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要素说:李秉德教学论的核心思想
本文关键词:七要素说:李秉德教学论的核心思想
【摘要】:李秉德先生以系统论为理论基础,开创了我国现代教学论的学科体系。"七要素说"立足于学校教学现象,是其教学论的核心思想。李秉德先生为首席专家的研究团队,从学生、目的、课程、方法、环境、反馈、教师等七个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出发,形成教学活动的运转机制,构建了中国特色的现代教学论学科体系,发展了教学理论。
【作者单位】: 皖西学院政法学院;
【关键词】: 教学论 七要素说 教学要素 李秉德
【分类号】:G420
【正文快照】: 李秉德先生是我国现代教学论学科体系的开创者,在我国教育领域享有盛誉。追溯其教学论思想,可以学习大家如何将平白如话的教学理论融汇在自主的研究和实践中。康德设喻,石器投掷运动被分解为各要素及在此表现出来的诸力并经过了数学的加工时,最终就产生出了对世界结构的那个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崔允o7;教学研究的目的—手段范式述评——兼论我国解放后教学研究的进程与危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年02期
2 李秉德,王鉴;时代的呼唤与教学论的重建[J];高等教育研究;1999年05期
3 李定仁,范兆雄;教学要素与教学系统最优化[J];教育科学;2003年06期
4 张楚廷;教学要素层次论[J];教育研究;2000年06期
5 ;论教学论[J];教育研究;1996年04期
6 F.C.巴特勒;盛群力;;教学过程系统分析——七要素相互作用模型(上)[J];外国教育资料;1990年03期
7 段兆兵,陈琼;论教学要素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J];现代教育论丛;2005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彬;;论WTO的“自给自足性”——从“自给自足体系”概念出发[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2期
2 胡万年;王阳明良知自律的研究——兼与康德意志自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3 李革新;;从自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论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自由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4 胡万年;;奥古斯丁自由意志概念的形而上维度——兼与康德自由意志的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5 王红;;消费文化时代的媒体伦理精神[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6 方国武;;从“物”的形式到“人”的形式——康德形式美论的理论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7 王建军;;康德自由理论的两个前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8 王强;;道德哲学的三种悖论形态[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9 成海鹰;;波德莱尔笔下的城市巴黎、都市情感和体验[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10 古玉;;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的“自我”[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宫睿;;作为理性的批判的“启蒙”——对康德“启蒙”思想的一个阐释[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上)[C];2011年
2 刘月岭;;康德意志自由的三重境界[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赵祥禄;;“仁”与“绝对命令”——孔子与康德的道德人生观比较研究[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马建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下的刑罚执行——论强化服刑人员的思想教育[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5 马永庆;;公共文明建设中的荣辱观教育[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6 陈永慧;;文明秩序助推和谐社会构建进程——浅议“排队推动日”活动在社会秩序建设中的作用[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7 李金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新趋向[A];“传承人文奥运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高剑平;;追问技术与伦理[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赵华;;两种文化的理性解读[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10 徐卫红;;从康德的角度看现代道德教育的一个误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2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9 李振;延安《解放日报》中的性别与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孙经国;从理想性政治哲学到现实性政治哲学[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琰;组织与个体互为塑造关系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许庆玲;试论孝观念向封建孝道的转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笛;论道德义务不能成为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刘昌顶;以人为本的哲学视角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翟海群;《大学英语》文本类型与阅读绩效相关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万波;科学发展的道德思考[D];湘潭大学;2010年
7 范艳敏;学习者个体的学习需要分析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辉;科学发展观的生态价值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彬;慈善意识:我国慈善事业的伦理困境[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项永芳;建构主义视野下教学情境的设计与实践之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费孝通;我对自己学术的反思——人文价值再思考之一[J];读书;1997年09期
2 劳凯声;中国教育学研究的问题转向——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学发展的新生长点[J];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3 郝恂,龙太国;试析教学主体、客体及主客体关系[J];教育研究;1997年12期
4 但武刚;课程内容:不确定性、未竟性和非常态性[J];课程.教材.教法;2003年10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志明;朱熹的教学论思想[J];教育导刊;1991年10期
2 王书情;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新型教学模式[J];当代教育论坛;2004年04期
3 王鉴;;论中国特色的教学论学派[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4 张更更;毛景焕;;研究性教学需要优化教学要素[J];文教资料;2008年04期
5 李定仁;赞科夫的教学论思想与凯洛夫教育学[J];比较教育研究;1981年05期
6 王隐雄;;赞科夫教学论思想初探[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1年02期
7 赵天岗;简论巴班斯基的教学论思想[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3期
8 章玉迁;;建构主义视野下教师继续教育教学要素之审视[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8年06期
9 李如密;;教学系统要素美探析[J];江苏教育研究;2008年23期
10 卢国琪;;论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传统教育思想教学论的继承[J];学理论;2009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卫民;;坚持课题实验 提升学校品位——“教师队伍建设及骨干教师培养”课题总结[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河南省项城市育才中学 王同印;思想政治课教学与信息技术[N];今日信息报;2004年
2 杜向阳;培训中的问题[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3 江苏省教育学会和谐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陈立春;和谐:教育的追求[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5年
4 本报记者 黄巧娣;质量提升年 各校在行动[N];乐山日报;2007年
5 赵万勋邋李丹宁;板书的教学设计[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6 吴江市同里第二中心小学 管建刚;更新“三大件”[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5年
7 盐城高等师范学校 吴春平;试论和谐教学中的师生和谐[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8年
8 辛学东;课程统整亟待探讨[N];天津教育报;2008年
9 赵爱敏;良性互动 正面引导 注重效果[N];中国改革报;2003年
10 ;资源应用力促课程整合[N];中国教育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苏姗姗;交往教学的生命美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宋秋英;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教学论本土化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陆明玉;教学论发展的方法论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洋;克拉夫基的教学论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何剑;柳州市高一信息技术课教学现状及对策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林蓉美;中国传统教学论思想的社会学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兆坤;和谐教学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雷雪;教学的道德性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6 张浩;德育与音乐教育整合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侯彩颖;教师反思性自我评价[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周水玲;关于汉语教学中多媒体方法的思考[D];重庆大学;2011年
9 何涌;虚拟大学合作式教学及其支撑平台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3年
10 李淑贤;社会学视野下的有效教学交往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587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658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