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国内非正式学习的研究现状剖析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7-09-15 11:13

  本文关键词:国内非正式学习的研究现状剖析及对策


  更多相关文章: 非正式学习 内容分析 研究对象


【摘要】: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调研了2004至2010年间,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非正式学习的学术论文及学位论文。通过分析发现,目前我国非正式学习的研究,仍处于初期阶段,研究角度亦很狭窄。尤其是对婴幼儿、青少年以及老年人的非正式学习关注甚少。相对而言,上述人群更适合开展非正式学习。据此,本文试图推导研究非正式学习的可能性及对策。
【作者单位】: 云南广播电视大学;云南大学网络与信息中心;
【关键词】非正式学习 内容分析 研究对象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一、引言从人类社会发展史观之,在最初的原始社会中,人们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但因为人类具有学习的本领,不断学会了应对各种恶劣环境、抵御外来物种的侵袭,方得以存活下来,成为超越万物的灵长。而人类这最初的学习,是在自然状态下随时、随地与随意发生的,这便是非正式学习。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冯巍;OECD国家终身学习政策与实践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9期

2 余胜泉,毛芳;非正式学习——e-Learning研究与实践的新领域[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10期

3 李广平;建构主义理论对教师教育的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4年05期

4 杨欣;于勇;;非正式学习研究现状综述[J];现代教育技术;2010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兆芹;王海军;于永华;;新课改背景下学校教师学习的个案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2 吴晓义;;终身学习视野下学校教育与社会培训的沟通及衔接[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年03期

3 张岸;任英杰;;中小学教师信息能力培养的混合模式及实施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08年04期

4 朱哲;甄静波;;基于社会性软件的大学生非正式学习模式构建[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02期

5 张丽;张际平;;非正式学习虚拟社区的个案研究——以Sybase交流群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1期

6 徐升;孙玉环;;基于SECI模型对虚拟学习社区非正式学习过程的研究——以ExcelHome学习社区为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年30期

7 祁玉娟;陈梦稀;;非正式学习与教师专业发展[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9年06期

8 高海燕;;终身教育与数字化学习港[J];发展;2009年02期

9 米占敏;;非正式和偶发学习理论对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10 伊凡,曾琦;参与式教师培训的应用价值[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汪学均;雷体南;吴彩;;基于QQ群聊的成人非正式学习研究[A];Proceedings of 2010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Training(Volume 7)[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奎明;建构主义视野下的教师素质及其培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于兰;建构主义视阈下第二语言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王冬云;交往德育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骆t$;中美教师教育实践课程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刘翔;汉字生成系统构建探索[D];西南大学;2011年

6 龚春蕾;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丽;在线实践共同体培育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伟;大学英语移动学习系统模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梅;基于社会性软件的教师专业成长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琦;新课程中的高中化学实验的研究[D];扬州大学;2004年

3 石洛祥;大学英语课堂合作写作互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孟霞光;校本教研: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吴慎刚;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武学超;美国职前教师教育档案袋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7 刘敬光;情境化学习环境中教师工具的研究与应用[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8 周娟;科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9 杨瑾;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日本终身教育政策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唐琴;学习型城市创建模式及其绩效评价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1期

2 余胜泉,毛芳;非正式学习——e-Learning研究与实践的新领域[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10期

3 刘建设;李青;刘金梅;;移动学习研究现状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07期

4 郑文晖;;文献计量法与内容分析法的比较研究[J];情报杂志;2006年05期

5 白益民;学科教学知识初探[J];现代教育论丛;2000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妍莉;杨改学;王娟;杨瑞姣;;基于内容分析法的非正式学习国内研究综述[J];远程教育杂志;2011年04期

2 汤云荪;;教育现代化与信息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以国内教育技术核心刊物为研究对象的内容分析[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3 王政嘉;李征;郑学军;;移动终端支持下的英语非正式学习的研究[J];中小学电教;2010年10期

4 赵蒙成;;“非正式学习”论纲[J];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10期

5 王攀峰;;教育中的非介入性研究:理论与方法[J];教育科学;2008年04期

6 姚冬琳;;内容分析法在教科书研究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科学;2011年04期

7 杨宝红;;非正式学习环境下个人知识管理的策略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23期

8 李远航;秦丹;;基于内容分析法的中小学校园网建设情况研究[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9 赵健;;创建多姿多彩的学习生态:美国非正式学习领域的发展情况与案例分析[J];世界教育信息;2011年07期

10 曾李红;高志敏;;非正式学习与偶发性学习初探——基于马席克与瓦特金斯的研究[J];成人教育;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屏;李琳琳;;基于内容分析法的我国学校效能研究综述[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钱林晓;;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对象[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白芸;;教育人种志研究中的伦理道德要求[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王鉴;;教育人种志研究的理论与方法[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段雯;高健;麦t熝,

本文编号:8561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8561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c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