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交往视域中的青少年价值观接受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2 03:31

  本文关键词:交往视域中的青少年价值观接受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交往 价值观 显性接受 隐性接受


【摘要】: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其价值观的构建与接受直接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青少年时期正是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对青少年进行价值观教育有利于青少年的成长和社会发展。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我们进入了一个多元价值观并存和冲突的时代,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呈现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交往活动在世界范围内的频繁和加深,给青少年带来了新的价值观;社会的转型则造成了青少年价值观的冲突,使青少年对传统一元价值观教育提出质疑,且由于青少年自身的特点,其价值观存在着如价值观念混乱、信仰迷失、行为失范等问题;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出现,使青少年传统的价值观教育面临接受性较差,甚至出现拒绝接受、虚假接受等问题。如何在当前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引导青少年构建、接受一种正确的价值观,既是一个关乎青少年生活实际和生存现状的现实问题,又是一个必须予以回应的理论课题。 马克思的交往理论、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和接受理论为我们解决当下青少年价值观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新的可行性途径。交往中的价值观接受就是以现实社会为基础,强调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与确立源于生活实践,源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确立使青少年的交往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而导致了青少年价值观接受的交往类型(代际交往和同辈群体交往)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针对当前青少年交往环境的变迁,我们青少年的价值观接受方式也应该发生相应的转变以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原来的学校教育、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和教育等这些显性接受方式就差不多可以涵盖整个青少年价值观接受的状况己经不能满足转型期中国多元、复杂的社会需求。我们更多的是需要借助一些隐性的接受方式,即通过日常生活和文化渗透的方式来对青少年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使青少年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我们的价值观教育,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交往 价值观 显性接受 隐性接受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4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引言9-15
  • 1.1 研究目的9
  • 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9-14
  • 1.3 研究的方法与思路14-15
  • 第二章 交往理论的历史演变与价值观接受15-23
  • 2.1 交往的基本理论15-18
  • 2.1.1 对马克思交往理论思想的解读15-17
  • 2.1.2 对哈贝马斯交往理论思想的解读17-18
  • 2.2 交往与价值观接受18-23
  • 2.2.1 交往中的多元价值观问题凸显18-21
  • 2.2.2 交往中的价值观接受的内涵21-23
  • 第三章 青少年价值观接受的交往类型23-30
  • 3.1 代际交往间的价值观接受25-27
  • 3.2 同辈群体交往间的价值观接受27-30
  • 第四章 交往中的价值观显性接受30-37
  • 4.1 价值观显性接受的内涵及特征30-31
  • 4.2 学校教育31-35
  • 4.3 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与教育35-37
  • 第五章 交往中价值观隐性接受37-44
  • 5.1 价值观隐性接受的内涵与特征37-38
  • 5.2 日常生活38-41
  • 5.3 文化渗透41-44
  • 结语44-45
  • 参考文献45-47
  • 致谢47-48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48-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怀光;江雪岩;;交往理性与现代社会代际关系的重构[J];前沿;2011年03期

2 赵长渝;试论大众传媒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教育探索;2004年07期

3 景天魁;中国社会发展的时空结构[J];社会学研究;1999年06期

4 聂荣鑫;走向对话:一种新的德育模式[J];思想·理论·教育;2002年02期

5 罗丙军;;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虚假接受”现象的思考[J];中国水运(理论版);2007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颖;基于哲学解释学视角的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闫艳;交往视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3 王冬云;交往德育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易立新;大众传媒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 张珍;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当代中国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7年

3 郑银娟;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内化机制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4 张宝方;论同辈群体影响下的青少年价值观教育[D];河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595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6595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6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