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院校大学生社交焦虑与自尊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3 15:04
本文关键词:民族院校大学生社交焦虑与自尊研究
【摘要】:社交焦虑指人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由于自己在社会角色与社会行为上无法满足预定的期待目标时所产生的焦虑。其基本表现为:在与他人交往时体会到不自在、紧张、担忧和恐惧,害怕被人误会和他人否定的评价,从而产生回避退缩行为。自尊指个体在社会比较过程中,所获得的有关自我价值的积极评价与体验。自尊对社交焦虑有预测作用,二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影响,尤其是民族院校,在民族交流与融合过程中,受民族地区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习俗等因素的影响,民族院校大学生的社会交往状况与自尊必有其独特性。因此,研究民族院校大学生社交焦虑与自尊,,通过提高自尊水平,降低社交焦虑,对提高民族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研究在查阅国内外有关社交焦虑与自尊的研究成果基础上,针对民族院校,对民族院校大学生社交焦虑与自尊进行研究。首先,采用交往焦虑量表(Interaction Anxiousness Scale,IAS)和Rosenberg自尊量表(The Self-EsteemScale,RSES)对中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以及西北民族大学的244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真实掌握民族院校大学生社交焦虑和自尊水平的具体状况;然后,分析民族院校大学生社交焦虑及自尊在民族、性别、年级、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及是否学生干部等不同变量上的差异性水平,以期分析其变化与发展规律;最后,对民族院校大学生社交焦虑与自尊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民族院校大学生自尊水平,降低其社交焦虑水平的应对策略。 本研究结果表明: 1、民族院校大学生存在较低的社交焦虑(37.07±5.92),除学生干部经历(p=0.004*)外,民族院校大学生社交焦虑在性别、民族、生源地、年级、是否独生子女等不同变量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民族院校大四学生社交焦虑水平最高(38±5.27),大一到大三随着年级上升而下降。 2、民族院校大学生存在较高的自尊水平(23.86±4.55),除学生干部经历(p=0.000*)外,民族院校大学生自尊水平在性别、民族、生源地、年级、是否独生子女等不同变量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民族院校大学生的自尊水平随年级的上升而降低。 3、民族院校大学生社交焦虑与自尊水平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14**,p0.01)且自尊能够显著预测社交焦虑(t=5.149,p0.01)。 根据研究结果,本研究从社会、学校及个人自身三个方面对民族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1、社会方面:①加强对民族院校政策与资金的扶持力度;②加强对民族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援助力度。2、学校方面:①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的心理氛围;②加强对民族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教育;③加强对民族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3、个体自身方面:①全面积极的认识自我;②学会积极的情绪调控;③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④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⑤形成积极的归因风格;⑥形成适度的自我期待;⑦学会合理的社会比较。
【关键词】:民族院校 大学生 社交焦虑 自尊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1 绪论11-25
- 1.1 选题缘由及选题意义11-12
- 1.1.1 选题缘由11-12
- 1.1.2 研究意义12
- 1.2 核心概念界定及基础理论12-17
- 1.2.1 核心概念12-14
- 1.2.2 基础理论14-17
- 1.3 文献综述17-23
- 1.3.1 关于社交焦虑研究的文献综述17-20
- 1.3.2 关于自尊研究的文献综述20-21
- 1.3.3 关于社交焦虑与自尊关系的研究的文献综述21-22
- 1.3.4 对已有文献的分析22-23
- 1.4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23-24
- 1.4.1 研究目的23
- 1.4.2 研究内容23-24
- 1.5 研究方法24
- 1.6 创新点24-25
- 2 研究过程25-42
- 2.1 研究假设25
- 2.2 研究工具25-26
- 2.2.1 Rosenberg 自尊量表(The Self-Esteem Scale,RSES)25-26
- 2.2.2 交往焦虑量表(Interaction Anxiousness Scale,IAS)26
- 2.3 研究样本26-27
- 2.4 施测过程27
- 2.4.1 问卷发放与回收27
- 2.4.2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27
- 2.5 研究数据与分析27-35
- 2.5.1 民族院校大学生社交焦虑状况27-30
- 2.5.2 民族院校大学生自尊水平状况30-33
- 2.5.3 民族院校大学生社交焦虑与自尊相关分析33-34
- 2.5.4 民族院校大学生社交焦虑与自尊回归分析34-35
- 2.6 结果与讨论35-42
- 2.6.1 民族院校大学生社交焦虑研究结果讨论35-38
- 2.6.2 民族院校大学生自尊水平研究结果讨论38-41
- 2.6.3 民族院校大学生社交焦虑与自尊相关分析41
- 2.6.4 民族院校大学生社交焦虑与自尊回归分析41-42
- 3 对策建议42-49
- 3.1 社会方面43
- 3.1.1 加强对民族院校政策与资金的扶持力度43
- 3.1.2 加强对民族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援助力度43
- 3.2 学校方面43-45
- 3.2.1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的心理氛围43-44
- 3.2.2 加强对民族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教育44
- 3.2.3 加强对民族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44-45
- 3.3 个体自身方面45-49
- 3.3.1 全面积极的认识自我46
- 3.3.2 学会积极的情绪调控46
- 3.3.3 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46-47
- 3.3.4 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47
- 3.3.5 形成积极的归因风格47
- 3.3.6 形成适度的自我期待47-48
- 3.3.7 学会积极的社会比较48-49
- 4 结束语49-50
- 4.1 研究结论49
- 4.2 研究不足49-50
- 参考文献50-52
- 致谢52-53
- 附录一 民族院校大学生调查量表53-55
- 附录二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波,马长燕;对青少年社交焦虑个体的深度访谈[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2 黄敏儿;自尊的本质[J];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3 张静;自尊问题研究综述[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4 高文凤,丛中;社交焦虑与大学生自尊、自我接纳的关系[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年03期
5 彭纯子,邓盘月,马惠霞,陈兵,胡勤,周浩惠;大中学生社交焦虑特征初探[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年04期
6 栗文敏;刘丽;;社交焦虑研究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08期
7 蔡飞;精神分析焦虑论批判[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郝玉芳;中医药大学生社交焦虑、应付方式及个人评价相关性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2年
2 李荣刚;大学生社交焦虑的现状及其心理干预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678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66788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