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美国公民教育的复兴及其功能演进——以公民教育与道德教育关系为视角

发布时间:2018-01-08 02:16

  本文关键词:美国公民教育的复兴及其功能演进——以公民教育与道德教育关系为视角 出处:《外国教育研究》2014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美国 道德人 公民 公民教育 道德教育 功能


【摘要】:在美国的第二次现代化时期,公民身份发生了变化,表现为对过度个人主义的修正。在此过程中,公民教育的功能不断完善、发展,实现了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的平衡,并与转向公民德性培养的道德教育形成了功能共生关系。
[Abstract]:The second modernization period in the United States, changes in citizenship, for correction of excessive individualism. In this process, the function of citizen education development, constantly improve, achieve individual function and social function of the balance, and formed a symbiotic relationship with the function of moral education to foster civic virtue.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青年课题“从博弈到共生:公民教育与道德教育关系研究”(课题批准号:EEA090422)
【分类号】:G417
【正文快照】: 20世纪70年代,美国开始了第二次现代化。这是一个建立在第一次现代化的所有成果和后果之上的新阶段。面对第一次现代化期间累积起来的重重矛盾,第二次现代化其实就是在解决这些根本矛盾的新旧办法之间进行抉择和重新确立方向的过程,它既是一场在现代化进程中产生的传统性与现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思斌;功利主义法学述评[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2 李国庆;;从实用主义德育理论到品格教育——美国道德教育理论的演变[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3 伍旭中;;哈耶克文化进化观的哲学困境[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4 王艳;;道德教育蕴涵价值悖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鲁延安;;我国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研究综述[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5期

6 谢祥;;经济全球化对培育中国公民社会的积极作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张雪飞;科尔伯格道德教育理论对当代道德教育的启示[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8 王东;;学校管理是诚信观培养的特殊途径[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9 孔瑞婷;科尔伯格理论对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10 徐勇;;语词的意识形态及其表征——从命名“反特片”到“谍战片”的转变看社会时代的变迁[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兆英;;公民社会与和谐社会构建[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陈柳钦;;全球化视野下国家主权理论的演变与发展[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彭涛;;公开还是不公开?——对《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十四条第四款的理解[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王占峰;董彦鹏;;试论经济全球化对法律全球化的影响[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8·理论专刊)[C];2008年

5 叶青;;全球化背景下认同多元化问题研究初探[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8年

6 伍俊斌;;实现四个转变,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王和平;;论政府在民生问题上的职责担当[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姚会彦;;新公共管理视阈下公民社会功能分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杨宁兵;;试论媒介“社会资本经济”——一种解读媒介产业本质的经济社会学考量[A];首届中国传媒经济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王雄;朱正标;;重建学校公共生活——中小学公民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A];公民意识研究[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3 郭强;论马克思“社会—国家”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南开大学;2010年

4 罗国亮;灾害应对与中国政府治理方式变革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于景辉;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国社会管理机制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周晓波;中美德育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聂兴超;自由主义中立性研究:辩护与批判[D];吉林大学;2011年

8 徐奉臻;从“隐性自在”到“显性自为”[D];吉林大学;2011年

9 王新刚;思想政治教育物质环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王伟忠;高校腐败行为与廉政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祝娇娇;医学生诚信教育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2 张福英;黑龙江省青少年道德认知发展及德育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翟晓燕;马克思正义观探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李伟;农村留守儿童道德学习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赵晓;海洋开发对沿海城市全球化的影响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刘方金;地震灾后重建中的政府角色定位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李军圣;霍布斯的国家学说[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姜瑞云;大学生活动性德育课程的研究及应用[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由丽;网络时代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公武;;资本主义国家公民教育简况[J];思想政治课教学;1985年09期

2 王小侠;转型时期的香港教育[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3 ;公民教育目标与思维方式的培养[J];学术研究;1999年01期

4 张耀杰;;李慎之本人的“公民教育”[J];山西文学;2005年10期

5 弓立新;肖川;;公民教育就是培养孩子民主的性格——访肖川[J];少年儿童研究;2006年04期

6 朱凌云;;青少年学生公民教育的新进展——北京第三届青少年学生公民教育国际论坛综述[J];中国德育;2010年12期

7 刘国华;学校公民教育刍议[J];学术研究;1998年02期

8 Alex Moore;林子斌;;培养公民的教育:关于课程与教学法的问题与争议[J];中国德育;2009年02期

9 ;美国公民教育的目标[J];思想理论教育;2009年20期

10 李建文;;普纳荷学校的公民教育[J];中国教师;201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晖;赵慧敏;;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大学生公民教育与人的发展[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中)[C];2011年

2 张志俭;;从信息到形式:通过传媒教育令公民教育教学变得更出色[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李萍;钟明华;;公民教育——中国大陆学校德育改革的历史性转型[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洪明;;香港学校公民教育的历程考察[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5 刘东建;;解构、整合与重建——大众传媒时代的公民教育[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丁永为;;二十一世纪初杜威教育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梁恩荣;;是什么使他们成为活跃公民?(汇报香港教育学院6月9日及10日两岸四地研讨会)[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陈知义;;哲人其萎 思想长青——浅谈叶圣陶教育思想在当代的价值[A];叶圣陶教育思想在当代的价值——江苏省叶圣陶研究会(2007)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9 郭志明;;凯兴斯坦纳改革国民学校的劳动教育思想及其理论价值[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王兆t,

本文编号:13952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3952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b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