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大学生时间洞察力及其与人格、成就目标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3 20:21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时间洞察力及其与人格、成就目标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时间洞察力是时间人格的一种,指的是人们在对待过去、现在和未来时间上的稳定性差异,包含情绪性时间洞察力与认知性时间洞察力两个侧面。时间洞察力与个人人生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能否有效的总结自己过去的经验与教训,能否抓住当前的时机,能否积极的制定个人目标并对目标进行实现是时间洞察力的重要表现。 本论文在综合大量国内外有关时间洞察力研究的基础上,用自编的大学生时间体验问卷和画圆测验分别对时间洞察力的两个侧面:情绪性时间洞察力和认知性时间洞察力进行测量。共有三次测量组成,第一次是开放式问卷调查,选取被试100名,用于构建时间体验问卷的理论维度;第二次是初测问卷,,选取被试500名,一半用来做大学生时间体验问卷的探索性因素分析,一半用来做验证性因素分析;第三次是正式问卷的测量,选取被试700名,用于分析大学生时间体验的特点及其与人格、成就目标的关系研究。研究获得的主要结论如下: (1)大学生时间体验包括对过去的逃避、对现在的奋斗、对未来的希望与对未来的规划四个维度; (2)时间体验方面,在对过去的逃避维度上,性别、年级、专业差异不显著,生源地差异显著;在对现在的奋斗维度上,性别、年级、专业、生源地差异不显著;在对未来的希望维度上,性别、专业差异不显著,年级、生源地差异显著;在对未来的规划维度上,性别、年级、专业差异不显著,生源地差异显著; (3)认知性时间洞察力方面,大学生大多属于未来主宰、未来取向与时间分离型;大学生的时间主宰及时间取向在性别、年级、专业、生源地上都没有差异;大学生的时间关联性在性别、专业上没有差异,在年级、生源地上差异显著; (4)大学生的人格、时间洞察力与成就目标两两之间显著相关; (5)时间洞察力在外向性与成绩趋近之间起中介作用,在开放性、宜人性、外向性与掌握趋近之间起中介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 时间洞察力 大五人格 成就目标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7
  • 第一章 绪言17-20
  • 1.1 研究背景17-18
  • 1.2 问题的提出18-19
  • 1.3 研究特色与创新19-20
  • 第二章 文献综述20-28
  • 2.1 时间与时间洞察力20-21
  • 2.2 时间洞察力概念的界定21-22
  • 2.3 时间洞察力的结构22-23
  • 2.4 时间洞察力的测量23-25
  • 2.5 时间洞察力的研究现状25-27
  • 2.5.1 时间洞察力与性别25
  • 2.5.2 时间洞察力与年龄25-26
  • 2.5.3 时间洞察力与成就目标26
  • 2.5.4 时间洞察力与人格26-27
  • 2.6 时间洞察力的研究趋势27
  • 2.7 现有研究的不足27-28
  • 第三章 研究的总体设计28-34
  • 3.1 研究目的28
  • 3.2 研究意义28-29
  • 3.2.1 理论意义28-29
  • 3.2.2 实践意义29
  • 3.3 研究架构29-31
  • 3.3.1 大学生时间体验问卷的维度的探讨29-30
  • 3.3.2 大学生时间体验问卷的信效度研究30
  • 3.3.3 大学生时间洞察力的特点研究30-31
  • 3.3.4 大学生时间洞察力与人格、成就目标的关系研究31
  • 3.4 研究假设31
  • 3.5 研究方法31-32
  • 3.5.1 研究工具32
  • 3.5.2 研究对象32
  • 3.5.3 实测方法32
  • 3.5.3.1 培训主试32
  • 3.5.3.2 施测32
  • 3.6 数据处理32-33
  • 3.7 研究程序33-34
  • 第四章 大学生时间体验的结构维度探讨及信效度研究34-43
  • 4.1 研究目的34
  • 4.2 研究方法34-37
  • 4.2.1 开放式问卷调查34-35
  • 4.2.1.1 被试34-35
  • 4.2.1.2 研究程序35
  • 4.2.1.3 研究结果35
  • 4.2.2 预测问卷的编制35-37
  • 4.2.2.1 理论构想35-36
  • 4.2.2.2 形成初测问卷36
  • 4.2.2.3 被试36-37
  • 4.2.2.4 实测程序37
  • 4.2.2.5 数据处理37
  • 4.3 研究结果37-42
  • 4.3.1 大学生时间体验问卷的探索性因素分析37-40
  • 4.3.1.1 项目分析37-38
  • 4.3.1.2 项目筛选38-40
  • 4.3.2 信度检验40-41
  • 4.3.3 效度检验41
  • 4.3.4 大学生时间洞察力的验证性因素分析41-42
  • 4.4 讨论42
  • 4.5 小结42-43
  • 第五章 大学生时间洞察力的特点43-53
  • 5.1 研究目的43
  • 5.2 研究方法43-46
  • 5.2.1 被试43-44
  • 5.2.2 研究材料44-46
  • 5.2.3 实测程序46
  • 5.2.4 数据处理46
  • 5.3 研究结果46-49
  • 5.3.1 大学生时间体验研究结果46-48
  • 5.3.1.1 总体样本在时间体验各维度上的得分情况46
  • 5.3.1.2 大学生时间体验的性别差异46-47
  • 5.3.1.3 大学生时间体验的年级差异47
  • 5.3.1.4 大学生时间体验的专业差异47-48
  • 5.3.1.5 大学生时间体验的生源地差异48
  • 5.3.2 大学生认知性时间洞察力的研究结果48-49
  • 5.4 讨论49-52
  • 5.4.1 大学生时间洞察力的基本特点49
  • 5.4.2 大学生时间洞察力的性别差异49-50
  • 5.4.3 大学生时间洞察力的年级差异50-51
  • 5.4.4 大学生时间洞察力的专业差异51
  • 5.4.5 大学生时间洞察力的生源地差异51-52
  • 5.5 小结52-53
  • 第六章 人格、时间洞察力与成就目标的关系研究53-72
  • 6.1 研究目的53
  • 6.2 研究方法53-54
  • 6.2.1 被试53
  • 6.2.2 研究材料53-54
  • 6.2.3 数据收集与处理的方法54
  • 6.3 研究结果54-69
  • 6.3.1 大学生时间洞察力与人格、成就目标的相关54-56
  • 6.3.1.1 人格与成就目标的相关55
  • 6.3.1.2 时间洞察力与人格的相关55
  • 6.3.1.3 时间洞察力与成就目标的相关55-56
  • 6.3.2 时间洞察力的中介作用分析56-69
  • 6.3.2.1 人格各维度与成就目标各维度的回归分析57
  • 6.3.2.2 人格特质、时间洞察力与成绩趋近的中介作用57-61
  • 6.3.2.3 人格特质、时间洞察力与成绩回避的中介作用61-63
  • 6.3.2.4 人格特质、时间洞察力与掌握趋近的中介作用63-67
  • 6.3.2.5 人格特质、时间洞察力与掌握回避的中介作用67-69
  • 6.4 讨论69-71
  • 6.4.1 人格与时间洞察力的相关69
  • 6.4.2 时间洞察力与成就目标的相关69-70
  • 6.4.3 人格与成就目标的相关70
  • 6.4.4 时间洞察力在人格与成就目标之间的中介作用70-71
  • 6.5 小结71-72
  • 第七章 讨论与总结72-78
  • 7.1 讨论72-76
  • 7.1.1 时间体验问卷的编制72-73
  • 7.1.2 大学生时间洞察力的特点分析73-74
  • 7.1.3 大学生人格、时间洞察力与成就目标的关系分析74-75
  • 7.1.4 时间洞察力在人格与成就目标之间的中介作用75-76
  • 7.2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76
  • 7.3 本研究的局限与展望76-78
  • 参考文献78-82
  • 已发表的论文82-83
  • 致谢83-84
  • 附录84-8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黄希庭;论时间洞察力[J];心理科学;2004年01期

2 温忠麟,.张雷,侯杰泰,刘红云;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心理学报;2004年05期

3 郑涌,黄希庭;大学生时间体验维度的因素探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1期

4 吕厚超,黄希庭;关于时间透视的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宋其争;大学生未来时间洞察力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吕厚超;青年学生过去时间洞察力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3 陈永进;大学生未来时间洞察力的目标定向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林艳艳;中学生时间洞察力及与成就关联特征关系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时间洞察力及其与人格、成就目标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35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3635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a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