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论有限算度下教师的非理性认同

发布时间:2018-02-21 23:08

  本文关键词: 教师管理 有限算度 非理性认同 出处:《中国教育学刊》2014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以"人人皆可计算"为前提假设的现代算度体系正在实现着对教师的压迫与控制。教师作为大规模问题的存在而受制于数与算法的有限,决定了教师具有必然的不可计算性。尽管如此,为了达成利益的最大化,教师仍然甘愿接受算度有限的审核、筛选与分类,并通过与掌权者的精致共谋,形成一种看似理性的非理性认同,以实现所谓的"最优的不完美性"。
[Abstract]:The modern computing system, based on the premise of "computable for all", is oppressing and controlling teachers. As a large-scale problem, teachers are limited by numbers and algorithms. In order to maximize the benefits, teachers are willing to accept a limited number of audits, screening and classification, and through delicate collusion with those in power, Form a seemingly rational irrational identity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so-called "optimal imperfection".
【作者单位】: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
【分类号】:G45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本祥;颜泽贤;;复杂性视角下人类认识的若干局限[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强;;被让座:公共生活规范的道德困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许章润;多向度的现代汉语文明法律智慧——台湾的法学研究对于祖国大陆同行的影响[J];比较法研究;2003年06期

3 王小平;;包容“他者”:中国电影艺术的新视阈——评陆川电影《南京!南京!》的差异化文化立场[J];毕节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4 张海港;;论新保守主义对理性主义的批判[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2期

5 李松;;问题与思路:多元现代性——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关系分析入手[J];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11期

6 李俊宇;;人生就是个悖论——析《愤怒》的悲剧性[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0年07期

7 吕方;;新公共性:食品安全作为一个社会学议题[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8 王超;;双重视阈下的认同危机——论王祥夫新作《惩罚》中的人性论批判[J];当代文坛;2006年01期

9 白爱宏;后现代寓言:马丁·艾米斯的《时间之箭》[J];当代外国文学;2004年02期

10 刘曙辉;;论道德冷漠[J];道德与文明;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汪冬冬;黄鹏;;现代性与后现代性视角下的社会危机与安全思想——对齐格蒙特·鲍曼思想的解读[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沈岿;;因开放、反思而合法——探索中国公法变迁的规范性基础[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法治文明的承继与融合”法律分论坛论文或提要集[C];2004年

3 孙承叔;;资本与现代性——马克思的回答[A];上海社科院马克思主义创新论坛2007论文集[C];2007年

4 蒋立松;吴红荣;;西南民族共生教育中的生态伦理及其价值[A];“民族教育政策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杜疆;;走向有意识的进化之路——用机体认识论引导工程演化[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3分会场: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颜水生;论中国散文理论的现代性转变[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龚培渝;通过对话寻求承认[D];吉林大学;2011年

4 贺庆国;在历史和历史性之间[D];吉林大学;2011年

5 方菲;伦理视阈下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葛淑珍;犹太人抗击“否认纳粹屠犹”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7 尹伟;道德量化评价的反思与超越[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俞佩淋;作为症候的“文革”记忆书写[D];浙江大学;2011年

9 薛静丽;刑罚权的动态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陈明;全真道的道德修养论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5230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5230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d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