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论教师同情心的养成——以苏霍姆林斯基的言行为分析对象

发布时间:2017-08-22 05:37

  本文关键词:论教师同情心的养成——以苏霍姆林斯基的言行为分析对象


  更多相关文章: 同情心 苏霍姆林斯基


【摘要】:呼吁成为一名具有同情心的教师,不仅因为教师的同情心在学生成长中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还在于在教导孩子学会同情的事务上,再没有比教师的同情心更为重要的因素。本文特以苏霍姆林斯基为分析对象,尝试对苏霍姆林斯基的言行进行分析,为如何成为一名具有同情心的教师提供了一种思考。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关键词】同情心 苏霍姆林斯基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基于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课程发展研究”(课程编号:2006JDX085)成果之一
【分类号】:G451.1
【正文快照】: 在2011年5月3日美国年度教师颁奖典礼上,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了欢迎词。在欢迎词中,奥巴马特别提及了让他难以忘怀的小学五年级梅布尔·海夫蒂老师:在我的人生成长中,有很多教师让我难以忘怀,我五年级时候遇到的梅布尔·海夫蒂老师就是其中一位。当我第一次来到她的班级,一切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石中英;;“狼来了”道德故事原型的价值逻辑及其重构[J];教育研究;2009年09期

2 石中英;;全球化时代的教师同情心及其培育[J];教育研究;2010年09期

3 石英梅;;论教师的同情[J];中国教师;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传信;论人的个体道德生活和社会道德生活[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2 郝志方;张金良;;从情感维度整合中学物理教学探讨[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3 李海艳;;校园文化的隐性教育[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4 卫萍;陈雪梅;;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探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5 李华华;;论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道德磨砺[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叶坦;论道德伦理与经济利益──“义利”观念的时代演化与市场经济伦理的建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7 蒲德祥;;幸福组织:概念、思想溯源及研究框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8 武立敬;刘月岭;;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理念[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9 黄晓;;适应与超越: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建设的一点浅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0期

10 沈小平;;“以人为本”的教育从关心每一位学生开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怀;赵万里;;“制度人”假说[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李义天;;运气究竟有多重要?——美德伦理视野中的运气问题研究[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赵一强;;契约和谐及其伦理实现[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解明;;浅谈有时代特色道德教育模式的构建[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晏鹰;朱宪辰;;理解诺斯制度分析理论的变化[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杨秀香;;幸福与信任的重建——信任价值的当代生活视角[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7 杨秀香;李辉;;社会和谐对公共文明的诉求——从中国公民社会发展的视角[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8 郭金鸿;;道德责任与当代道德建设[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9 姚轩鸽;;税收伦理问题初探[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10 黎元奎;;中国证券监管:价值模式及其转换——一个经济伦理学视角[A];首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郭薇;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D];南开大学;2010年

4 金道铭;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淡乐蓉;藏族“赔命价”习惯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吴练达;制度、行为与经济发展[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汪毅霖;以自由作为发展的理论框架和经验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曾友中;马克思货币理论与当下金融危机[D];武汉大学;2010年

9 田自安;政治因素对主观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10 沙占华;民生效率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华丽;初中生道德情感的理论分析及培养途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鹏欢;大连市初中生课外阅读状况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红峰;基于育人视角的高校校园文化载体建设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石晶;沟通理论视阈下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实效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宏卓;小学教室物理环境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永春;初中小班化课堂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德毅;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时间管理方式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白春屹;中学语文教师角色现代转型思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毕兰凤;大学生自我教育隐性课程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10 刘丽英;因利诚信与因义诚信[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钦;休谟的同情原则探析[J];伦理学研究;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佘丹丹;宋少俊;;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成因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俊;;在孩子心中种下同情之花[J];心理与健康;2007年10期

2 张道祥;论教师的爱——从苏霍姆林斯基的师爱说开去[J];滨州师专学报;1997年03期

3 乌云特娜;;苏霍姆林斯基论教师应具备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素养[J];外国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4 严先元;注意培养青少年敏锐精细的情感[J];道德与文明;1988年06期

5 黄圣周;教师的第一精神需要——苏霍姆林斯基论教师读书[J];咸宁师专学报;2001年01期

6 毕淑芝 ,王义高;苏霍姆林斯基论教师的素养[J];宁夏教育;1981年05期

7 刘菲;给塑像披上夹克[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3年11期

8 王玉美;试论幼儿同情心的培养[J];滨州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Z1期

9 孙书静;如何培养孩子具有同情心[J];宁夏教育;2005年04期

10 高菲;;让孩子成为富有爱心的健全人——单亲儿童的同情心培养[J];徐特立研究;200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续润华;;叶圣陶与苏霍姆林斯基主体性教学思想异同比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2 李玉芹;李康乾;;点燃希望之火,激发创造潜能[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3 罗艳;;送一缕阳光给他们——“特殊学生”教育的一点感悟[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4 梁艳;;做一个读书的教书人——论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策略[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5 梁艳;;做一个读书的教书人——论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策略[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6 莫超英;;赏识、宽容——让差生也能自信地扬帆起航[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7 周维洁;;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师生情感交流点滴[A];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论文集[C];2004年

8 陆建法;;复杂的不是问题,而是看问题的眼睛[A];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论文集[C];2004年

9 周玉华;;兴趣——不可或缺的原动力[A];中小学课程改革与考试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刘慧;;插上翅膀 放飞希望[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苏省东台中学校长 王兆平;爱在潜移默化中实现[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张男星;优秀校长的品质是相通的[N];中国教育报;2007年

3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教师 李红延;把读书变成一种需要[N];中国教育报;2010年

4 南京市29中 孙汉洲;读书也是备课[N];中国教育报;2006年

5 石为华;中小学老师要读的几本“老书”[N];中国教育报;2007年

6 南通师范第一附属小学 周德兴;让每一分钟都精彩[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7 邱昭山 魏洪联;教育是一首美丽动人的诗[N];中国教师报;2006年

8 衡水市第二中学 秦海地;争做“魅力校长”[N];衡水日报;2010年

9 江苏省江阴市华士实验学校国际部 陆启威;用教育智慧谱写育人华章[N];中国教育报;2004年

10 高万祥;教师不能没有“精神的雕像”[N];天津教育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金生;儿童同情心的结构及发展特点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2 杨明全;论教师参与课程变革[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杜晓萍;全纳学校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李树培;珍视不可测量之物[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苗雪红;论儿童的精神成长[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6 丁林兴;“营造书香校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7 董吉贺;论“负面”教育的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陈振华;论教师成为教育知识的建构者[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刘文霞;个性教育论[D];南京师范大学;1997年

10 辛朋涛;教师工作动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志燕;苏霍姆林斯基校园文化思想及其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刘颖;苏霍姆林斯基心理教育思想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3 倪寿英;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师成长观及其现代启示[D];苏州大学;2008年

4 郑弋晖;苏霍姆林斯基道德教育情感化理论与实践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5 张丹丹;苏霍姆林斯基论教师必备素养及其培养途径探析[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6 姚庆;苏霍姆林斯基的学校管理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叶玫;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伦理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8 郭肖;苏霍姆林斯基教育伦理思想新探[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9 周路希;苏霍姆林斯基农村教育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曲盛男;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伦理思想探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7173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7173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b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