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秩五教育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0 07:26
本文关键词:房秩五教育思想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房秩五 教育救国 家庭教育 蒙学教育 中学教育 本土教育家
【摘要】:房秩五是安徽近现代历史上一位重要的本土教育家。他于清朝末年中过秀才,之后迫于家庭生计而坐馆教书,持续了八年之久。吴汝纶创办桐城中学期间,房秩五受聘担任“五乡学长”,襄助其办理校务。后与陈独秀结识,并相约共办《安徽俗话报》,担任教育栏目主编。同年,留学日本,学习速成师范,,回国后主持芜湖速成师范学校。1924年辞官回乡,创建浮山中学,为发展乡村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房秩五的教育思想主要受到传统儒家思想文化、清末民初的教育救国思潮和西方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三方面的影响,其抱定终生的教育宗旨为“开通民智,救亡图存”。他的教育思想体系主要涵盖了家庭教育、蒙学教育和中学教育三大块。房秩五重视家庭教育的基础性地位,认为家庭教育应包含德育、智育、体育和女子教育四方面内容。他强烈批判了传统的蒙学教育,重申了蒙学教育的奠基作用,提出了一系列革新蒙学教育的具体路径。他主张中学校址的选择必须注重环境因素的影响,认为校董会人员和任课教师除了应该德才兼备外,还要深谙教育之道。房秩五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和主要内容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性和本土性,对本土教育家的生成机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房秩五 教育救国 家庭教育 蒙学教育 中学教育 本土教育家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40-09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绪论11-16
- (一) 研究意义11-12
- 1. 理论意义11-12
- 2. 实际意义12
- (二) 研究现状12-14
- 1. 研究动态综述12-14
- 2. 自己的见解14
- (三) 思路与方法14-16
- 1. 研究思路14-15
- 2. 研究方法15-16
- 一、 房秩五生平简介及教育实践探索16-31
- (一) 房秩五的生平简介16-17
- (二) 房秩五的教育实践探索17-31
- 1. 秀才出身,迫于生计,坐馆持家17-19
- 2. 襄助吴汝纶创办桐城中学,任“五乡学长”19-22
- 3. 与陈独秀共办《安徽俗话报》,负责编撰教育专栏22-26
- 4. 留日归来,主持安徽芜湖速成师范学校26-28
- 5. 历尽艰辛,抵死无悔,倾力创建浮山完全中学28-31
- 二、 房秩五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31-36
- (一) 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文化的熏陶31-32
- (二) 清末民初教育救国思潮的冲击32-34
- (三) 西方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34-36
- 三、 房秩五教育思想体系的勾勒36-67
- (一) 论教育宗旨36
- (二) 论家庭教育36-53
- 1. 何谓家庭教育37-38
- 2. 家庭教育的可能性38
- 3. 家庭教育的必要性38-39
- 4. 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39-53
- (三) 论蒙学教育53-60
- 1. “学堂中第一要紧的”——蒙学教育的地位53-54
- 2. 旧蒙学是“地狱”,旧先生是“阎王”——对传统蒙学教育的批判54-55
- 3. 多管齐下,“尽心”为要——蒙学教育革新的路径55-60
- (四) 论中学教育60-67
- 1. 校址选择61-63
- 2. 校董会人员素质63-64
- 3. 教师聘任64-67
- 四、 房秩五教育思想的特点与启示67-74
- (一) 房秩五教育思想的显著特点67-69
- 1. 时代性67-68
- 2. 本土性68-69
- (二) 房秩五教育思想的当代启示69-74
- 结语74-75
- 参考文献75-77
- 后记77-79
- 附:本人在读研期间论文发表及获奖情况一览表7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国利;;传统与现代二元教育和安徽现代文化名人的成长——以陈独秀和胡适为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 王泽华;许祖范;;《安徽俗话报》评述[J];安徽史学;1985年05期
3 罗超;谢青;;《安徽俗话报》的再研究[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4期
4 孙德玉;;吴汝纶赴日考察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影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5 杨飞;;陈独秀与房秩五同乡情深[J];党史纵横;2009年04期
6 孙德玉;王恒;;房秩五蒙学教育革新思想[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7 房秩五;;
本文编号:7053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70533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