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初中生积极人格之塑造
本文选题:初中生 切入点:积极人格 出处:《外国中小学教育》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积极心理学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末的美国,至今已成为世界心理学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初中是少年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也是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积极人格研究为初中生积极人格塑造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当前初中生积极人格发展应注重课堂教学渗透;开展丰富的团体活动;建构多元网络教育模式的策略。
[Abstract]:Positive psychology emerged in the United States at the end of 1990s and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or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psychology in the world. Junior high school is a key period for the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of teenagers, and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period for the formation of personality. The study of positive personality in the perspective of positive psychology provides a new direction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o develop positive personality. At present, the development of positive personality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classroom teaching infiltration, carry out rich group activities,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positive personality in junior high school. The strategy of constructing multiple network education model.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上海市亭新中学;
【基金】:上海师范大学和上海市亭新中学横向合作项目“新时代学生积极人格塑造之研究”(C-6135-12-010010)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4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任俊,叶浩生;积极人格:人格心理学研究的新取向[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2 苗元江;朱晓红;李娟;杜夏华;;积极人格——当代青少年人格建构新方向[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年2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燕;;人本主义的人格发展观与积极人格的相关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2 李琳琳;;结构主义视野关照下《鼻》的重新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9期
3 饶丛权;曹蓉;;积极心理学述评[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 胡慧;;运用积极心理学推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2期
5 杨集梅;柴洁余;;积极心理学及其在心理健康服务中的应用[J];安顺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6 朱红;;个性化深度辅导与首都大学生发展的实证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年01期
7 潘涌;;积极语用:21世纪中国母语教育新观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杨若文;朱希良;;新闻情感信息传播主体的情感水平——新闻情感信息传播探讨之五[J];今传媒;2008年01期
9 蔡丹阳;;京郊农民对建设新农村态度的调研分析[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刘海珍;丁凤琴;;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和谐校园的构建[J];才智;2008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张贵英;;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职课堂管理浅论[A];2011年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年会暨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2 严敏沁;吴慧;焦文燕;;普通话水平测试强化培训班学员的心理研究及其对策[A];第三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李晖;赵慧敏;;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大学生公民教育与人的发展[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中)[C];2011年
4 盛洁;任福勇;袁圣明;;城市公共空间之趣味化设计[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刘X;张昌娟;;城市公共生活空间求“趣”[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刘燕平;杨志红;;性权视角下的性心理咨询:方法与取向[A];性与性别研究(第2辑)——性别的触角[C];2011年
7 刘素花;;护理学硕士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A];2012年河南省护理科研暨临床护理PBL实践教学骨干研修班论文集[C];2012年
8 孙雪松;;实施感恩教育 培育人文素养[A];教育科学的探索——北京联合大学教育科研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敏华;高中教学领导力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淑敏;零售商业企业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与积极应激关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于天琪;社会经济地位与幸福感的相关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张晓明;主体幸福感模型的理论建构[D];吉林大学;2011年
5 李兆良;宽恕内涵的本土心理学反思[D];吉林大学;2011年
6 熊韦锐;正念疗法的人性论迷失与复归[D];吉林大学;2011年
7 雷鸣;PTSD大学生的认知情绪特征与心理复原[D];西南大学;2011年
8 郭海霞;论身体资本与身体教育[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9 杨鲁静;品格优势的评估及其在心理临床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亢雄;基于伦理与心理视角的旅游者幸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卫忠;江阴市农村高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现状调查与提升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王雁;论数学教学积极心理场的构建[D];苏州大学;2010年
3 姚莲英;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积极心态培养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王奕威;应激中介因素与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蒋苏芹;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内涵与结构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6 王青华;社会幸福感心理结构的跨群体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7 赵姗;高中教师胜任力、教学效能感与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8 陈燕飞;员工希望、幸福感与组织承诺的关系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9 谢振旺;大学生感恩特质的量表及实验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小新;青年快乐感问卷的初步编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苗元江,余嘉元;积极心理学:理念与行动[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陈浩彬;苗元江;;积极人格研究概述[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在“积极心理学与教育国际研讨会”上的发言[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年22期
2 金艳;;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高校贫困生心理辅导[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0年06期
3 曾秋燕;;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J];文教资料;2007年21期
4 王雪娇;;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心理教育模式转变[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8年05期
5 ;积极心理学与教育国际研讨会会议通知[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年09期
6 柳林;;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年12期
7 黄玉琦;;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尝试[J];理论导报;2010年10期
8 袁东,宋敏;初中生心理偏差及其调适[J];辽宁教育;1999年Z1期
9 肖晓玛;要引导和加强初中生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J];韶关学院学报;2001年10期
10 颜伏刚;;初中生心理特征初探[J];成功(教育);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叶金辉;邹琴;;初中生的自我和谐与社交回避及苦恼的相关性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林明方;郭敏;欧阳锋;;海南男、女初中学生主观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3 王春莉;廖凤林;;初中生自我概念落差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岳盈盈;寇_g;;初中生自尊与攻击行为关系研究[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汪洁;沈晓维;谢珊珊;李慧君;;绍兴市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6 王海梅;陈会昌;;初中生父母定向的自我建构的基本特点及变化趋势[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张杉杉;翟宏;;初中生依恋与其对应人际关系满意度关系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余益兵;;初中生感知的学校气氛与学校适应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许建明;;新形势下初中生恋爱的成因、心理特点及其疏导策略[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倪牧宇;沃建中;王福兴;;初中生压力与应对方式的发展特点及其相关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莉;推广“电子课本”是否可行[N];中国文化报;2010年
2 记者 任珊珊;广州小学初中生今天开始放寒假[N];广州日报;2006年
3 羊里镇辛兴中学 马同友;浅析影响初中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及对策[N];莱芜日报;2006年
4 潘秀慧;校服体检看电影财政埋单[N];温州日报;2007年
5 马驰邋于勤;老师讲《范进中举》,学生隐传哭泣声[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6 记者 王晖邋实习生 王春丽;小学生2元/天 初中生3元/天[N];河南日报;2008年
7 郭夏生 陆丰市东海龙潭中学;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N];汕尾日报;2011年
8 赵子忠;我州免除2万多名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N];大理日报(汉);2008年
9 曹霁阳;哈尔滨30万小学生、初中生将拥有电子学籍[N];中国改革报;2008年
10 大连市教育局基础教育二处;中小学生“减负”势在必行[N];大连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英敏;初中生羞怯的结构、特点及遗传与环境的影响作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暴占光;初中生外在学习动机内化的实验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刘志宏;初中生校园压力因果模型建构与压力疏导团体辅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4 方平;初中生自我调节学习发展特征及相关因素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5 石雷山;初中生班级集体效能的结构、影响因素及其与学校适应发展趋势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6 程科;健全人格取向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D];西南大学;2009年
7 宋晓琴;初中生问题行为影响因素及综合干预措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刘肖岑;青少年自我提升的发展及其与适应的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刘金同;初中生自杀意念的个体易感因素及心理干预效果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10 白芸;理解学生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祝伟娜;初中生感戴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及干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卢荣梅;初中生的内隐自卑、羞怯与认知灵活性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 韩荣涛;初中生社会支持、自我和谐与学业倦怠的关系[D];河南大学;2011年
4 李勉媛;初中生自尊的发展及其与师生关系、学业成绩的关系[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5 任智;理性情绪教育对初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干预实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张绣蕊;初中生自卑感调查及其认知干预研究[D];山西大学;2005年
7 黄会欣;初中生校园欺负行为的干预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8 裴红;基于初中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数学教学情境设计[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郑云凤;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胡云君;初中生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结构及其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5837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583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