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朱光潜“尽性全人”教育思想简论

发布时间:2017-10-21 21:52

  本文关键词:朱光潜“尽性全人”教育思想简论


  更多相关文章: 朱光潜 教育思想 五育 美育 尽性全人


【摘要】:针对民国时期乱象丛生的教育现状和"人心太坏"的社会症状,朱光潜明确提出"五育并重、美育为基"的主张。他积极吸纳以"礼乐精神"为核心的中国儒家思想而倡导"尽性"人生观,希望人们通过"怡情养性"的美感教育而实现人生的美化和人心的净化;同时认为,美育不但不妨害德育,反而是德育的基础,二者在"五育"中彼此协调配合,相辅相成,共同塑造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
【作者单位】: 安庆师范学院文学院;
【关键词】朱光潜 教育思想 五育 美育 尽性全人
【基金】:高校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聚焦笃行: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立德树人实践研究”
【分类号】:G40-092
【正文快照】: 为实现教育救国的梦想,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国民,自20世纪20年代起,朱光潜就身体力行,著书立说,阐发其“五育并重、美育为基”的“尽性全人”教育思想。这种教育思想吸纳西方现代文化的科学成果,富有学院式的人文精神,更始终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杜卫;;朱光潜论美育[J];美育学刊;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锐泉;;心如止水,贵者自贵——小议聊斋先生笔下胡四娘形象[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2 郝春燕;;生活审美化时代的艺术危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3 薛雯;朱光潜的文艺与道德关系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4 钟名诚;;中西交融的散文艺术观——朱光潜的散文思想与创作实践[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宛小平;;朱光潜美学思想中的科学精神[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6 雪文;趋于人生的艺术,趋于艺术的人生——谈朱光潜的散文观与散文创作[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7 郭世轩;;消费社会下的文学经典阅读[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8 陈琰;;桐城派文论对朱光潜的影响[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9 薛磊;;论书评写作的公正性[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0 方国武;;《淮南子》文艺理想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以爱;;钱穆论政教关系[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教育传承与创新”教育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2 相力;卜然然;;略论先秦儒家的教化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杜蕾;;“译”犹未尽——中国古典诗歌的可译性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严寿澄;;儒道二家思想与价值多元论[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五辑)[C];2008年

5 钟名诚;;论朱光潜美学思想改造的三个层面[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王云;;消极补偿:中国特色的艺术观念和艺术实践[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7 潘小明;;数学教师德性:内涵及其培养[A];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数学教育研究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张敏;;论孔子对“美”与“善”之关系的认识[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C];2012年

9 王馨曼;;马克思《手稿》与中国美学热[A];中国创意设计年鉴论文集2012[C];2013年

10 余永林;;“席勒元素”与政治自由[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10)[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彭懿;英汉肤觉形容词的认知语义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颜水生;论中国散文理论的现代性转变[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徐萍;从晚清至民初:媒介环境中的文学变革[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高连福;孔子与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及其会通[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何圣伦;苗族审美意识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罗绂文;李泽厚“情本体”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江冬梅;生命·艺术·直觉[D];西南大学;2011年

9 杨亭;土家族审美文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朱羽;“社会主义”与“自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艳艳;新课程背景下高考语文试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斗格吉;论《朗萨雯波》的悲剧色彩[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3 孔元元;中国传统吉祥纹样在现代翡翠制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4 刘展;现代安徽诗人诗学批评[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丽芳;生态美学视阈下的沈从文小说创作[D];南昌大学;2010年

6 庄宽;朱自清“透彻了解”阅读教学观刍议[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陈丽;孟超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吴婷婷;解放与束缚[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亚明;批评之美:《咀华集 咀华二集》的批评文体探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范琦;当代风景建筑地域性表达与创作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杜卫;王国维与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J];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鹰;战争边缘的“静穆”——论朱光潜的诗歌理想[J];广东社会科学;2003年06期

2 陈恒;;和谐人性与人生艺术——论朱光潜“人生的艺术化”理论的思想内涵[J];浙江学刊;2006年02期

3 周红;;新发现的四篇朱光潜佚文[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江守义;刘欣;;“纯正的趣味”:朱光潜的批评标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宛小平;;朱光潜“美是主客观统一”论的真实意蕴——兼与黄应全先生商榷[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6 申云同;;论朱光潜“人生艺术化”思想的当代意义及其局限[J];柳州师专学报;2012年03期

7 郭勇健;;教育学家朱光潜——关于朱光潜教育思想的系统阐述[J];美与时代(下旬);2013年08期

8 彭思铸;;正确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朱光潜同志商榷[J];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79年04期

9 阎国忠;重温朱光潜美是主客观统一的命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10 王宁;朱光潜与弗洛伊德[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宛小平;;梁启超与朱光潜的美学比较[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2 王攸欣;;朱光潜在成都[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3 朱光潜;;朱光潜同志在全国美学会议开幕式上的发言[A];中华美学学会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简报[C];1980年

4 张健;;征服与遁逃——朱光潜喜剧美学思想初论[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5 钟名诚;;朱光潜文学批评方法论[A];东方丛刊(1998年第4辑 总第二十六辑)[C];1998年

6 夏洁;;朱光潜编辑美学思想论[A];陕西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宛小平;;朱光潜美学思想的当代意义[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钟名诚;;论朱光潜美学思想改造的三个层面[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郭世轩;;论朱光潜文学批评中的古典主义倾向[A];东方丛刊(2003年第1辑 总第四十三辑)[C];2003年

10 钟名诚;;朱光潜比较研究的原则[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运旗;朱光潜在乐山[N];乐山日报;2009年

2 宛小平 安徽大学哲学系;朱光潜:建立从认识到实践的开放美学体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王蔚;朱光潜与劳伦斯[N];东方早报;2014年

4 王攸欣;怎样作学术批评?[N];中华读书报;2003年

5 王蔚;朱光潜的著述和译笔[N];东方早报;2014年

6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方美学中国化——朱光潜美学思想研究”负责人、安徽大学教授 宛小平;朱光潜美学思想研究[N];光明日报;2011年

7 朱迪光;古代诗人与诗作中的抒情者[N];文艺报;2005年

8 王攸欣;良知与逻辑:学术批评之底线[N];中华读书报;2004年

9 文宣;我国现代美学的奠基者——朱光潜[N];光明日报;2001年

10 肖鹰;学者的命运:坦诚面对学术批评[N];中华读书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高金岭;论朱光潜对西方美学的翻译与引进[D];山东大学;2005年

2 薛雯;人生美学的创构[D];苏州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佳惠;朱光潜写作理论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9年

2 郑素华;论朱光潜审美教育思想的现代性[D];扬州大学;2004年

3 刘飞;朱光潜喜剧心理学思想之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4 张仙花;朱光潜早期审美心理学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5 赵越;朱光潜美学思想述评[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陈恒;朱光潜“人生的艺术化”理论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5年

7 陶洋;朱光潜悲剧美学分析[D];辽宁大学;2013年

8 孙艳侠;朱光潜悲剧理论之渊源与价值探析[D];延安大学;2013年

9 王艳丽;朱光潜《悲剧心理学》评述[D];延安大学;2010年

10 陈琰;朱光潜与中国传统美学[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0753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0753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6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