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学校归属感培养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学生学校归属感培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中学生的生活中,除了家庭和伙伴,学校在他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学校归属感是值得中学生重视的一种情感态度。学校归属感是学生把自己归入就读的学校,以及由学生和教师所组成的一种集体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既有学生对自己学校成员身份的确认,也带有个体强烈的情感归属,对自己能够成为学校的一员而倍感高兴,在精神上把学校的荣辱和个人的荣辱结合在一起,通过自愿参加学校活动来促进自身发展。 本研究在实证调查、个案访谈与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对城乡中学生的性别、年级、留守与非留守、就读学校类型等因素进行了具体分析,初步考察了我省中学生学校归属感的特点,进一步探讨了中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形成机制等问题。研究结果表明: (1)中学生学校归属感由6个维度构成:教师言行、校园人际关系、学校活动融入、学校知名度、班级认可和成就感、学校环境。 (2)调研结果表明:在教师言行这个维度上表现为,城市中学学生的学校归属感明显高于农村中学学生的学校归属感;在校园人际关系这个维度上表现为,女生的学校归属感明显高于男生,非留守中学生学校归属感高于留守中学生;在学校活动融入这个维度上表现为,低年级中学生高于高年级中学生,女生归属感高于男生归属感;在学校知名度这个维度上表现为,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的学生存在显著差异,重点中学学生的学校归属感高于普通中学,城市中学学生归属感高于农村中学;在班级认可和成就感这个维度上表现为,成绩较好中学生的学校归属感明显高于成绩较差的中学生;在学校环境这个维度上表现为,低年级学生对学校校风满意度高于高年级学生,,女生对学校校风满意度高于高年级中学生。 (3)中学生学校归属感形成的前三个主要影响因素为:教师言行、校园人际关系、学校活动融入。
【关键词】:身份归属 情感归属 学校归属感 中学生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前言10-15
- (一) 问题的提出10-11
- 1.中学生有强烈的归属需要10
- 2.学校归属感影响中学生学校生活质量10-11
- (二) 国内外研究动态11-13
- 1.国外研究动态11-12
- 2.国内研究动态12-13
- (三) 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点13-15
- 1.研究思路13-14
- 2.研究方法14
- 3.文章的创新点14-15
- 一、 中学生学校归属感概述与内容15-21
- (一) 中学生学校归属感研究概述15-18
- 1.相关概念界定15-17
- 2.相邻概念辨析17-18
- (二) 中学生学校归属感的结构及影响因素18-20
- 1.结构18-19
- 2.影响因素19-20
- (三) 中学生学校归属感内容20-21
- 1.身份归属感20
- 2.情感归属感20
- 3.精神归属感20-21
- 二、 中学生学校归属感问卷的编制与结果分析21-34
- (一) 研究目的与意义21-22
- 1.研究目的21
- 2.研究意义21-22
- (二) 结果与分析22-24
- 1.资料收集方法23
- 2.资料分析的方法23
- 3.调研的研究目的和局限性23-24
- (三) 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与结果分析24-34
- 1.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24
- 2.开放式调查结果24-29
- 3.中学生学校归属感的特点分析29-31
- 4.中学生学校归属感对心理健康的影响31-32
- 5.中学生个案访谈32-34
- 三、 中学生学校归属感缺失的影响及辅导建议34-45
- (一) 中学生学校校归属感的生成机制34-35
- 1.第一阶段熟悉和了解34
- 2.第二阶段产生认同34
- 3.第三阶段归属感形成34-35
- (二) 中学生学校归属感的重要性35-36
- 1.丰富中学生校园生活35
- 2.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和找到真实的自我35
- 3.帮助学生增添面对困难迎难而上的勇气和力量35-36
- 4.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校责任感36
- (三) 中学生学校归属感缺失的原因及影响36-39
- 1.中学生学校归属感缺失的原因36-38
- 2.中学生学校归属感缺失的影响38-39
- (四) 教育与辅导建议39-45
- 1.关注留守中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培养40-41
- 2.明晰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层次促进学生健康成长41-42
- 3.积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42-43
- 4.增强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实效性43-45
- 参考文献45-48
- 附录48-53
- 致谢53-54
- 附:本人读硕期间发表科研论文及获奖情况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忠才;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2 赵璨;费梅苹;冯承才;金振浪;周会敏;;城市在校外来青少年社区归属感研究[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3 叶松庆;;当代女中学生的价值观现状与特点──安徽省8城市1012名女中学生的调查与分析[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4 孔令艳;姜小燕;纪春磊;;中学生社会支持和学校归属感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04期
5 刘猛;;移情理论对未成年人德育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09年08期
6 潘发达;王琴;丁锦宏;戴家隽;;青少年学校归属感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交通医学;2010年03期
7 李飞;杨坤;;中学生学校归属感现状及培养[J];教学与管理;2006年28期
8 孙璐;;论流动人口子女的社会融入问题[J];理论月刊;2006年11期
9 叶松庆;;当代青少年社会公德的现状、特点与发展趋向[J];青年研究;2008年12期
10 徐坤英;郑涌;;中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培育途径探讨[J];教育探索;2008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包克冰;中国和马来西亚青少年依恋的比较[D];浙江大学;2005年
2 孙永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融入城市的心理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徐坤英;中学生学校归属感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中学生学校归属感培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72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347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