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美国学校价值观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19-01-21 17:50
【摘要】:价值观教育是将价值观的形成与教育活动相结合的过程,是教育的重要使命。作为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它对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对整个社会主导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强大的促进功能。许多国家为维护传统价值观并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价值观念,从多个层面展开了一系列关于学校价值观教育的研究工作。本文针对美国学校价值观教育的产生、发展、现状以及前景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理论与实践上的阐述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与我国学校价值观教育进行比较,总结出一些启示。 论文首先从美国学校价值观教育的发展现状和教育特征、其他国家对学校价值观教育的关注程度、我国社会主导价值观念的变迁以及进行价值观教育比较的意义等几个方面阐述了研究缘起;对本研究中涉及的基本概念进行阐述,并对容易混淆的基本概念进行辨析;论述了本研究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意义及创新点;依据现有文献,着重论述了中美两国学校价值观教育的研究现状,总结出已有研究的不足。 为了宏观把握美国学校价值观教育的发展历程,要做到以史为鉴。社会主导价值观的演变直接影响着学校价值观教育各个因素的变化,本论文以历史的演进为主线,梳理了美国学校价值观教育的产生、发展与现状。首先,分别从早期移民时期、独立运动时期、西进运动时期、南北战争时期、工业化时期以及战后复苏与发展时期等几个重要历史阶段入手,阐述了美国社会主导价值观产生与发展的整体历程。其次,依据每个发展阶段中价值观教育凸显的特征,论述了美国学校价值观教育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包括启蒙阶段、衰退阶段和复兴阶段,厘清美国学校价值观教育的整体发展趋势。同时,分析了当前美国学校价值观教育所展现的优势,以及由时代特征、教育特色和社会大环境对其赋予的各种机遇与挑战。 教育理论是指导教育实践的前提,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发展方向与实际效果,,对美国学校价值观教育理论的探讨是本论文的一个重点。作为一门有别于学科课程的教育实践活动,美国学校价值观教育有着一套丰富的理论体系。本论文指出,美国学校价值观教育是以培养合格公民应持有的价值观、澄清社会主流价值观、建立核心价值观体系以及提升道德水平为主要教育目标的;在教学活动中以“价值中立”原则、体验原则、理性思维原则和融合原则为主要指导原则的;在教育内容上,本论文结合美国学校价值观教育的实际,分别阐述了依据时代要求、社会发展和民族繁荣引发的变化以及突显的主要特征;在教育方法上,分别从人格品质教育理论和认知理论两个层面对教育方法进行分类,并探讨了美国学校价值观教育方法操作上的独特之处。 教育实践是落实价值观教育的关键。本论文首先详述了学科历史上始创于或流行于美国学校价值观教育的四种教育模式,即价值澄清模式、道德发展模式、社会行动模式、体谅教育模式。教育模式是一门教育实践活动成熟的标志,美国学校价值观教育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的这几种颇具影响力的教育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并对其他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又对教育模式的发展趋势做出了预测。在美国学校价值观教育的课程上,本论文主要介绍了文史课程、综合性社科课程、辅助性课程中蕴含的价值观教育,总结出课程设置中表现出的特征,即重视显性课程中价值观教育的意义,强化隐性课程中价值观教育的内涵,涵盖众多的课程要目。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上,本论文提出了贯穿于课堂教学的价值观的熟识、价值观的选择、价值观的固化和价值观的体验等四个重要环节,同时对课堂教学中的几个主要要素进行了阐述。在价值观教育的评价中,本论文阐释了美国学校价值观教育评价的方式受制于权威性和传统的教育信念的事实,以及在评价的过程中遭遇的几种困惑。随着相关研究的推进和教育评价标准的日益清晰,美国学校价值观教育的评价体系也在逐步完善,评价的实施也在趋于合理。 通过对美国学校价值观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展开的论述,本论文试图将其放在现时代背景下,考察它的特点与发展趋势。整体而言,美国学校价值观教育的特点融入了三种结合,即与全学科的结合、与全人格教育的结合、与自我评价的结合。而美国学校价值观教育的发展趋势则主要包括:与教育政策的有机衔接、心理指导下主体参与意识的逐步强化以及对学校价值观教育宣传力度的加强等内容。这些论述从一个侧面可以为我国的学校价值观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对美国学校价值观教育的认知与研究是以启发和促进我国相关的研究为目的的。本研究在最后一个章节中,首先简述了我国学校价值观教育的发展现状,并指出发展中的不足之处在于,师生间对话的匮乏、教育目标缺少较为具体的描述、教育内容生活化和人文思想的欠缺以及对国外相关经验借鉴不足等方面。其次,谈到了中美两国学校价值观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共性与差异性。最后,本论文试图提出了几点启示与建议,包括在现代学校价值观教育中采取求同存异的指导思想、注重加强教师在应对价值观冲突时应持有的能力、强化学校文化素养下人文价值观的培养、实现时代要求下生活意义和教育理念的转变、增进教师与学生各自的价值体验等。 结语部分指出,美国学校价值观教育在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上取得的成绩是值得我们去关注与研究的,美国教育学者凭借敏锐的观察力探求能够缓解民族价值观危机的教育契机,以及努力探讨学校价值观教育前景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同时,我国学校价值观教育的研究者应在认清中美两国社会构成因素上存在巨大差异的基础上,善于运用理性和批判的眼光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获取更多、更有效的新知与心得。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57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伟平;美国道德教育的嬗变:从准则中性到泾渭分明[J];比较教育研究;1993年06期

2 辛志勇,金盛华;西方学校价值观教育方法的发展及其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04期

3 郭春发;张伟胜;;美国教育与多元文化冲突[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4 张凌;战后韩国的人文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1998年04期

5 刘志民;中美英三国体育教师教育价值观取向的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6 沈春梅;;运用“价值澄清法”培养幼儿正确的价值观[J];成功(教育);2007年09期

7 赵馨悦;;中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03期

8 张苏峰;;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问题的反思、析因及应对[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9 刘冰;;浅谈杜威的价值观教育思想[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年12期

10 陈莉;;培养大学生价值选择能力——美国“价值澄清理论”的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张兴海;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姚林群;课堂中的价值观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济良;论我国青少年的价值观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丁锦宏;品格教育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陶红;教育价值观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6 李忠军;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与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吴新颖;当代青年价值观构建与培育[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8 席佩亚;价值教育模式: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姜琨;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内容、方法、途径的多主体认知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2 虞卓;价值观教育的生活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张珍;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当代中国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7年

4 韦剑;从价值观澄清到当代人格教育[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威;价值观多元化背景下学校价值观教育模式的构建[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闫宁宁;澳大利亚学校价值观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4128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24128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6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