的思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5 任向东;;论大学生人格的培养[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6 赵海鹏;尚艳秋;;隐性课程的潜教育价值分析——以生物学教学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03期
7 郑文;;词汇石化现象与词汇习得的心理认知机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8 何更生;迁移机制及其对教学实践的启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9 陈玉玺;知识创新及其认识活动的特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10 陈琳;动态循环的英语课堂教学法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民;;布鲁纳认知发现理论在综合英语教学中的应用[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2 陈德安;申国昌;;荀子论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李欣;;中学英语教学的三大认识误区及诊断[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蒲生财;;中学化学教师如何通过课堂教学体现教材价值功能[A];甘肃省化学会成立六十周年学术报告会暨二十三届年会——第五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5 曹巧珍;宋阳;田霖;夏寅贲;;无线通讯在英语词汇学习中的应用研究[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6 叶晓玲;邱晓丹;;论精细加工理论和成分显示理论在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应用[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7 李懋;万伟平;肖平;;推进高、中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的策略设计[A];经济发展与管理创新--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闫伟;;制造“冲突”与转变错误概念[A];2005年全国高校非物理类专业物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李胜平;;论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讲授法的有意义教学[A];全国高师会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宋晓平;;数学课堂学习动力与“教学用问题”研究[A];全国高师会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爽;我国教师教育者开展自我研究的初步探索[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忠厚;从混沌走向协同:课堂教学系统自组织境域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苑廷刚;运动视频图像多重处理技术系统在田径科研领域中的应用和创新[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4 郭玉清;网络学习社群的信息聚集与推送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钱冬明;协同学习的实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朴宣姝;学前对韩汉语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陈松;自我调节学习中成就目标的动机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罗芳;西藏农牧区小学汉语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琼;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取向的知识教学变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朱晓红;中学生学习动机缺失量表的编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远芳;运用认知方法网络结构图对高三立体几何复习课的研究与实践[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马艳;概念图在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中的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马爽;元认知干预技术加入生理训练对惊恐障碍治疗效果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鞠杰;高中地理学案导学与情境场相结合的实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喜杰;关于小学数学迁移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唐名丽;基于信息技术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个案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黄凤秋;多媒体英语听说教学模式与传统英语听说教学模式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8 杨慧丽;高校网络课程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发展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张福英;黑龙江省青少年道德认知发展及德育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10 袁征;初中生课下有效学习方式现状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家荣;借鉴国外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经验 加强中小学教师培养的对策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10期
2 张建伟;教育信息化的系统框架[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01期
3 马秀峰;李晓飞;;网络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探索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6期
4 杨卉;王陆;;基于教师电子档案袋的网络化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环境的设计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12期
5 R.J.斯腾伯格,J.A.霍瓦斯,高民 ,张春莉;专家型教师教学的原型观[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7年01期
6 李志伟;;论教师学习和教师专业发展[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9期
7 黎辉文,曾凤玲,陈先哲;浅论高校教师培训内容和方法的革新[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8 田敏;解读《学习的革命》——思想改变世界[J];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9 沈梦洁;孔垂谦;;反思性教学:高校新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J];理工高教研究;2007年05期
10 胡巍;论信息化社会教育技术人员信息素质的培养[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顾小清;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朱益明;教师培训的教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孙艳;我国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及其提升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2 李士萍;改革开放以来教师教育历史发展的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3 王红梅;基于教育Blog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殷霖;;信息时代的教师专业成长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2 柳德玉;;论经历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意义[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年04期
3 施琴;王卫红;;新课标下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成长途径探析[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年01期
4 刘炜东;;浅谈新课改下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成长[J];新课程学习(小学);2009年04期
5 盛正发;;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师专业成长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09年01期
6 牛震乾;;论教案与教师专业成长[J];继续教育研究;2008年03期
7 吴成德;;在教科研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J];科技信息;2011年02期
8 蔡首群;;校本培训,搭建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J];新课程学习(下);2011年01期
9 黄日暖;;高度决定成长[J];新课程学习(中学);2009年05期
10 彭艳;;学习和研究名师是教师成长之必须[J];青海教育;2010年Z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月鲜;;在教学反思中成长[A];2007“校本培训”主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潘水添;;学校内涵发展与教师成长的研究与实践[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3 ;附件材料⑨ 四川省青川中学校教师成长档案袋管理办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四川卷)[C];2010年
4 刘友开;;敢立潮头唱大风——我的30年教师成长和专业发展总结与反思[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5 潘水添;;学校内涵发展与教师成长的研究与实践[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6 杨雄;;反思其实很美丽[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四川卷)[C];2010年
7 芦义涛;;校本教研提升教师的三种能力[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8 芦义涛;;校本教研提升教师的三种能力[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河南卷)[C];2010年
9 郭红霞;;一位中学数学教师的成长之路——解读张思明[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10 黄庆坤;向兰花;;民办学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少元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师资培训中心教研部主任;以绩效引导“加法时期”的教师成长[N];中国教育报;2009年
2 徐春英 吉林省蛟河市白石山中心校教师;以“课题课”推动教师成长[N];中国教育报;2010年
3 周军虎 边江安;临洮:教育教学开放周促教师成长[N];定西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徐德明;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N];天津教育报;2008年
5 白怀泉邋崔守峰;“书香大餐”送园丁[N];淄博日报;2007年
6 河北省吴桥县县办初中 刘忠诚;“七子登科”促青年教师成长[N];中国教育报;2009年
7 张文科 大连教育学院学校发展评估中心主任;期末总结是教师成长的重要契机[N];中国教育报;2010年
8 记者 吴骞 通讯员 吴其林;读书展示助推教师成长[N];莱芜日报;2010年
9 闻道;南京:首届青年教师成长论坛成功举行[N];江苏教育报;2009年
10 阳 芳;教师成长离不开自我“充电”[N];中国教师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燕;和合学视野下教师合作研修共同体建构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李飞;引领与自主:学校变革中的教师领导与管理[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毛齐明;教师有效学习的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郑秋贤;“冲破坚冰”——三位浸入式教师成长的故事[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赵昌木;教师成长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吴国平;新课程行动中的教师成长[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周珂;中学体育教师职业认同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8 姚志敏;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课程执行力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9 汪泽英;技术发展多元驱动力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10 肖峰;论技术发展的社会形成[D];中国人民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雪亚;生命之光与价值之镜[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阚兴芳;教师角色期待及其对教师成长的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3 宗永杰;普通高中教师工作状态调查[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施祥胜;教研互动与教师专业成长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杨帆;在语言中和自己相遇[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马艳艳;教师培训者任职资格标准探究[D];河南大学;2011年
7 邓雪梅;研培教师对“研培合一”模式的不适应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8 徐金玲;生存关注阶段高中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陈福玲;大学英语教师成长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涂欣;作为一个人的教师[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7192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719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