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化学习的影响因素研究
本文选题:Web 切入点:2.0 出处:《江苏师范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Web 2.0时代,网络学习资源、开放教育资源等共享机制能够服务于传统教学,使得大学生能够在日常的社会活动中接触到丰富的、碎片化的学习资源,促进了大学生网络社会化学习方式的形成。但是,当代大学生并没有完全意识到社会化学习环境所带来的便捷之处,如何提高他们自身的认识以及提升他们的学习适应能力成为当前教育工作的研究重点。首先,本文分析了国内外的相关理论研究,发现社会化学习方面仍存在不足之处,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通过对当前大学生社会化学习现状的分析,本文最终定位于大学生社会化学习的影响因素研究上面。笔者根据对社会化学习的深入认识,分析借鉴了交互学习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并且结合当代大学生社会化学习的现状,提出大学生社会化学习在个人维度和环境维度的影响因素,共包括社会化学习的个人经验、情感、自我效能、学习期望、社会认知、榜样作用、资源质量和平台性能八个具体的因素。其次,本文对社会化学习的影响因素做深入分析和概念界定,借鉴并参考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成熟量表,结合社会化学习的相关特性,编制研究量表。以江苏师范大学本科生为研究对象收集数据,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借助AMOS软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方法进一步验证本研究提出的影响因素具有较高的结构性和实用性,可以应用于指导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化学习。最后,针对本研究提出的影响因素,设计并应用了基于新浪微群的社会化学习课程。经过一学期58课时的课程教学实践,该班级同学在新浪微群中共发布1454条学习微博以及1400条互动回复,极大的增加了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和互动性,再次验证本研究提出的影响因素的科学性与实用性。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提出基于学习者和教育者不同方面的学习与教育策略,以期提升大学生社会化学习的适应能力。
[Abstract]:In the era of Web 2.0, the sharing mechanism such as network learning resources and open education resources can serve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and enable college students to have access to abundant and fragmented learning resources in their daily social activities. It has promoted the formation of network socialized learning methods for college students. However,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are not fully aware of the convenience brought about by the socialized learning environment. How to improve their own understanding and improve their learning adaptability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the current educational work. Firstl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levant theoretical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and finds that there are still shortcomings in socialized learning. There is no systematic theoretical system. By analyz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socialized learning of college students, this paper finally focuses on the study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ocialized learning of college student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interactive learning and the theory of planning behavior, and combining with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socialized learning,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college students' socialized learning in personal dimension and environmental dimension, which includes the personal experience of socialized learning. Emotion, self-efficacy, learning expectation, social cognition, role model, resource quality and platform performance are eight specific factors. Using the mature scale of relevant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for reference and combining the relevant characteristics of socialized learning, the research scale is compiled. The data collected from undergraduate students of 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 are of good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is used to further verify that the influence factors proposed in this study are of high structure and practicability, and can be applied to guide the socialization learning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Finally, in view of the influence factors proposed in this study, The socialized learning course based on Sina micro-group was designed and applied. After 58 class hours of teaching practice, the class issued 1454 learning Weibo and 1,400 interactive replies in Sina micro-group. It greatly increases the autonomy and interactivity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and verifies again the scientific and practical nature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proposed in this study. On this basis, combined with teaching practice and theoretical research,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learning and education strategies based on different aspects of learners and educator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dapt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to socialized learning.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43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远峰;成人学习动力探源[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2 王利;;网络环境与终身学习[J];中国电化教育;2001年11期
3 栾春晖,李靖,詹国梁;论网络时代的学习与创新[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2年S1期
4 罗锡武;努力创建学习型社会[J];学习导报;2003年08期
5 何善平;从学习概念的不同理解看学习方式多样化[J];现代教育论丛;2004年04期
6 李红美;;论网络教育环境下学习者学习动机的激发[J];继续教育;2006年11期
7 沈福新;;学习漫议[J];群众;2007年03期
8 李伟;;关于在学习过程中目标制定的思考[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年06期
9 王玉喜;;数学课堂要关注“学习过程”的教学[J];科技信息;2009年05期
10 韩笑;;学习就是快乐的体验[J];教育教学论坛;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文;;让合作学习在逆境中重生[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2卷)[C];2010年
2 吕启春;;浅谈小学数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A];2014年1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3 杜俊娟;;用学习动机培养策略课题的学习对体育教师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的实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4 瞿春波;;浅议合作学习之误区[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时龙;;把握分析学情是改进教学和促进学习的基础[A];2012·学术前沿论丛——科学发展:深化改革与改善民生(下)[C];2012年
6 韦彩红;;如何组织学生共享学习成果[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2卷)[C];2010年
7 格保耿;;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A];2014年5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8 钮荣荣;;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思考[A];2014年6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9 陈妙;;让数学课堂效率得到真正的提高——浅谈新课改下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10 黄春妙;;浅谈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有效把握[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农行浙江东阳支行 吴新国 周龙飞;银行如何创建学习型组织[N];上海金融报;2003年
2 西北师范大学 李瑾瑜;校长:如何引领和促进教师学习[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永寿县店头中学 刘俊锋;大力提倡合作学习 全面促进有效教学[N];咸阳日报;2009年
4 本报评论员;要在真学习上下功夫[N];酒泉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李天然;学习应该是一种终身行为[N];大连日报;2010年
6 刘继芳;浅议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中的“学习”内涵[N];伊犁日报(汉);2010年
7 哈尔滨市第五医院 蒙硕;浅谈医院创建学习型党组织[N];黑龙江日报;2010年
8 翟爱霞;浅谈如何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N];太行日报;2011年
9 李振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制度变迁中的制度学习[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10 重庆市教育评估院院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研究分会常务副会长 龚春燕;实施新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N];中国教育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峰;基于社会网络的大学生学习网络结构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4年
2 付亦宁;本科生深层学习过程及其教学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3 杨南昌;学习科学视域中的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薛晶晶;美国和泰国学习者汉语普通话阳平与上声习得的实验研究[D];北京大学;2013年
5 刘玉静;合作学习的伦理审思[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姚德明;终身学习与组织学习和组织发展的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7 乔通;“运动与相互作用”主题中的重要概念及其学习进阶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8 崔国富;学习型社会建设与教育的使命[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王永锋;从“建构性学习”到“学生有效参与”[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弋文武;农村教师学习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以宣;感知教师支持、基本心理需要满足与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倦怠的关系[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2 李荣敬;不同情绪状态对学习判断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3 李兰翠;M00C学习平台的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4 孙航;农民工随迁子女学习生态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5 左扬扬;碎片化时代下企业微课程设计与应用[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6 戚政霞;基于翻转课堂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7 苏治芳;小学中高年级“微课题式”语文学习的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8 张华;提高中职生语文课堂学习动力的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9 强敏;“学困生”的现状调查与教育转化途径研究[D];宁夏师范学院;2015年
10 谢平;对初中学困生学习素质提高的情感教育研究[D];河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5859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585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