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留守经历对大学生人格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早期留守经历对大学生人格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留守经历在人格形成过程中的影响及作用。方法采用《Temperament and Character Inventory》(TCI)及自编调查表对四川省内1500名大学生进行随机调查。结果①对于大学生来说,有无早期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在人格的7个维度上无显著差异(t=0.31~1.21,P0.05);②对于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来说,留守经历对人格有明显的影响:父母亲外出打工时孩子的年龄越小,其成人后的自我指向这一维度的得分越高(r父=-0.105,P0.05;r母=-0.117,P0.05);母亲外出打工时孩子的年龄越小,协调性的得分越高(r=-0.135,P0.05);父亲在外打工的时间越长,孩子成人后追求刺激性的人格特征越弱(r=-0.132,P0.05)。结论早期的留守经历对人格形成有显著的影响。
【作者单位】: 成都医学院四川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日本国立熊本大学大学院生命科学研究科;
【关键词】: 人格 早期留守经历 大学生
【基金】: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SC07B060) 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应用心理学研究项目(CSXL-71003) 日本中岛平和国际研究助金(2010)资助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伴随劳动力的外出务工,农村产生了大量的留守儿童。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0年6月底,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已近5800万人,且分布较为集中、多数居住在中南部的省份,其中仅四川、安徽、河南、广东、湖南和江西6个省的农村留守儿童就占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半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段成荣;吴丽丽;;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最新状况与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余海英;李化树;;留守儿童亲子教育缺失的道德成长问题探讨[J];现代教育科学;2007年08期
3 张芳;王yN;;缺位、补位与留守儿童社会化[J];科技经济市场;2006年05期
4 范方,桑标;亲子教育缺失与“留守儿童”人格、学绩及行为问题[J];心理科学;2005年04期
5 张建育;贺小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08年08期
6 蒋怀滨;杨秀清;林良章;;留守儿童人格特征与应付方式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08年12期
7 徐保锋;叶兰仙;韩文臣;韦好儒;;技校留守儿童人格特征与留守经历的关系[J];中国实用医药;2009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洁;曹光海;;农村留守儿童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调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6期
2 于鸿雁;;留守儿童人格类型与心理健康水平[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李培;何朝峰;覃奠仁;;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与社会适应[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4 陈荣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述评[J];才智;2010年03期
5 宋文红;;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J];才智;2011年03期
6 李万兵;;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对策——以乐山市五通桥区为例[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7 李兵;吴红梅;周斌;;统筹城乡教育视域下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年07期
8 苏小林;关群;;农村留守儿童的研究现状及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9 李含琳;;中国农村人口流动性压力的形成及其化解基础[J];西部论坛;2010年04期
10 张孝义;;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及监护人应对策略[J];滁州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杨艺;高健;史鸿桦;;农村留守儿童自我意识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李琳;;浅议贵州省“扶贫”工作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A];“科学发展观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张劲梅;张庆林;;大理喜洲白族家庭教养方式调查[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陈占虎;;平安县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调查结果及对策[A];中国首届心理咨询师大会暨心理危机干预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徐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范方;留守儿童焦虑/抑郁情绪的心理社会因素及心理弹性发展方案初步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3 简福平;不同孤独感农村留守儿童对亲情缺失信息的加工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张金荣;3-12岁儿童人格的结构评定及其发展特点的追踪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党云皓;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及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王云;初中班级留守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管理策略[D];苏州大学;2010年
3 王培芳;农村留守儿童对家的内隐态度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0年
4 吴倩岚;农村留守与非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杨元花;初中生安全感发展的家庭动因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王青;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蔺全丽;农村儿童受教育权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8 李松;农村初中生“留守子女”家庭环境状况调查及对其心理健康和学绩的影响[D];郑州大学;2006年
9 周爱民;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初探[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10 邵虹;偷渡现象对初中生价值观影响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云;;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探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2 吴明永;;构建西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体系探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3 林宏;福建省“留守孩”教育现状的调查[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4 迟希新;留守儿童道德成长问题的心理社会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05年06期
5 段宝霞;;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探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6 王东宇;小学“留守孩”个性特征及教育对策初探[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年05期
7 刘璐;屈程;邱于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和内外控倾向关系的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11期
8 朱科蓉,李春景,周淑琴;农村“留守子女”学习状况分析与建议[J];教育科学;2002年04期
9 于晶;儿童社会化发展中家庭要素的优化与提升[J];教育科学;2003年04期
10 沈辉香,戚务念;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迫切需要父母的关心[J];当代教育论坛;2005年10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金红;从课程角度探讨农村儿童教育问题与对策[D];重庆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星文;;《雪花那个飘》把77级大学生写小了[J];大众电影;2011年13期
2 覃彪喜;;读大学,究竟读什么[J];青年博览;2011年15期
3 杨甜子;;大学生喜爱的“潮阿姨”[J];青年博览;2011年19期
4 张晓f^;;如何测定大学生的MQ[J];大众心理学;2003年09期
5 程勋;;大学生“延缓偿付期”内的心理状况及对策分析[J];群文天地;2011年02期
6 邢玉静;张玉英;范玉玮;赵玲;;渔村里的大学生“村官”——张宝连[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19期
7 杨秀君;;大学生看“校园亲昵行为”[J];大众心理学;2006年09期
8 孟凡月;;拷问你的幸福感——大学生,你们幸福吗?[J];青年文学家;2011年10期
9 陈一舟;;大学生“选择性失业”是个伪命题[J];中华儿女;2011年15期
10 吴维炀;;第四届两岸四地大学生魔术大会在北京成功举行[J];杂技与魔术;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彦春;;高校图书馆人文素质教育新探[A];广西图书馆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27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2 刘希庆;;大学生网络心理咨询留言分析[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3 王玉;;试析心理量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中的应用状况[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4 徐辉;;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为必修课的思考[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5 陈其华;;性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A];中华中医药学会艾滋病分会第七次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董海婧;褚宇帆;;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迟立忠;周湘文;;大中学生身体自尊的发展特点及其与整体自尊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杨凯;张烨君;;当代大学生诚信人格特质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罗佳;姚本先;;当代大学生形象的心理学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吴佳时;李健宁;;大学生无气力现象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雪峰 实习生 陈丽;暑期大学生:欲做家教也不易[N];重庆日报;2005年
2 吴应海;大学生的脑子为何“不堪一洗”[N];重庆日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孙忠法 仲筏;大学生让心理在七月毕业[N];中国人事报;2005年
4 谢晶晶 林以勤;“是是非非”话打工[N];常州日报;2005年
5 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沈国桢;“厉行节约”:大学生应尽之责[N];光明日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杨连成;三个大学生与一座海岛[N];光明日报;2005年
7 本报评论员 郭振清;让大学生的成才之路更加宽广[N];工人日报;2005年
8 杨牧龙;瑶家的大学生计划[N];广西日报;2005年
9 侯岩 李振兴;大学生高消费聚焦[N];河北经济日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屈芳 通讯员 王宾齐 孙淑娥;大学生,走出就业“沼泽地”[N];河南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金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论[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2 段立新;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刘莉;当代中国大学生道德学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朱燕;美国大学生学术不端的防治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5 李忠军;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与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王贤卿;网络传播环境下的道德建设[D];复旦大学;2005年
7 魏饴;大学素质教育与教育回归人本[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梅松丽;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朱艳新;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结构、特点及有效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10 许瑞芳;社会变革中的中国高校德育转型研究(1978-2005)[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成义;大学生焦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胡凛;大学生自杀倾向的心理预防和干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卫一;大学生职业自我概念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4 糜志雄;大学生学业生涯设计因素结构探究[D];苏州大学;2004年
5 赵静;信息商及其测度——以300名大学生测试为例[D];四川大学;2004年
6 余锡祥;江西省大学生压力反应特征的实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门苗;论大学生政治文明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高迎浩;大学生愤怒情绪及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9 阳柳青;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社会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孙竟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9952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995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