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源性注意和外源性注意对中小学生SNARC效应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内源性注意和外源性注意对中小学生SNARC效应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内源性注意 外源性注意 SNARC效应 数字加工 中小学生
【摘要】:采用内源性注意和外源性注意实验范式,以判断数字奇偶为任务,材料为1~9的阿拉伯数字,考察内源性和外源性线索不同注意条件下中小学生的数字加工SNARC效应。结果发现:(1)内源性线索和外源性线索条件下,中小学生在数字加工任务中所表现出来的SNARC效应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增大;(2)内源性线索和外源性线索注意条件下,各年级学生均表现出显著的SNARC效应;(3)内源性线索非注意条件下,中学生能够表现出显著的SNARC效应,但小学生的SNARC效应不明显;外源性线索非注意条件下,高中生能够表现出显著的SNARC效应,但小学生和初中生的SNARC效应不明显,说明外源性注意对中小学生数字加工SNARC效应的影响比内源性注意大,且对SNARC效应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较大的数字8和9上。
【作者单位】: 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
【关键词】: 内源性注意 外源性注意 SNARC效应 数字加工 中小学生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60234) 贵州省科技厅科学基金项目(黔科合丁字LKS[2010]46号)
【分类号】:B844.1
【正文快照】: 1引言数字心理表征的研究表明,数字加工与空间认知有着密切联系。Dehaene,Bossini和Giraux(1993)发现,当实验任务要求对数字的奇偶性进行判断时,被试会表现出左手对小数字(如1和2)反应比右手更快,右手对大数字(如8和9)反应比左手更快的现象,并将这种现象命名为空间数字反应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美贞;余芬芬;曹晓华;;儿童数字加工绩效研究[J];人类工效学;2010年02期
2 潘运;白学军;沈德立;;内源性注意和外源性注意条件下线索提示有效性对数字距离效应的影响[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8期
3 潘运;白学军;沈德立;;内源性注意和外源性注意条件下SOA变化对数字距离效应的影响[J];心理科学;2010年03期
4 潘运;全小山;林伟民;尚随峰;;外源性注意不同线索提示比例对汉字数字SNARC效应的影响[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5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天津师范大学教科所儿童心理协作组;关于中小学生识记的实验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04期
6 方健华;;中小学生旷课、逃学行为的心理分析及矫治策略[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2年02期
7 张金宝 ,张桂兰;第七部分 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 第三讲 中小学生的情绪情感障碍[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3年11期
8 傅小惠;现代社会发展对我国中小学生身心素质的影响[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9 杨碧秀;袁国桢;蒋小娟;程灶火;赵勇;张轩;杨英;苏艳华;;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及干预对策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年03期
10 盛波;;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及其教育的研究述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运;白学军;沈德立;;内源性注意和外源性注意条件下SOA变化对数字距离效应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潘运;白学军;;不同视觉注意条件下空间数字编码SNARC效应的发展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陈彩琦;伍敏宜;;工作记忆导向的注意与外源性、内源性注意的比较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宋保忠;蔡小明;杨珏玲;周方;;中小学生家长期望水平的个体化指向[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孙慧明;;中小学生创造性人格问卷的编制及其相关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李洪玉;沈德立;;中小学生的智力、学习态度与其数学学业成就的相关性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7 曹新美;张挚;;中小学生学习目标定向及相关因素的差异性比较[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8 吴燕;隋光远;;学习障碍儿童内源性注意和外源性注意的眼动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邓春暖;;不同场认知方式的中小学生阅读理解中插图效应的实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戴斌荣;;踏平坎坷成大道—谈中小学生挫折心理教育[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学梅;三成中小学生有心理问题[N];北京日报;2007年
2 李玫;将心灵关爱送到孩子中间[N];深圳特区报;2007年
3 王绪波邋杨光礼;中小学生要克服开学恐惧症[N];连云港日报;2007年
4 记者 谢苗枫邋实习生 刘美华;教师要及时做好学生心理辅导[N];南方日报;2008年
5 张大凤邋秦建平;广安市广安区政协提案呵护中小学生心理健康[N];四川政协报;2008年
6 通讯员 宋钊 记者 陈帆波;校园心理剧成学生“减压阀”[N];中国教育报;2007年
7 朱浩;驶向心灵港湾的“苏老师热线”[N];江苏法制报;2007年
8 吕扬;我省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N];陕西科技报;2006年
9 记者 吕扬;我省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N];陕西日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尹晓燕;灾后心理救援要杜绝“蜻蜓点水”[N];工人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潘运;视觉注意条件下数字加工能力发展的实验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2 袁茵;听觉障碍中小学生汉语阅读能力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3 董圣鸿;多重参照框架及数字表述方式对数字加工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陈俊;教育者管教言语行为的心理效应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边玉芳;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的编制与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程建伟;青少年的互联网使用偏好、信息技能及其对学业成绩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曹碧华;数字及其单位加工的发展和ERP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锦彬;畲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2 万艳;中小学生互联网使用与心理健康素质关系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3 蔡秋玲;广西壮族地区中小学生儿童虐待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9年
4 陈林英;中小学生行为问题与影响因素关系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5 刘爱芹;中小学生学校恐惧情绪调节方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倪婕;中小学生的认知偏差及其影响因素的结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冷荣兰;元认知技术训练促进中小学生学科成绩的实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刘娜;线索有效性对儿童返回抑制发展的影响[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梦丽;中小学生数学内隐态度的发展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10 姚茹;认知方式和注意条件对返回抑制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6678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66787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