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教育、个性与道德——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导读

发布时间:2017-07-20 16:04

  本文关键词:教育、个性与道德——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导读


  更多相关文章: 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 儿童 教育家 道德性格 教育目的 教育思想 分析教学 道德规范 传统教育学


【摘要】:正约翰·菲力德利赫·赫尔巴特(Johann FriedrichHerbart,1776-1841)是近代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普通教育学》出版于1806年,是赫尔巴特最
【作者单位】: 江南大学田家炳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 儿童 教育家 道德性格 教育目的 教育思想 分析教学 道德规范 传统教育学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约翰·菲力德利赫·赫尔巴特(Johann FriedrichHerbart,1776-1841)是近代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普通教育学》出版于1806年,是赫尔巴特最重要的教育学著作之一,被看作是赫尔巴特教育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也正是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黎明;;教育者须懂得教育科学——读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J];河南教育(基教版);2006年06期

2 冯建军;;消除对赫尔巴特的误解[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3期

3 詹红樱;;赫尔巴特的主要教育思想剖析[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05期

4 任婷;;从兴趣的角度看赫尔巴特和杜威教学思想的异同[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年09期

5 司少周;;试论赫尔巴特在发展教育科学中的作用与启迪[J];黑龙江高教研究;1987年02期

6 吕康清;;论赫尔巴特的德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青春岁月;2011年18期

7 陈美;;赫尔巴特教育性教学思想及其对我国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J];考试周刊;2010年54期

8 许文果;;对赫尔巴特学生观的再认识[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9 许文果;;对赫尔巴特学生观的再认识[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10 周采;;赫尔巴特教育性教学思想新探[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立民;张卫;;西方关于青少年和儿童品行障碍干预研究的新进展[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洪小美;;酒依赖者家庭环境对儿童心理行为的影响[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3 李雅林;李怡新;沈家鲜;;6—9岁儿童形体转换的认知发展研究[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4 霍云丽;;赫尔巴特教育理论在华的传播与接受[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5 苏林雁;朱焱;高雪屏;罗学荣;;长沙市小学生焦虑抑郁共病的现状调查[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6 洪德厚;黄丽珍;;儿童的保持曲线问题(二)[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上)[C];1981年

7 黄晓娟;;培育中国杰出教育家的思考[A];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卢元锴;;提倡教育家办学治校[A];献给新中国60周年 全国教育管理优秀成果(下)[C];2009年

9 刘黎明;;试论斯宾塞的兴趣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李长伟;韩钟文;;浅论康德的实践教育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尧;实现教育家办学须解三道“扣”[N];人民日报;2011年

2 袁振国;教育家的诞生[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3 何勇;教育家办学的四大“敌人”[N];人民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徐敏 彭薇;孕育教育家,需要怎样的土壤[N];解放日报;2010年

5 河南省西峡县阳城乡中心学校 董国雷;农村教育家离我们不再遥远[N];中国教育报;2010年

6 王湛;为教育家办学创造良好条件[N];天津教育报;2007年

7 江苏省泰兴中学 马张留;成就教育家之路[N];江苏教育报;2010年

8 江苏省扬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陈萍;未来教育家的使命[N];天津教育报;2009年

9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 郭永福;时代呼唤和造就教育家[N];中国教育报;2007年

10 杨铁平;教坛方家谈“教育家办学”[N];常州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庞庆举;教育学的人性假设与理论构建的关系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周世杰;儿童记忆成套测验的初步编制[D];中南大学;2002年

3 吴东方;复杂性理论观照下的教育之思[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4 张劲松;儿童的自我调控能力[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汪楚雄;中国新教育运动研究(1912-1930)[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6 刘秀丽;学前儿童欺骗发展的研究——从心理理论视角透析学前儿童欺骗的发展[D];吉林大学;2004年

7 薛小丽;西方近现代兴趣教学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8 司洪昌;嵌入村庄的学校[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周兴国;教育自由及其限度[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孙元涛;中国教育研究发展空间的再寻找[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加渔;赫尔巴特课程思想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姜文郸;赫尔巴特兴趣教育思想之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黄彦萍;3.5~5.5岁儿童心理理论与时序认知能力关系的实验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4 郑红兰;3-5岁儿童错误信念行为解释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5 薛yN凌;上海地区青少年及儿童性别角色的测量及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6 王燕;儿童传递性推理能力发展的实验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曹贵康;小学五年级儿童创造性想象的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8 华道金;儿童自尊感的人格教育价值及其保护与培养[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9 金敏;10-16岁儿童少年行为问题的双生子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10 王文;小学生社会行为与师生关系、同伴接纳的关系[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5688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5688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a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