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数字原住民的提出、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

发布时间:2019-01-21 13:45
【摘要】:数字化生存正在冲击和改变着学习者的认知和学习方式,"数字原住民"成为了教育领域的热门词汇。通过对数字原住民相关研究的梳理,进一步界定概念内涵,并利用内容分析法对相关文献进行剖析,发现已有研究存在:理论研究多,实证研究少;数字原住民与数字移民区分不当;缺乏深入教学现场的持续研究等问题。数字原住民意味着不仅是将计算机及网络看作一种工具,更需要看作是一种生活方式或者生存境脉,其研究应该深入到问题出现的现场,即教学实践中,以此发现问题的关键。技术变革教育并不会自然而然地发生,技术与教育之间还存在中介变量,即学习者的认知。数字原住民的提出,引发人们去探索技术与认知之间的关系和作用方式。
[Abstract]:Digital survival is impacting and changing learners' cognition and learning style. Digital aboriginal has become a hot word in educational field. Through combing the related research of digital aborigines, further defining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oncept, and using content analysis to analyze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we find that there are many theoretical studies, but few empirical studies;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digital aborigines and digital immigrants is improper, and there is a lack of continuous research in the teaching field. Digital aborigines mean that the computer and network are not only regarded as a tool, but also as a way of life or a kind of living environment. The research of digital aboriginal people should go deep into the scene of the problem, that is, the teaching practice, so as to find the key of the problem. Education for technological change does not happen naturally, and there are mediating variables between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that is, learners' cognition. The introduction of digital aborigines prompts peopl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chnology and cognition.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一对一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效率提升研究”(课题编号:DCA080114) 2011—2012年度联校教育社科医学研究论文奖计划项目(项目编号:JY11011)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2011年度学生(博士生)科研基金资助
【分类号】:G4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刘世清;网络时代人类获取和加工信息的新模型——二级三循环加工方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0年04期

2 冯锐;网络教育文化之内涵及其特征[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美凤;技术·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学[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11期

2 李文光,卢苇;以教学活动为核心的研究性学习环境设计[J];中国远程教育;2004年19期

3 张康庭;;战略导向的远程教育文化建设[J];中国远程教育;2007年09期

4 沈博;;基于Kolb学习风格模型的调查和分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 李冰,谢百治;现代教育技术与人文精神实现[J];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10期

6 陶立志;电化教育学派之说[J];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03期

7 林宪生;多媒体教学与主体性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04期

8 吴芸,王红主;基于资源的自主型学习模式探讨——《外国音乐欣赏》网络课程的学与教[J];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03期

9 张越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10期

10 张景生,谢星海;浅论教育技术价值观[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心;;教育技术学中的系统思想与辩证思想[A];第九次哈尔滨“科技进步与当代世界发展”全国中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梁林梅;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绩效技术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唐智松;网络文化中学生主体性的迷失与重塑[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马宪春;学习技术系统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魏薇;小学阅读教学的生活体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孙卫国;数字化聚合环境中的课堂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赵剑;网络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方安;论教师的信息能力及其培养[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2 鄢朝晖;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下我国高校教师素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万鲁愚;初中后四年制中专“3+1”课程模式的实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黄蕾;基于信息技术的研究性学习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5 刘利强;高中生化学学习过程中学习风格影响因素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6 吴越;大学生学习策略与场认知方式、学习风格、学习动机以及学业成就关系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7 胡海鹏;中国大学生学习风格和语言学习成绩的相关性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8 王秀娟;开展自主学习  优化中学生物教学[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葛彬;排球网络课程的开发与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秦士新;基于网络自主学习的探索性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陈时见,刘继平;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文化背景下的现代教学[J];教育研究;2001年10期

2 王雅林;生活方式研究评述[J];社会学研究;1995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林梅;李逢庆;;数字时代的青少年学习者特征分析[J];江苏教育;2010年29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24127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24127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6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