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中心”的人生观教育如何可能
[Abstract]:As a way of outlook on life education, "student-centered" can be regarded as a fact, which is based on the assumption of human nature that human nature is positive, constructive, trustworthy and limited plastic. In the "student-centered" outlook on life education, teachers should change from critics and leaders to promoters, and establish a new "subject-subject" relationship with students. The process of outlook on life education is also the process of students' life growth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ir outlook on life. School is not only the social environment for the growth of students' life and the formation of outlook on life, but also the force to transform society and promote social progress, so as to enhance the social value of students' life.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类号】:G4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家成;论中外教育研究中的“生命”概念[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赵必华;建立教育目的导引机制初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3 韩久建;;课堂互动活动有效性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4 胡云乔;洛克和卢梭的契约政府理论比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5 陈爱傼;实现知识、社会和人三因素的平衡与整合——多元智能理论对课程改革方向的启示[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6 郭法奇;探究与创新:杜威教育思想的精髓[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7 郭法奇;灌输式教育:从怀疑、批判到否定——20世纪西方教育的最大变化[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8 胡定荣;对建构主义教学论的历史、文化与实践的思考[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9 顾明远;对教育定义的思考[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1期
10 陆有铨;素质教育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黄旦;;新闻自由:新闻媒介职业化的政治基础——对西方新闻自由思想历史发展的再思考[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2 臧海群;张国良;;受众研究跨学科的性质与方法——兼论建立跨学科研究的受众学[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3 郭建斌;;理解与表达:对凯利传播仪式观的解读[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4 魏良婷;;对“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理解与分析[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一专辑)[C];2006年
5 李定清;;文学伦理学批评与人文精神建构[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志军;教学理论的实践品格[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2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王人博;中国近代宪政思潮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4 杨汉平;政府采购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5 唐德海;大学课程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6 陈章乐;社会主义法治化初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7 钟爱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政治权力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8 赵明;近代中国的自然权利观[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9 张建棣;信托收益所得税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10 郅庭瑾;为何而教[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红艳;生命与教育——呼唤教育的生命意识[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李洪兵;论中小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马志成;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研究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杜觉民;西方教育理论在近代中国的移植应用和现实思考[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5 符颖;中外司法机关设置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之比较研究[D];湘潭大学;2001年
6 刘燕;经济全球化对国家主权的挑战[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7 王国栋;公共政策中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8 吕丽艳;教育世界中的意义遮蔽与澄明[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9 彭兴富;论高校德育环境及其优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10 李长伟;实践哲学:教育迷惘中的选择[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业勤;爱国主义教育要同世界观、人生观教育相结合[J];中国高等教育;1997年03期
2 邱柏生;;人生观教育应重视人生经验环节[J];复旦教育论坛;1992年03期
3 张凤琴;学生人生观教育的分析[J];丹东师专学报;2000年04期
4 李怀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问题与思考[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5 张景丰;鲁兴冉;;试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心理环境[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6期
6 潘志红;;在人生观教育中增加生命观教育势在必行[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7 刘莹;朴成杰;于浩;;复式教学小组活动探析[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8 李宁;;浅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11期
9 张红文;付红梅;;论人生观教育中的灌输与疏导[J];中国成人教育;2009年09期
10 张义龙;田也壮;张丽;;加拿大现代远程教育的鲜明特点——以加拿大约克大学现代远程教育为例[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任亚丽;;弘扬延安精神 努力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A];让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全国延安精神理论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方芳;素质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N];安徽日报;2004年
2 上海大学 李向平;“灵魂”深处爆发革命[N];社会科学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赵一枫;保持核心竞争力[N];中国教育报;2004年
4 唐万明;从“演员”到“导演”[N];中国教师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王亚宁 通讯员 周五新 贾宝成;一位乡村教师的“德育经”[N];保定日报;2006年
6 吴从应(作者工作单位系江油中学);学校德育工作应贯彻“厚德重能、和谐发展”的办学思想[N];四川政协报;2005年
7 记者 侯国胜;素质教育应首先从教改抓起[N];商丘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解成君;英语教学:你互动了没有?[N];中国教师报;2003年
9 马长军;校长常和学生谈心的六大好处[N];中国教师报;2003年
10 刘聪玲;课程创新漫谈[N];中国教师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秀英;人生观教育的创新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玮;以学生为中心的和谐合作型学习环境的构建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3 赵靓;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绩效分析支持工具包的设计与开发[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严蔷薇;基于建构主义的心理教育活动课的开发和设计[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5 王业志;建构主义理论在课件开发中的应用与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冯立明;自组织理论对创造教学的影响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7 闫素峰;中国中学生对学习风格的意识状况与学习成绩相关性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郑银娟;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内化机制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9 张家宁;论和谐教育思想在德育中的运用[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10 徐海林;学校公民素养教育目标与任务问题刍论[D];宁波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013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2501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