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的课程传播意识
本文关键词:论教师的课程传播意识,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呼唤教师树立课程传播意识。课程传播意识是课程意识的重要组成,其核心是课程的传播本质观。教师的课程传播意识内在地包含主体意识、内容意识、过程意识、媒介意识及效果意识等。教师课程传播意识的培养与生成要求教师秉持宽泛的课程意识,树立课程的传播本质观,提高自身的传播素养与技能以及养成反思性实践能力。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课程 传播 课程传播 课程意识 课程传播意识
【分类号】:G423.04
【正文快照】: 课程意识是教师对课程系统的基本认识,是教师专业自主能力的基础与标志。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体制、课程管理制度以及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等因素的影响,中小学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忠实执行者”的身份与处境改变甚少,创造性地使用学校课程教材的情况还不够多见,而缺乏必要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元祥;教师的课程意识及其生成[J];教育研究;2003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尚达;语文综合性学习与学生主体性发展[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李晓伟;浅析生物学科中人文教育[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3 王凯;教育叙事:从教育研究方法到教师专业发展方式[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6期
4 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1期
5 曹前贵,黄孝玉;新课程视野下教师角色的重塑[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戚小丹;;课堂教学:静态预设和动态生成的辩证统一[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年09期
7 李子运;;教育技术学若干问题的反思——兼论开展教育技术哲学研究之必要性[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9期
8 吴玉兰;;和谐社会语境下网络游戏与社会文化建设的思考[J];东南传播;2006年05期
9 刘宇文;直觉是创新教育的起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年06期
10 刘宇文;社本主义教育之反思[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贺素芝;;从教师成长的角度谈教育价值[A];2007“校本培训”主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树真;“引导”中“生成”[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邓友超;论教育的理解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邵燕楠;走向“情境”与“问题”[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周泉兴;我军院校初级指挥军官培养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唐荣德;学生学习生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周志平;学校教育中的知识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英配昌;中小学学生政治生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罗尧成;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鲁定元;文学教育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10 岳伟;批判与重构[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红英;新课程改革中教师阻抗的文化检视[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2 郑先俐;专业场景中教师课程知识发展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巫肇卉;课堂中的知识建构:教师实践的检讨[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赵永勤;论校长课程领导的理念与策略[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张金芳;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孙兴娟;中学拓展型课程开发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梁巧华;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周新华;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因校制宜开发中职数学校本课程[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9 彭雪梅;信息技术与学习方式的整合[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10 韦颂;体育课程资源建设理论的基础建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元祥;课程观的转向[J];课程.教材.教法;2001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菊梅;;学习方式的转变与教学改革[J];成功(教育);2011年10期
2 王丽娟;;课程改革中的教师支持系统建设[J];教学与管理;2011年22期
3 杨连明;;增强服务意识 提高课程领导力[J];现代教学;2011年Z2期
4 李叶峰;;论教研员的课程领导[J];当代教育科学;2011年14期
5 黄梦依;;试析教师实施课程的三种方式及其策略[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6 吴艳辉;;教师实施多元文化课程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11年08期
7 魏青云;张立新;;在课程规划中实现校长的课程领导[J];当代教育科学;2011年10期
8 李亚丽;;试析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影响因素[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1年07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尤敬党;;培育课程意识 完善过程管理——高中研究性学习实践与反思[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2 张幸亏;;在“教学做合一”中开展艺术特色教育实践[A];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30周年庆祝大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川;教师的课程意识[N];中国教育报;2003年
2 李 健;老师,生成你的课程意识[N];中国教师报;2003年
3 阜宁高等师范学校 杨定洲;浅谈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教师的课程意识[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5年
4 陈 京;教材:需要用课程意识来整合[N];中国教师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李建平;教师为何踩不上点儿?[N];中国教育报;2002年
6 李松林;课程与教学——多维度助力推进新课程改革[N];中国教育报;2007年
7 曹有云;理念的转变与重建[N];青海日报;2003年
8 薛昌珍;谈教师角色的转变[N];甘肃日报;2007年
9 泰州市演化桥小学 殷恒生;在数学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5年
10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课程教学研究部 张們;审视校本课程[N];中国教育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赵炳辉;新课改视域下教师课程意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吴国平;新课程行动中的教师成长[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王卫华;教学机智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4 李洪修;学校课程实施的组织社会学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ng;学生课程意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曙光;论教师的课程意识及其生成[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3 覃莹;创生意识:教师课程意识的应然追求[D];西南大学;2008年
4 张影;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教师课程意识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D];西南大学;2009年
5 贾雪燕;论教师对课程的个体化改造[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耿秀丽;论教师课程能力的提升[D];河南大学;2009年
7 王萍;从“恪守”到“超越”[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刘红梅;我国综合课程实施中教师的适应性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9 夏永庚;论课程的生成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王大芳;论教师即课程开发的主体[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论教师的课程传播意识,,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79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507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