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研究
【摘要】:近些年来,义务教育择校现象成为我国教育领域的焦点问题和热门话题。而教育公平问题也一直是教育领域一个悬而未决的大问题。在2010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教育部“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时,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与义务教育公平就被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广大网友积极献言献策,就择校现象及其相关问题发表各自的观点,引起了又一轮包括教育界在内的社会各界对择校与教育公平问题的大讨论。 择校现象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也是个社会问题。尤其在教育公平问题日益被关注的当今社会,择校的公平性问题自然成为义务教育领域的热门问题,也是教育理论界聚焦的重点。本研究既是立足于对现实教育热点问题的思考,也期望从理论上对义务教育择校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本研究分为四部分。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包括本研究的缘起、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意义,研究的创新之处及创新之处、研究方法。第二章从教育机会均等的角度对教育公平、教育机会均等、择校问题进行了基本论述,为本文奠定了基础。第三章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问题的危害及产生原因进行了深刻论述。这也是本研究的重点部分。第四章是针对择校问题带来的危害以及产生的原因,笔者认为应从政府部门、学校、家长及其学生以及社会五个方面进行改善,规范择校行为,引导择校的健康、有序进行,维护教育公平。
【关键词】:义务教育 择校 教育公平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522.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目录7-10
- 第一章 绪论10-22
- 1.1 研究的缘起10-11
- 1.2 文献综述11-18
- 1.2.1 国内研究现状11-16
- 1.2.2 国外研究现状16-18
- 1.2.3 国内外择校研究述评18
- 1.3 研究的意义18-19
- 1.3.1 理论意义18-19
- 1.3.2 现实意义19
- 1.4 论文的重点、难点以及创新之处19-20
- 1.5 论文的框架20
- 1.6 研究方法20-22
- 第二章 从教育机会均等角度对择校问题进行基本论述22-32
- 2.1 教育公平的含义、内容22
- 2.1.1 教育公平的含义22
- 2.1.2 教育公的内容—教育机会均等22
- 2.2 教育机会平等的基本论述22-25
- 2.2.1 教育机会均等含义、特征22-23
- 2.2.2 教育机会平等的法律保障23-24
- 2.2.3 教育机会均等要求人人共享公共教育资源24
- 2.2.4 教育机会均等反对各种形式的择校24-25
- 2.3 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的具体说明25-32
- 2.3.1 义务教育的含义25
- 2.3.2 择校的含义25-26
- 2.3.3 目前我国择校的几种形式26-27
- 2.3.4 社会各界对择校的态度27-32
- 第三章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的危害及产生原因32-40
- 3.1 择校问题的危害32-36
- 3.1.1 从经济学视角下看“择校问题”的危害32-34
- 3.1.2 从社会学的视角下看“择校问题”的危害34-35
- 3.1.3 从政策学的视角下看“择校问题”的危害35-36
- 3.2 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的原因36-40
- 3.2.1 历史原因36-37
- 3.2.2 经济原因37
- 3.2.3 制度原因37-38
- 3.2.4 家长原因38-40
- 第四章 解决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的相关对策40-50
- 4.1 政府40-42
- 4.1.1 完善招生入学政策,招生过程公开、透明,加强监督40-41
- 4.1.2 加快薄弱学校建设41
- 4.1.3 合理配置师资力量41-42
- 4.2 学校42-44
- 4.2.1 重点学校的职责42-43
- 4.2.2 薄弱学校的职责43-44
- 4.2.3 义务教育学校职责——每一位学生都应得到公平对待44
- 4.3 家长和学生44-48
- 4.3.1 家长44-46
- 4.3.2 学生自身46-48
- 4.4 社会48-50
- 4.4.1 发挥群众监督作用48
- 4.4.2 减少不良风气,净化教育环境48-50
- 参考文献50-54
- 致谢54-56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56-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川;“改制学校”与义务教育[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2 李海燕;;国内外择校问题研究综述[J];煤炭高等教育;2008年02期
3 王延华;程智江;;美国教育券制度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的启示[J];基础教育研究;2010年14期
4 朱素英;;“择校费”是不治之症吗——中关村三小事件使“择校费”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J];记者观察(下半月);2008年10期
5 刘新厚;;应当煞一煞高费择校之风[J];吉林人大工作;2002年09期
6 晓朋;;“择校费”择去了什么?[J];吉林人大工作;2005年09期
7 章仙踪;;湖南义务教育禁招择校生 助学班生源按比例推荐[J];成才之路;2010年21期
8 刘锦林;中小学乱收费和择校生高收费的成因及解决办法[J];教育探索;1997年05期
9 ;委员痛陈教育收费[J];教育与职业;2006年10期
10 朱永新;;如何破解中小学择校难题[J];河南教育(基教版);2006年Z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亚林;雷万鹏;;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十年来的政策回顾与思考[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朱凤强;;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两免一补”状况的实证分析[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杨玉红;;关于应对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非均衡配置的策略——以南京市鼓楼区为例[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刘彦伯;;动态均衡:城乡义务教育教师资源的可持续配置[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刘美玲;;我国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政策实施背景及问题[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杨玉琼;;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配置均衡状况研究[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杨金花;;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的路径选择:日本的经验与启示[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任楠楠;;时代召唤:构建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新机制——基于江西省城乡中小学685份学生问卷调查[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9 陈纯槿;王红;;关于流动儿童义务教育补偿的构想[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李亚君;高长波;;我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孙亚斐 实习生 戴秀梅;义务教育阶段不得招收“择校生”[N];兰州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魏颖;本市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N];天津教育报;2011年
3 张烁 董雅婷;小升初,为何久病难医[N];人民日报;2011年
4 罗哲月;严惩屡查屡犯者[N];韶关日报;2008年
5 记者 王端鹏;学校收费必须提前发放“明白纸”[N];济南日报;2010年
6 叶祝颐;整治教育乱收费,5年够吗[N];中国商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张海霞;如何看待“取消借读费”[N];长治日报;2009年
8 记者 夏禾;三年后城乡小学初中一个样[N];苏州日报;2010年
9 记者 张晓晶 刘宝森;山东代表:义务教育免费更显普高“失血”[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10 ;安徽 积极创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模式[N];中国教育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坤;广东省义务教育信息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尚伦;建国以来我国义务教育教科书制度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3 孙艳霞;教育政策道德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朱永坤;教育政策公平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张学敏;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朱家存;走向均衡[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吴红宇;农村劳动力迁移动机与制度冲突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8 李敏;中国就业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王强;我国义务教育财政模式与选择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林涛;基于校级数据的省域内义务教育财政公平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车宗哲;济南市义务教育择校现状调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干燕丹;城市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制度、责任与对策[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唐先斌;我国流动儿童义务教育问题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4 董玲玲;县域内义务教育师资配置均衡化的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5 蔡张喜;利益、失灵与均衡[D];安徽大学;2010年
6 侯娓娓;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呼娜;日本の义务教育にぉける特别活动に关する一考察[D];内蒙古大学;2011年
8 伍红梅;义务教育阶段优质教育资源的配置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钟耿;县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吴海潮;国家级贫困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5686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568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