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要素学校联盟评介
本文关键词:美国要素学校联盟评介 出处:《外国教育研究》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美国要素学校联盟关注学生学业成绩,强调有效性教学以及学生自主性学习,旨在形成促进学生心智发展的、个性化的、公正平等的学校体系。它以十项原则为核心理念,以有效的组织与管理、个性化的课程设置、多样化的学生评价以及家长社区的参与为保障,获得了快速发展。要素学校联盟发展的成功经验为我国普通高中特色化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了解决思路。
[Abstract]:The American League of school pays attention to the student academic achievement, emphasiz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and students' learning autonomy, to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students' mental development, individuation, justice and equality in the school system. It uses ten principles as the core concept, the effective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personalized course, student evaluation and diverse community of parents the participation of security, gained rapid development.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providing a solu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lements of the school league many problems in development of high school characteristics in our country.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研究》(项目批准号:10JZD0037)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我国综合高中的发展及其未来走向研究》(项目批准号:13XJC880001)
【分类号】:G571.2
【正文快照】: 要素学校联盟(Coalition of Essential Schools,简称CES)是由地区、学校、组织、个人通过共同贯彻CES共同原则提高学生成绩而组成的一个联盟。CES最早是由美国教育学者西奥多·赛泽(Theodore R.Sizer)提出的一种学校改革设想,赛泽通过对美国中学教育存在问题的调研与思考,形成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秋彦,张军;美国优质学校联盟学生表现评定体系管窥[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2 凌远宏;;美国CES改革活动述评[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张丽艳;;远程开放教育课程形成性考核中的表现性评价研究[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2 常冬青;;真实性评价与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耦合[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3 张凤英;洪明;;美国当代进步教育运动下的学校改革——西奥多·赛泽的教育思想与“要素学校联盟”探析[J];世界教育信息;2010年05期
4 张丽艳;;远程开放教育中的小组学习考核研究——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小组学习考核案例[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5 张凤英;洪明;;美国当代进步教育运动路向的学校改革——赛泽教育思想与“要素学校联盟”探析[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0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洁;“要素学校联盟”的理念与实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2 林璐晨;中小学优质学校评价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3 靳岩;中外教师对学生评价模式差异的比较与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丽艳;远程开放教育课程形成性考核中的表现性评价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王翠芳;探究学习中实施活动表现评价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田卫华;高中作文表现性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乔慧莲;基础教育名校集团化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8 李婵;表现性评价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9 谢宁;城乡统筹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校际合作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10 张志娜;美国优质学校发展研究[D];河北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陈琦;教育心理学的基本问题(二)——关于建构主义理论[J];中国电大教育;1999年02期
2 韩苗苗;仇光鹏;;美国要素学校——誓为公立教育典范[J];世界教育信息;2006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宇;一套美国中学化学教材中的习题[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1997年11期
2 田宇;一套美国中学化学教材中的习题(续6)[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1998年06期
3 端木;一个美国中学生的家庭作业[J];青年探索;2001年06期
4 窦文涛;当思维有了翅膀[J];好同学;2003年09期
5 周以匀;美国中学数学考试[J];比较教育研究;1985年02期
6 一民;美国中学尝试军事化管理[J];世界中学生文摘;2003年05期
7 胡庆芳;美国中学的课程设置[J];教育文汇;2003年09期
8 邵品琮;关于美国中学生历年两项全国性数学考试的部分试题分析(上)[J];数学通报;1998年04期
9 邵品琮;关于美国中学生历年两项全国性数学考试的部分试题分析(下)[J];数学通报;1998年05期
10 曾庆余;美国中学数学教学见闻[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1999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范玮;;美国二十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中等教育改革指导思想浅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2 刘阳红;;新形势下教育管理创新——学生就是真正的老师——《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研究与实践》[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3 尹亚萍;;让数学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数学优秀论文集[C];2005年
4 谷麦征;费玮;张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解与分析[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5 胡淑云;;宋代教育改革简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6 周小李;;艾波茨霍姆学校与费尔霍普学校之比较及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7 陈传锋;许净露;金一波;;恢复高考30余年来中学生学习状况的历史回顾与思考[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胡国柳;张长海;吴顺祥;;基于职业成长视角的会计本科教育改革设想[A];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关于深化农村(成人)教育改革,推进北京市农业现代的调研报告[A];北京市农民教育研究报告[C];2001年
10 薛高阜;邵世雷;;高等教育质量观探析[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赵庆国;“技工荒”再敲教育改革警钟[N];中国改革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蒋建华;教育改革不是打倒一个另立一个[N];中国教育报;2004年
3 安徽省怀宁县石牌中心小学校长、高级教师 王成;教育改革带来新气象[N];中华合作时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宋全政;没有回头路的教育改革[N];中国教育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陈天富;科学发展种好教育改革“试验田”[N];重庆日报;2009年
6 张晓晶;期待新一轮教改带来新希望[N];闽西日报;2009年
7 本报评论员;集思广益的成功实践[N];人民日报;2009年
8 王继红 记者 海涛;五华区教育改革再推新举措[N];昆明日报;2009年
9 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研究员 张志勇;体制改革:我国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N];中国教育报;2009年
10 姚晓丹;全国教育改革试验区格局初步形成[N];中国改革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文礼;20世纪美国中学科学教育的发展与变革[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2 杨勇;洋务运动教育改革与明治维新教育改革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3 陈霞;基于课程标准的教育改革[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卢宁;战后日本短期高等教育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刘世清;教育政策伦理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蒋京川;斯腾伯格的智力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张云;经验、民主和教育[D];复旦大学;2005年
8 李江林;高师理科专业教育改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9 李晓云;尼尔·波兹曼的媒介生态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10 朱丽;教育改革代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小玲;20世纪下半叶美国中学科学教育的改革历程及启示[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2 焦丽霞;幼儿师范学校美术教学改革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成增;张之洞近代教育模式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4 秦臻;比较视阈中的我国教育公平制度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5 贺娟;邓小平教育公平思想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6 方涛;大专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改革的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7 戴林;新世纪日本的教育改革[D];湖南大学;2008年
8 王亚波;论我国经济转型期教育体制改革的滞后效应[D];吉林大学;2005年
9 郝真鸣;新世纪高校教学园区环境建设特色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10 李海燕;日本第三次教育改革与借鉴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4131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413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