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从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看对话式教育的本质特征

发布时间:2017-09-24 04:40

  本文关键词:从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看对话式教育的本质特征


  更多相关文章: 哈贝马斯 交往行为理论 对话式教育 独白 对话


【摘要】:当代教育正从"独白式"向"对话式"转变,"对话"在教育中获得了本体性地位。只是如何去理解"对话",仍是需要澄明的问题。哈贝马斯立于普遍语用学的交往行为理论,作为语言学转向后的理论,对于我们理解"对话式教育"本质或有借鉴之处。从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看,"对话式"教育本质上就是一种以语言为中介的交往行为,在主体间的对话所构建的生活世界中,"对话"与"独白"保持着一份张力。
【作者单位】: 广东商学院政治与教育学院;
【关键词】哈贝马斯 交往行为理论 对话式教育 独白 对话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教育应从“独白式”向“对话式”转变在现时代已成为共识,“对话”在教育中获得了本体性地位,有学者甚至直接认为“教育即对话”。只是如何去理解“对话”,从而理解教育的本质,仍是需要澄明的问题。哈贝马斯立于普遍语用学的交往行为理论,作为语言学转向后的理论,对于我们理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忠敬;弗莱雷与他的对话式教育[J];上海教育;2004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育国;石曲;;公共理性与和谐社会[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周艳;李新;;教学病理学视角下对“对话教学”实践的审视[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3 丁慧琴;;语文教师个性化阅读能力培养要素初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4 李富;;透过《非诚勿扰》看对话理论下的婚恋观转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5 王玉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对话教学模式探讨[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6 卢凤荣;;对话理论在文学欣赏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7 赵杰;;保罗·弗莱雷的对话式教学思想对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的启示[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8 冯月季;;符号学视野下的哈贝马斯“主体间性”思想[J];安顺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9 杜剑华;;论对话——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新理念[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10 刘国红;周静;;教育理念的嬗变及其对德育的启示[J];保定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周晓红;教育代价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洋;求同存异: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娜;哲学语用学视域中的教育实践[D];南开大学;2010年

7 段鹏;开放的艺术及其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乃源;通往自由之路[D];吉林大学;2011年

9 吴琳;人的生存模式哲学反思[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宫瑜;交往理性与道德共识[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志杰;上海市小学3-5年级体育教育健康促进教学案例的设计与实践[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刘耀庭;中学写作教学中学生读者意识培养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焉晶;中小学校长变革型领导行为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郑彩华;高中化学课堂师生对话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丽丽;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方斌;在中学政治课堂教学中开展生命型对话探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古鸿燕;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邵春燕;构建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生命化课堂[D];苏州大学;2010年

9 张锋;阅读教学中“对话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陈维铭;对话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D];苏州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海彬;曲铁华;;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视阈下的教师话语建构[J];外国教育研究;2010年05期

2 丁岚;;再思素质教育——从交往行为理论出发[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3 余文龙;;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对当代高校德育工作的启示[J];长沙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4 居丽萍;;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对翻译研究的启示[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5 周博;;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及其启示[J];沈阳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6 李晓晴;吕翠微;;论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与人际和谐[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03期

7 崔凤娟;;论哈贝马斯的语用哲学观[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8 董娜;;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启示[J];职业圈;2007年11期

9 潘月洲;;论哈贝马斯的普遍语用学[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10 方非;论哈贝马斯“交往范式”的理论转换[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永军;;语言、理解与交往行为的意义解释——论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的诠释学意识(提要)[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2 刘开会;;哈贝马斯对现代西方理性主义文化的反思[A];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年会年会暨西方技术文化与后现代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张庆熊;;语言、世界和交往行为——评哈贝马斯对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的继承和批评[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鲁路;;哈贝马斯交往概念的思想起源[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李晓蓓;刘开会;;理想与现实的对话——谈福柯和哈贝马斯的争论[A];法国哲学的现代与未来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6 傅永军;铁省林;;哈贝马斯宗教哲学思想研究综论[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沈尚武;;伽达默尔和哈贝马斯的诠释学普遍性探析[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8 童世骏;;多元主义文化条件下的普遍主义政治何以可能?——尤根·哈贝马斯政治哲学的核心问题[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上)[C];2004年

9 张羽佳;;精神分析、自我反思与交往理性——哈贝马斯与精神分析的关系问题研究[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胡军良;;哈贝马斯的对话伦理学与美国实用主义传统[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卫东;哈贝马斯的启示[N];中华读书报;2001年

2 徐友渔(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哈贝马斯:为非理性的民族主义寻找替代品[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3 赵汀阳;乌托邦还是乌托邦[N];中华读书报;2001年

4 胡润忠;哈贝马斯的话语民主理论[N];学习时报;2008年

5 张文涛(人民大学清史所);哈贝马斯[N];人民政协报;2001年

6 记者 程增宾;哈贝马斯来到中国[N];中华读书报;2001年

7 刘守序;紧紧咬住理论链条上的那一环[N];金融时报;2010年

8 曹卫东;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有多大?[N];中国教育报;2002年

9 郁振华 刘静芳;综合的心灵——作为公共知识分子的哲学家 哈贝马斯 Jrugen Habermas[N];社会科学报;2002年

10 潇潇(记者);四月 哈贝马斯:见证“丑陋”[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志丹;哈贝马斯语言哲学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田润锋;哈贝马斯理性观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夏宏;哈贝马斯法哲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4 阳海音;科学技术与交往合理化[D];复旦大学;2006年

5 徐闻;哈贝马斯的商谈民主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吴苑华;评哈贝马斯的“重建历史唯物主义”[D];苏州大学;2004年

7 高玉平;道德客观性的证明[D];吉林大学;2006年

8 刘中起;理性主义的范式转换及其当代价值[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9 侯志水;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的当代阐释[D];吉林大学;2006年

10 程德文;法律的商谈理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晓;交往行为理论视角下的文学翻译批评[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学敏;论哈贝马斯对现代性的重构[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3 王卓宇;哈贝马斯商议民主理论述评[D];兰州大学;2007年

4 王玉平;全球化视野下的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5 张影;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评析[D];黑龙江大学;2006年

6 耿新奇;哈贝马斯普遍语用学理论及其意义[D];山西大学;2007年

7 王立权;哈贝马斯国际人权观述评[D];兰州大学;2007年

8 李芳扬;哈贝马斯政治合法性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9 刘厚田;哈贝马斯交往理性思想探析[D];西南大学;2008年

10 谢莹;哈贝马斯合理化理论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9094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9094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7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