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儿童美学教育新模式——生态式艺术教育的实践
本文关键词:博物馆儿童美学教育新模式——生态式艺术教育的实践
【摘要】:博物馆教育是一种审美体验。生态式艺术教育是一种新思维的审美教育模式,在博物馆的教育实践中利用博物馆教育与儿童美育的互动关系,设计一种生态式艺术教育模式来开展博物馆的儿童教育,提升博物馆教育领域的内涵,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作者单位】: 福建博物院;
【关键词】: 博物馆 美育 生态式艺术教育
【分类号】:G266;G40-014
【正文快照】: 一、研究背景21世纪我国大力倡导素质教育,逐渐纠正过分侧重儿童的知识教育、技能教育而忽略了美育的教育模式,而如何有效地提高儿童美育质量,是当前教育的重要课题。在长期的美育实践中,教育工作者发现生态式艺术教育的模式比较适合于博物馆的儿童教育,因为它强调教育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传东;李泽厚美学批判[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刘伟;试论唐代传奇小说的诗化特征[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3 乔东义;李泽厚实践论美学的问题与反思[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王丽梅;中国店名的文化特征[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匡调元;我的治学心路[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6 许金;美育命题的现代性转换[J];滨州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7 殷学明;从遮蔽到无蔽——海德格尔的居为何物探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8 吴慧平;书法艺术的地域文化特征[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9 程世波;重复叙事的意义——以民间童话为例[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胡培培;屈原的悲剧意识与楚文化的内在关联[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宋丹;俞书伟;;设计无格,借景有因——浅谈产品中的透明性设计[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2 宋丹;俞书伟;王俊涛;;设计无格,借景有因——浅谈产品中的透明性设计[A];Proceedings of the 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Volume 1/2)[C];2007年
3 王伟;;从经典化到大众化——李泽厚“美的历程”[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增田;对话教学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周武忠;理想家园[D];南京艺术学院;2001年
3 李红霞;唐代隐逸风尚与诗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4 刘永红;诗筑的远离[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5 程波;先锋及其语境:中国当代先锋文学思潮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6 黄汉华;抽象与原型——音乐符号论[D];暨南大学;2003年
7 陈海静;审美自由论[D];复旦大学;2003年
8 赵晓峰;禅与清代皇家园林——兼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禅学渊涵[D];天津大学;2003年
9 赵德光;现代化进程中云南石林阿诗玛文化的转型与重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10 高益荣;元杂剧的文化精神阐释[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敏;化学课堂中对话教学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2 齐成民;论新潮社对新文化建设的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3 余意;论宋代文人雅词的审美品格[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侯深;蔡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华伟丽;试论明末清初传奇中的风情喜剧[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魏华;陈洪绶与伦勃朗艺术人格心理探析与比较[D];河南大学;2002年
7 郑菡;大俗之美——浅论聊斋俚曲的“俗而不俗”的特征[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8 王彩芸;促进生命个体的总体生成[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9 李雁华;诗化人生的现实栖地[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叶烨;论李渔的双重品格及其小说[D];湘潭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志雄;美育必须加强[J];中小学管理;1999年06期
2 叶朗;把美育正式列入教育方针是时代的要求[J];教学与教材研究;1999年03期
3 檀传宝;美育和德育关系的理论界定(上)[J];中小学管理;1999年10期
4 严昭柱;如何正确认识和实施学校美育?[J];中小学管理;1999年09期
5 檀传宝;美育和德育关系的理论界定(下)[J];中小学管理;1999年11期
6 曾繁仁;美育的现代意义[J];中国大学教学;1999年05期
7 王青山;;美育是深层次的整体性素质教育[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12期
8 郑传芹;;论美育具有最高的教育价值[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9 周伟军;;浅谈德育、美育的本质及对和谐校园的作用[J];职业技术;2011年06期
10 李岚清;学校应高度重视美育[J];教学与教材研究;199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许福;;重新界定美育的必要性及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下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刘爱荣;;寓美育于各科教学之中[A];论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C];2002年
3 孙惠;;浅析“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的关系[A];探索 创新 发展[C];2000年
4 贺华;;浅谈博物馆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互动关系[A];博物馆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刘兆吉;张粹然;;美育与学生道德品质发展关系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6 黄海澄;;论美和美育[A];广西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广西高教研究》创刊十周年(1985-1995)论文选集[C];1996年
7 吴家荣;;美育也是一种爱的教育[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虞吉;;影视阅读:从感觉层面规划的美育途径[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李铅林;;论现代社会与艺术教育[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10 徐鹰;;试探大学生心理咨询与关育的结合——增强正确的审美意识,发展健全的审美能力[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文书 周晓光;美育视角下的校园文化建设[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王志伟;浅谈美育经济功能[N];吉林日报;2008年
3 李翠兰;刍议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N];广元日报;2009年
4 沈阳师范大学 孙殿玲;崇高:美育的使命与追求[N];光明日报;2011年
5 全国政协委员 刘诗昆;重视美育 让孩子健康成长[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6 柳袁照;美育与文化精神漫说[N];苏州日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赵婀娜;缺失的美育,该怎么补?[N];人民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高平;美育不该受冷落[N];光明日报;2003年
9 王德胜;美育如何可能“现代”[N];中华读书报;2001年
10 龚丹韵;孩子的烦恼与美育的缺失[N];解放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建;立美教育认识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马达;二十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3 郑素华;审美教育行为特征的人类学探析[D];复旦大学;2008年
4 李君;博物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存;美育与大学生人格塑造探究[D];武汉大学;2004年
2 邵凤臣;语文教师审美素养初论[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3 罗红;简论蔡元培的美育思想[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邱嵘;我国近代美育思想及其启示[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5 施进华;试论美育中的审美体验[D];扬州大学;2004年
6 湛玉钊;席勒美育思想与当前人文教育[D];重庆师范大学;2005年
7 李建林;论语文教育的审美心理建构[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8 彭建华;论美育与情感解放[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9 汪宏;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美育思想流派对学校课程设置的影响[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牛江涛;论蔡元培的美育思想及其现代意义[D];河北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7056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705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