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中小学教师教育硕士化制度探析
本文关键词:芬兰中小学教师教育硕士化制度探析
更多相关文章: 芬兰教师教育硕士化制度 启示
【摘要】:芬兰中小学教师硕士化制度的内容,包括适切的教师教育目标、严格的入学筛选机制、整合的课程内容规划、规范的教育实习制度等。借鉴芬兰中小学教师教育硕士化制度我国应提升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层次、确立研究型教师的培养目标以及改革招生考试制度等。
【作者单位】: 乐山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芬兰教师教育硕士化制度 启示
【分类号】:G553.1
【正文快照】: 近年来,芬兰教育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举行的有关学生综合素质的国际测试(PISA)中,芬兰学生在阅读素养、数学素养以及科学素养等方面的表现都非常优秀,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芬兰先进的教师教育。芬兰已将中小学教师教育提升至硕士层次,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管会生;李佳;;为“学而优则仕”正名[J];甘肃教育;2011年13期
2 黄志红;;课程整合:历史及启示[J];教育导刊;2011年08期
3 韩玉群;;成功的犹太教育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教育探索;2011年08期
4 高亚男;;基于复杂性理论的教师教育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1年16期
5 周朝正;;美国校园欺负行为干预措施探析[J];文教资料;2011年16期
6 胡伟;王丽红;;内隐学习理论对学校教学的启示[J];文教资料;2011年16期
7 林琳;;国外教师继续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J];继续教育研究;2011年09期
8 鲍婷;;罗森塔尔效应对道德期望的启示[J];青春岁月;2011年18期
9 陈近;;“天人合一”思想对我国当前教育的启示[J];教育探索;2011年06期
10 谭志远;朱晓丹;;浅析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积极心理学为视角[J];北方经贸;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晓燕;;青春期,呼唤爱的辅导 一堂心理辅导课的启示[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2 张铁明;;中国教育市场的特点及其启示[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程东元;刘雍潜;;AECT新定义的特色与启示[A];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与教学应用[C];2009年
4 杨艳霞;;关于陶行知社会与个性教育思想研究的调查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5 曲正伟;;美国缩减班额计划的实践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6 王文婷;高成;;“李约瑟问题”对科学教育改革的启示[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常永才;王欣冉;;何以促进今日教育人类学研究的发展:美国学习研究的启示[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章凯;;兴趣研究对教与学的启示[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9 席咏梅;;教师家访的启示[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10 曾芳;丁成标;;弗洛伊德人格理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教授 徐声汉;“一树百获”的启示[N];中国医药报;2000年
2 张国斌;得失与启示:从“吃馄饨”谈起[N];中国教师报;2003年
3 山东兖州一中 张允公;韩国教师城乡互换制度的启示[N];光明日报;2004年
4 肖云;交通安全宣传进学校的启示[N];广安日报;2005年
5 本报通讯员 韩克旺 张建军;“他山”归来谋“攻玉”[N];陇东报;2006年
6 王磊;莱芜“校校通”工程的启示[N];科技日报;2003年
7 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吴正宪;如何走上教学智慧之路[N];中国教育报;2005年
8 专栏主持人 宋晓梦;法国“做中学”项目给我们的启示[N];光明日报;2002年
9 杜连义;字典进考场的启示[N];中国改革报;2004年
10 王永兵;现代教育“道德”缺失的启示[N];中国审计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何光全;1949-1981年中国教育批判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徐湘荷;生态教育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侯晶晶;内尔·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述评与启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唐爱民;道德教育范畴论审理[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洁;杜威的民主主义教育思想及其启示[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爱华;概念重建主义课程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曾鸣;美国PDS的探析与启示[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宿向东;新加坡学校公民道德教育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7年
5 向岩兵;论经济改革对教育改革的若干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徐坤;明清蒙学教材的价值取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李海燕;日本第三次教育改革与借鉴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8 李海燕;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9 冯蕙;美国特许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杨红波;清末民国时期历史课程标准的教育学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8677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86772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