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教育改革中价值目标的背离
[Abstract]:With the rational thought of Max Weber, the author can find the cause of the suppress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eople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In the present age of pursuing the scale benefit, the education reform that pays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 man" is always to face the resist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oppressed, the deviation from the value goal is inevitable, and the education of the ideal "a man" belongs to most people to a certain extent.
【作者单位】: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分类号】:G40-01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强昌文;论当代中国社会法律的价值基础[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2 任丙强;家庭与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对马克斯·韦伯观点的阐释[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3 熊振均;他人,就是地狱——萨特的自由观浅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4 贺飞,陈世永;传统文化的解构与重建——从文化传统看中国的现代化[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5 刘林;对高校学生自我管理的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6 王平文;一道难以穷究的命题——探讨人的本质的困难与意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S1期
7 张世英;;“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批判与超越[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8 刘泽君;论法的价值取向[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9 陆自荣,杨凤娥;“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体制的人格基础[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01期
10 杨文革;;马克斯·韦伯政治合法性理论评析[J];北方论丛;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小平;;“风险传播”研究的范式转换[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2 唐丽;陈凡;;美国工程伦理学的文化—历史背景分析[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3 李志祥;;道德资本与企业创新[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6年
4 王新;;市场经济——文化整合的出路[A];秩序与进步:社会建设、社会政策与和谐社会研究——浙江省社会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林乐昌;;王阳明的讲学生涯和社会教化使命[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朱宗震;;孙中山的伦理观和国家社会主义政策[A];“孙中山与中华民族崛起”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白岸杨;;《白鲸》及其作者的宗教伦理观分析[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赵慧珍;陈玉洪;;从《野鹅》看清教伦理的负面影响[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周峰;陈静;;我国行政发展的目标选择分析[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金世余;;我国近代教会学校音乐教育之影响管窥[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凤亮;诗·思·史:冲突与融合——米兰·昆德拉小说诗学引论[D];暨南大学;2001年
2 严翅君;伟大的失败的英雄——张謇与南通区域早期现代化[D];苏州大学;2001年
3 丛日云;基督教二元政治观与近代自由主义[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4 张艳国;破与立的文化激流——五四时期孔子及其学说的历史命运[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6 孔晏;政府财政职能模式选择与税费改革[D];厦门大学;2001年
7 桂翔;文化交往规律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8 刘学军;超越传统——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文化走向[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9 张军;人的发展的历史形态及其当代意蕴[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10 张学森;社会主义信念建设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兴玛;权力的集中与制约[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2 李敏娥;国家财政运行法治化的比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3 樊育红;当代知识管理观分析[D];苏州大学;2001年
4 颜建良;论公路行政执法体制改革[D];苏州大学;2001年
5 白旭东;现代西方文化的哲学反思与当前主导文化精神的确立[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6 张瑞堂;全球化时代:社会主义文化精神和文化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7 刘潇;论我国乡村土地立法与制度变革[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8 尹辉;论义务教育权的法律救济[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9 陈登凯;狂欢——生命之舞[D];西北大学;2001年
10 郭颖悟;腐败的经济分析[D];郑州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姗姗;;教育改革之灯塔——《学会生存》之旨归[J];新教育;2010年12期
2 张忠富;培养创造力是职工教育改革的灵魂[J];成人教育;1983年04期
3 明睛;日本中曾根首相的“教育改革七条设想”[J];比较教育研究;1984年04期
4 滕健;;更新教育观念 促进教育改革(摘要)[J];教育探索;1985年02期
5 ;普通教育改革应分步进行[J];湖南教育;1985年03期
6 潘伯庚;;从整体着眼进行普通教育改革的实验研究浅议[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6年02期
7 张大敏;巨大的变化——正在达拉斯进行的教育改革[J];比较教育研究;1987年03期
8 杨玉庆;转变教育观念初探[J];教育探索;1987年04期
9 颜兴源;;温州经济格局与教育改革[J];教育理论与实践;1987年05期
10 黎谷;;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教育改革[J];江西教育科研;198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具滋Q;;韩国教育机构评价的演变与展望[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教育传承与创新”教育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2 温恒福;;农村教育的实效与魅力:实施创富教育[A];2010年农村教育高端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任琳琳;;城乡教育一体化背景下的城乡学校变革[A];城乡教育一体化与教育制度创新——2011年农村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王绯烨;;教育券的理想蓝图与实践困境[A];第19届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文集[C];2009年
5 张乐天;;城乡教育一体化:目标分解与路径选择[A];城乡教育一体化与教育制度创新——2011年农村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孙伯良;;教育公平视角下基础教育一体化的财政政策研究[A];城乡教育一体化与教育制度创新——2011年农村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邓泽军;;渝东南民族地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A];城乡教育一体化与教育制度创新——2011年农村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赵述德;杨忠俭;;落实贯彻邓小平教育理论 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促进民办教育快速健康持续稳定发展[A];中国民办教育家优秀论文集[C];2006年
9 杨红卫;;撑起云南民办教育的一片蓝天[A];中国民办教育家优秀论文集[C];2006年
10 徐海晏;;从遵循市场规律和教育规律谈民办学校的健康发展[A];中国民办教育家优秀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蒋建华;教育改革不是打倒一个另立一个[N];中国教育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宋全政;没有回头路的教育改革[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陈天富;科学发展种好教育改革“试验田”[N];重庆日报;2009年
4 张晓晶;期待新一轮教改带来新希望[N];闽西日报;2009年
5 王继红 记者 海涛;五华区教育改革再推新举措[N];昆明日报;2009年
6 自治区教育厅;教育改革与发展业绩喜人[N];新疆日报(汉);2009年
7 湖北省教育厅厅长 陈安丽;一项具有创意的教育改革[N];中国教育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丰捷;2009教育改革与民愿同行[N];光明日报;2009年
9 记者 严志亮;市政协召开委员约谈会共话教育改革和发展[N];金华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赵庆国;“技工荒”再敲教育改革警钟[N];中国改革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霞;基于课程标准的教育改革[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刘世清;教育政策伦理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朱丽;教育改革代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张云;经验、民主和教育[D];复旦大学;2005年
5 康永久;知识输入还是制度重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褚洪启;教育观念的变革[D];北京师范大学;1994年
7 李海云;新教育中国化运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孙大廷;美国教育战略的霸权向度[D];吉林大学;2008年
9 戴一中;台湾师资培育变革与当时社会背景之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10 李曙婷;适应素质教育的小学校建筑空间及环境模式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成增;张之洞近代教育模式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2 秦臻;比较视阈中的我国教育公平制度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3 贺娟;邓小平教育公平思想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4 戴林;新世纪日本的教育改革[D];湖南大学;2008年
5 王亚波;论我国经济转型期教育体制改革的滞后效应[D];吉林大学;2005年
6 李海燕;日本第三次教育改革与借鉴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7 王秀艳;论新课程与教师角色的转变[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8 向岩兵;论经济改革对教育改革的若干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高玉洁;俄罗斯《普通教育国家教育标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杨勇;邓小平教育思想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023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2502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