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事件对中学生社会适应的影响:社会问题解决能力的中介作用
本文关键词:日常生活事件对中学生社会适应的影响:社会问题解决能力的中介作用
【摘要】:采用问卷法,对2157名中学生日常生活事件的特点,及其与社会适应、社会问题解决能力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学业压力与人际冲突是中学生所遇到的最主要的日常生活事件,低年级经历的事件显著少于高年级,女生经历的事件显著少于男生;(2)中学生日常生活事件显著负向预测积极适应,显著正向预测消极适应;(3)社会问题解决能力在日常生活事件和社会适应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其中问题趋近、问题回避的作用尤其突出。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心理学教研室;
【关键词】: 日常生活事件 社会适应 社会问题解决能力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05JJDXLx001)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1问题提出生活事件或负性生活事件、压力生活事件(stressful life events),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经历的各种紧张性刺激事件(Rahe,Meyer,Smith,Kjaer,Holmes,1964)。研究表明,生活事件作为一种压力应激源,对个体身体健康(RabkinStruen-ing,1976)、主观幸福感(王玉梅,2010;Nez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井世洁,乐国安;初中生的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不良情绪的结构模型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年03期
2 刘贤臣,刘连启,杨杰,柴福勋,王爱祯,孙良民,赵贵芳,马登岱;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的信度效度检验[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7年01期
3 冯永辉,周爱保;中学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及焦虑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年01期
4 张月娟,阎克乐,王进礼;生活事件、负性自动思维及应对方式影响大学生抑郁的路径分析[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年01期
5 李文道,钮丽丽,邹泓;中学生压力生活事件、人格特点对压力应对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极盛,丁新华;初中生主观幸福感与生活事件的关系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年02期
2 教育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课题组 ,梁宝勇,郝志红;《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2期
3 张涛;李祚山;;中学生自我概念、应对方式特点及其关系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4 卓秀慧,洪琦,罗小杏,梁纯,叶翠容;深圳部分青少年焦虑情绪与生活事件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5年02期
5 洪冬美;中学专家型教师和新手型教师应付方式的比较——兼谈新手型教师的培养教育[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6 刘朝莹;应对方式与中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综述[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7 吴昊;中学生生活事件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8 覃干超;高师学生应激生活事件状况的调查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9 谢琴;大学生应对方式的校别、性别及焦虑水平差异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10 温文沛,郝元涛,徐琦,王维勇,刘国标,苏汝钊,许翠萍;肺结核病人健康行为量表初步编制与评价[J];广州医药;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易正辉;;电力中专生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四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2 易正辉;;电力中专生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A];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陈旭;中学生学业压力、应对策略及应对的心理机制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j;身体锻炼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刘志宏;初中生校园压力因果模型建构与压力疏导团体辅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4 魏义梅;大学生抑郁的心理社会机制及认知应对干预[D];吉林大学;2007年
5 刘合荣;事实与价值[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卢国华;坚韧人格与应激、心身反应的关系[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7 杨丽;完美主义、应激、应对、社会支持和抑郁的关系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8 石建;“心身医学”理论中医药学溯源及其对SLE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杰;教师问题行为及其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2 李涛;大学生情绪智力及其对心理健康的作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3 葛长兴;初中生学校心理压力源的调查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4 李琦;高考生焦虑与生活事件、应对方式、成就动机的相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5 龚志慧;知觉到的学业压力对初中生学业自我概念、学业成就行为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徐馨琦;青少年情绪调节策略、人际压力及情绪反应关系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7 黄盈;大、中学生生活应激评定量表的编制[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8 许玉萍;城乡不同地区高中生人格、防御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9 刘卫春;初二学生应对方式、应对效能与心理适应的关系及干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10 刘陈陵;大学生日常生活压力、社会支持及其相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极盛,丁新华;初中生主观幸福感与生活事件的关系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年02期
2 任志洪;叶一舵;;国内外关于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述评[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陈建文,王滔;关于社会适应的心理机制、结构与功能[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年04期
4 肖建伟,石国兴;高中生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及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2期
5 陈朝阳,陈树林;宁波市中学生应激源调查分析[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年06期
6 井世洁;初中学生日常生活事件的应激强度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J];青年研究;2000年05期
7 杜召云,仲伟法,祖久胜;济宁医学院学生精神抑郁症现状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0年05期
8 张玉山;某医科大学生焦虑与抑郁状况应对方式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1年02期
9 周晖,钮丽丽,邹泓;中学生人格五因素问卷的编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年01期
10 李文道,钮丽丽,邹泓;中学生压力生活事件、人格特点对压力应对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微;;心理健康对大学新生入学适应的影响[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17期
2 古丽巴哈尔·卡德尔;阿斯木古丽·克力木;努尔曼古丽;;维吾尔族医学生学校适应与家庭社会支持关系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6期
3 王庆雨;刘艳雪;张宇飞;陈晋;;对服刑人员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的调研报告——以陕西回归研究会儿童村为例[J];学理论;2011年20期
4 余小鸣;;关注留守和流动儿童生理和心理社会适应的脆弱性[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年07期
5 梁宗保;孙铃;张光珍;陈会昌;张萍;;父亲情绪表达与儿童社会适应:气质的调节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年04期
6 刘卓娅;余毅震;张萍;孟仙;;儿童青少年社交焦虑与攻击性行为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8期
7 严永兴;;中学生临床心理辅导探路[J];学周刊;2011年16期
8 倪玉美;;换种心态生活[J];大众心理学;2004年03期
9 余益兵;邹泓;;青少年负性生活事件的特征及其与社会适应的关系——以我国六城市调查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7期
10 张中伟;;探究当代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永明;贾林祥;;社会情绪发展及其调控对社会适应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邹泓;张文新;;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危险性因素与保护性因素的评估[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周晖;邹泓;张冲;许志星;;中国七城市青少年社会适应状况的综合评估[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李春霞;周晖;李峰;苏岚颖;;小学儿童攻击行为、友谊与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刘艳;邹泓;王莉;;中学生情绪智力的发展特点及其与社会适应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李晓巍;邹泓;张文娟;王莉;;家庭人际关系的特点及其影响青少年社会适应的机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梁宗保;陈会昌;张光珍;;情绪性与努力控制在儿童社会适应中的作用[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王园园;方晓义;程虹娟;;大学生社会支持和社会适应的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王明粤;陈会昌;;11岁儿童在群体游戏中的资源竞争类型与社会适应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余益兵;邹泓;周晖;侯娟;;青少年社会适应状况评估问卷的编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纪菁;影响青年成才的十大心理障碍[N];大众卫生报;2009年
2 心理咨询师 马艳玲;化解矛盾安享晚年[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3 葛新中;温州试点“心理体检”探查“情绪感冒”[N];中国改革报;2008年
4 黄峥;走出象牙塔惠及千百万[N];光明日报;2007年
5 袁睿;职业女性心累[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6 记者 邹沛颜;让“心病”远离你[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7 纪菁;青年成才的心理障碍[N];大众卫生报;2007年
8 何铁强;谁解我心结[N];中国文化报;2002年
9 谈福民;心理美容让人潇洒靓丽[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10 杨晓旭;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培养[N];铜仁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美萍;亲子关系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联系:遗传与环境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建文;青少年社会适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构、机制与功能[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阳泽;自尊需要的结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曾晓强;大学生父母依恋及其对学校适应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9年
5 胡寒春;青少年核心心理弹性的结构及其特征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6 杨海;军校新生心理弹性因素及心理训练对心理健康影响的实证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7 周亚娟;完美主义形成的相关因素及其与学业成绩、抑郁的关系[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温义媛;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对其社会适应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焦蒲;青少年情绪调节的特点及其与社会适应性的关系[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3 余小芳;性别角色的鉴定及其与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4 邓兆巍;大学生自我概念与社会适应的相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周俊;大学生的社会适应特点及其与依恋、自我调控的关系[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6 何亚玺;北京市农民工子女社会适应及其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7 李东方;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8 孙雪冰;小学生羞怯与自尊、社会适应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闫莉娜;大学生人格、缺陷感与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尚亚飞;青少年社会适应的方式对认知加工偏向的影响[D];广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608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960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