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教育背景下的外语教育政策及其启示——以美国与澳大利亚为例
[Abstract]: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th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community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global education.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global education. Therefore, countries all over the world have formulated corresponding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olicies, among which the United States and Australia are more representative, which has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to the quality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and has also brought new enlightenment to our college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
【分类号】:G40-011.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康晓伟;;21世纪全球教师教育:发展趋势、问题及其解决策略——第一届全球教师教育峰会“如何在21世纪培养教师”会议综述[J];比较教育研究;2012年04期
2 高战荣;曲铁华;;澳大利亚外语教育的特征及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8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卢锦淑;;朝鲜语专业课程建设的若干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下半月刊);2009年12期
2 曹宇晖;;澳大利亚语言水平计划研究[J];华章;2011年01期
3 齐欣;;英语教学中西方异元素的多维、活性导入[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祖社;“全球公民社会”的生成及文化意义——兼论“世界公民人格”与全球“公共价值”意识的内蕴[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饶耀平;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国家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5期
3 余新;访谈美国全球教育专家肯尼斯-泰博士[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7期
4 陈时见;;全球化视域下多元文化教育的时代使命[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12期
5 黄福涛;“全球化”时代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历史与比较的视角[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2期
6 项贤明;教育:全球化、本土化与本土生长——从比较教育学的角度观照[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7 项贤明;后殖民状况与比较教育学[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8 蔡拓;全球化 全球意识 全球教育[J];百科知识;1996年09期
9 万俊人;全球化与文化多元论[J];读书;2000年12期
10 许纪霖;;“五四”的历史记忆:什么样的爱国主义?[J];读书;2009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以藏;全球公民教育思潮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雅芳;余家菊和森有礼国家主义教育思想之比较[D];河南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哈利·安东尼·帕崔诺,栗晓红;私立部门在全球教育市场中扮演的角色[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2期
2 ;国外信息[J];课程.教材.教法;1993年01期
3 ;西方大国抢占全球教育市场[J];广西教育;2001年06期
4 ;2010年全球教育(虚拟)会议即将召开[J];现代教育技术;2010年10期
5 大卫·L·格劳斯门;胥珍珍;;召唤:教育跟上世界发展的现实[J];外国教育研究;1991年04期
6 冯昭奎;互联网推动全球教育革命[J];了望;2000年36期
7 ;西方大国抢占全球教育市场[J];北京教育;2000年02期
8 白成华;Internet与全球教育一体化[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9 周扬;;重视外语教育——在全国外语教育坐谈会上的讲话(摘要)[J];人民教育;1978年10期
10 余新华;校园外语教育电台的功用与建制[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X 业;;关于办好民办培训性外国语教育机构的认识和实践[A];职业教育研究与实践[C];2008年
2 马艳云;;澳大利亚教育质量监测述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3 杨红霞;;公平与效率:澳大利亚政府对非政府学校的资助[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王锋;;中国教育民主化发展迅速态势强劲[A];第四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和2005中国教育热点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房超;刘凤娥;;澳大利亚高校心理咨询工作专业化建设的启示[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6 ;与时俱进,推动我校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发展[A];北京高校引进国外智力工作文集(第一辑)[C];2004年
7 陈冠英;刘发强;;从回回国子学到京师同文馆[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8 娄秀红;李旭珊;刘翼灵;;浅谈澳日两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及其启示[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9 滕树立;;波兰基础英语教育及其启示[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5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殷雪萍;;不同文化背景烘焙下的教育形态[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卧松 译;澳大利亚欲重振本国历史教育[N];中国教师报;2006年
2 卧 松;澳大利亚性教育面临挑战[N];中国教师报;2003年
3 熊幼芳;澳大利亚教育制度让人耳目更新[N];孝感日报;2005年
4 李茂;澳大利亚拟全面改革教师教育制度[N];中国教师报;2007年
5 李茂;霍华德教改:回归传统[N];中国教师报;2007年
6 沈峰;澳大利亚的课本[N];工人日报;2002年
7 本报记者 冯华;感受澳洲留学氛围[N];中国教育报;2003年
8 李景卫;寄宿教育 播撒希望[N];人民日报;2006年
9 记者 蓝运良 通讯员 黄凌云;借石攻玉 制胜未来[N];中山日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刘相龙;多一份关注 多一分自主[N];华夏时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佑林;外语教育网络化的理论思考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赵鲁平;解读上海外语教育:历史与文化语境的嬗变[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李爱萍;美国“国际教育”:历史、理论与政策[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张树德;当代课程改革成功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熊建辉;教师专业标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吕耀中;英国学校多元文化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冯国平;跨国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王江洋;幼儿自我延迟满足能力的预期性、发展性及差异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10 王莉颖;双语教育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佳;澳大利亚TAFE学院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2 郎伊朗;澳大利亚国际教育服务贸易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纪湘懿;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健康促进学校”工作模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4 罗爱梅;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澳大利亚外语教育政策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霍枫;澳大利亚教育输出策略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6 田利芳;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外语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程华;美国反思型外语教师培养模式及启示[D];西南大学;2006年
8 凌朝霞;澳大利亚“教育专业标准运动”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罗米娜(ROMINA QUEZADA MORALES);当代中美教育中的语言政策及其与全球化的依赖互惠[D];吉林大学;2012年
10 周剑辉;外语教育培训机构的竞争情报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4093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2409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