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高职生大五人格与生活满意度:情绪调节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发布时间:2017-12-16 02:07

  本文关键词:高职生大五人格与生活满意度:情绪调节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更多相关文章: 心理学 生活满意度 中介作用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 人格


【摘要】:目的探讨高职生大五人格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检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为改善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大五人格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修订版),对分层整群抽取的575名高职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神经质、外倾性、宜人性、责任心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生活满意度显著相关(P0.01);2表达积极情绪效能感、管理消极情绪效能感、外倾性、责任心、宜人性(β=0.16,0.18,0.25,0.25,0.18;P0.01)可有效预测个体的生活满意度;3外倾性、责任心和宜人性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部分是通过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为中介的。结论高职生人格特质不仅直接影响生活满意度,还会间接通过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发挥作用。
【作者单位】: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心理教研室;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广州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广州市属高校“羊城学者”首席科学家培养项目(编号:12A010S) 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大课题(编号:12A001)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生活满意度作为主观幸福感的认知成分,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检验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1]。生活满意度可以预测健康人群和疾病人群的死亡率,生活满意度的下降会给人们带来深远影响,如阻碍心理健康发展、减少平均寿命、提高自杀的风险等[2]。生活满意度对心理发展如此重要,吸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玉洁;窦凯;刘毅;;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修订[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2 赵静;孙宏伟;赵建国;杨智辉;;医学院校大学生人格特征对其生活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05期

3 张金荣;孙晓杰;杨红梅;;人格特质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的中介因素[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11期

4 何丹;易芳;;青少年核心自我评价、积极情绪和生活满意度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年06期

5 张兴贵,郑雪;青少年学生大五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年02期

6 田学英;卢家楣;;外倾个体何以有更多正性情绪体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J];心理科学;2012年03期

7 丁新华,王极盛;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4年01期

8 汤冬玲;董妍;俞国良;文书锋;;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一个新的研究主题[J];心理科学进展;2010年04期

9 陈灿锐;高艳红;申荷永;;主观幸福感与大三人格特征相关研究的元分析[J];心理科学进展;2012年01期

10 张萍;张敏;卢家楣;;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在中国大学生中的试用结果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洁彬;;高中生主观幸福感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J];才智;2011年10期

2 朱国文,蒋关军;我国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年03期

3 李志;谢朝晖;;国内主观幸福感研究文献述评[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4 潘建啸;;浅谈当代心理学对乐观的研究[J];成功(教育);2012年03期

5 李东;孙海红;;初中生人际信任度与主观幸福感、自我效能感关系研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林洪;曲博;温拓;;国民幸福理论与广州国民幸福研究[J];城市观察;2011年01期

7 叶红萍;陆伟;;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自尊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9期

8 葛爱荣;;高中生自我价值感、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9 杨慧芳;;地方高校贫困大学生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10 朱虹;;主观幸福感及其人格影响[J];大众文艺;2012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玲;;潍坊市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状况调查[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2 占玉珍;胡德同;;野外生存锻炼对大学生积极幸福感影响的研究[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3 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全体辅导员;;华侨大学90后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压力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8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8年

4 李福军;施昕强;王平;;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的关系[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淑敏;零售商业企业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与积极应激关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尹可丽;中国成人心理健康维护方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陈作松;身体锻炼对高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崔丽娟;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界定、特性与预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邱林;人格特质影响情感幸福感的机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杨俊敏;维汉大、中学生体育目标定向、身体自尊、社会性体格焦虑、主观幸福感的跨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侯阿冰;少数民族价值观的结构、特征及变迁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8 田若飞;社会控制论视角下的教育与幸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张静;当代大学生儒道传统价值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马甜语;积极心理学及其应用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志红;老年人体育锻炼提升主观幸福感相关性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婷;新疆某医学院校本科生主观幸福感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3 刘佳;论思政教育视域下高校贫困生主观幸福感的缺失与提升[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小新;青年快乐感问卷的初步编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许芳;大学生人格特质、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庆华;高中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家庭功能、学校人际环境的关系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会会;高校辅导员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阳;辽宁省现役运动员人格与主观幸福感调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9 周利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积极心理学理念与方法的借鉴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李琼;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问卷编制及其作用机制[D];西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本洁;张静;钱荣;;医学硕士研究生总体幸福感与自我和谐、人格特质的相关研究[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尤瑾;郭永玉;;大学生人格、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年01期

3 夏俊丽;;高中学生人格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4 高文欢;普彬;;特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人格特征关系的研究[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0年04期

5 王晓红,韩丰;医学院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6 石满,丁新华;军校研究生主观幸福感和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年03期

7 王雁,孙延超,李长江,梁虹,孙宏伟;医学生学业成绩、人格、心理健康与其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年04期

8 程俊卫;;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年02期

9 江雪华;申荷永;;积极心理学在临床实践中的运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3期

10 王力;柳恒超;李中权;杜卫;;情绪调节问卷中文版的信效度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邱林;人格特质影响情感幸福感的机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琼;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问卷编制及其作用机制[D];西南大学;2011年

2 邱林;主观幸福感的结构及其与大三人格的关系[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尹海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4 李清;沿海地区中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神经质、外向性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5 王晖;人格特征、价值观、生活事件对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黄晓艳;高中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生活事件的相关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7 杨芳;大学生情绪调节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陈美荣;中小学教师的人格特征、教学效能感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雷玉林;陕西省高校贫困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社会支持相关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10 赵海涛;中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与负性情绪的相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锦芳,牛秀奎;如何调节考场情绪[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2 闫荣双;儿童情绪调节研究方法初探[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聂胜昀;马惠霞;;表象与情绪及表象的情绪调节作用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07期

4 汤冬玲;董妍;俞国良;文书锋;;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一个新的研究主题[J];心理科学进展;2010年04期

5 田宝,陈艳玲,周鸿兵,邢淑琴;情绪调节教学模式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6 ;挫败后的情绪调节[J];父母必读;2009年10期

7 陈友庆;叶玉红;;幼儿负性情绪的特点及其调节[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1年01期

8 刘杰,张蓉;浅谈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2年04期

9 王家鹤;;情绪调节:国外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新视角[J];社会心理科学;2005年04期

10 姬建民;;少一点抱怨 多一点宁静[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鸣鸣;张野;;浅述无意识情绪调节的研究[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2 詹向红;乔明琦;张惠云;刘胜利;;在正常人群开展肝疏泄实验研究的思考与探索[A];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王莉;陈会昌;陈欣银;;情绪调节在儿童发展中的意义[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4 黄敏儿;郭德俊;;情绪调节过程:生理反应、主观感受及表情行为的变化[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5 胡婷;王争艳;;依恋与情绪调节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程红玲;陈维政;;工作中情绪调节行为的决策机制与关键影响因素: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7 肖慧琳;李卫锋;;在不确定环境下的高管决策的情绪调节机制—基于准实验现场的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8 魏义梅;;大学生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宋军;邓艳艳;王江平;;试论韵律操对中学女生情绪调节的作用[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10 黄大庆;陈英和;;认知情绪调节问卷的初步修订[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鑫 周仁来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扫描国际主要情绪调节研究中心(上)[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赵鑫 周仁来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扫描国际主要情绪调节研究中心(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杨利昆;疲劳发生与情绪调节[N];中国中医药报;2000年

4 本报特约记者 朱丽丽;看球太激动 当心看出病[N];健康时报;2004年

5 丁卫红(作者单位:芜湖市体委业余体校);网球比赛重在情绪调节[N];安徽经济报;2005年

6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研究所 俞国良;寻找青少年情绪变化的“阀门”[N];中国教育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张羽;贵阳心理咨询存四大误区[N];法制生活报;2007年

8 ;春节不可缺少的三类素菜[N];中国食品报;2008年

9 东方;预防“情绪中暑”[N];中国质量报;2003年

10 张星;情绪也会中暑[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学英;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结构、作用机制及影响因素[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2 张文海;青少年情绪调节的ERP和fMRI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3 马伟娜;情绪调节内隐态度对情绪反应的调整机制及其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马庆霞;青少年恐惧情绪及调节发展的fMRI和EEG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5 方平;初中生自我调节学习发展特征及相关因素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6 王振宏;青少年情感风格与攻击行为[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7 蒋长好;大中学生面部表情加工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8 吕静;脑力疲劳状态下注意特征及情绪变化的ERP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9 刘启刚;青少年情绪调节:结构、影响因素及对学校适应的意义[D];吉林大学;2009年

10 李京诚;不同放松方法的心理训练对主观松驰感和自主生理反应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颖;3-5岁儿童情绪调节策略及情绪调节认知的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唐文文;情绪调节的发展研究及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嵇家俊;青少年情绪调节能力及其与家庭功能的关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4 卢玲;促进4-5岁幼儿情绪调节能力发展的实践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丁相玲;中学生情绪调节困难特点及教育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林小鹭;有意和自动情绪调节对抑制能力的影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7 朱玲玲;情绪调节对负性情绪的影响:目标和时机的重要作用[D];宁波大学;2012年

8 闫秀峰;情绪调节目标启动对预期情绪主观体验和生理唤醒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9 秦荣彩;4-6岁幼儿心脏迷走神经张力与情绪反应性和情绪调节能力的关系[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10 邸莎;高一新生情绪调节的干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2942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2942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e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