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之反思与构想
本文选题:古典教育 + 自由教育 ; 参考:《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摘要】:古典教育的精神,就是以公民教育为主要形态,以哲学教育为最高形态。古典教育就是自由教育、人文教育,与之相对应的则是技能教育。古典教育与技能教育之间的矛盾是贯穿整个西方教育制度史和教育思想史的一对基本矛盾。文艺复兴以来,古典教育模式受到了现代性即教育的大众化和实利化的挑战。针对甘阳和蒋庆倡导的博雅教育、经典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文章提出了通识教育三阶(背景教育、经典教育、对话教育)的构想。
[Abstract]:The spirit of classical education is to take civic education as the main form and philosophy education as the highest form. Classical education is free education, humanities education, and corresponding skill education.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classical education and skill education is a pair of basic contradictions running through the history of the western educational system and the history of educational thought. Since the Renaissance, the classical education model has been challenged by modernity, that is, the popularization and materialization of education. In view of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lassical education advocated by Ganyang and Jiang Qing,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ion of the third stage of general education (background education, classical education, dialogue education).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分类号】:G40-0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甘阳;;大学人文教育的理念、目标与模式[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3期
2 刘小枫;;当今教育状况的几点观察[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辉成;;化育万物谓之德——谈《庄子》的“德”[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赵妙法;Metaethics(后伦理学)与Metaphysics(后物理学)——粗议中西哲学之异同及中国有无哲学的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3 刘静芳;中国哲学的合法性——从冯友兰到张岱年[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4 钱善刚;;道:假设抑或承诺——胡适《淮南子》研究初论[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杨璨;;“火星文”的非语言特征[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6 钱善刚;;身行据乱 心写太平——康有为家思想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7 刘刚;;诠释论视阈中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观[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8 石约翰;封建、郡县与中国历史传统[J];安徽史学;2002年03期
9 郑亚莉;;道德选择—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内在诉求[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10 李卫东;;论幸福的社会属性[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放鸣;张儒雅;;地方审美文化研究:一个亟待重视的美学领域[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汪其昌;;信托财产权制度的特质及其经济学分析[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徐大建;;社会公平、和谐与经济效率[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4 高国希;;论个人品德[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晏辉;;论中国伦理学的三种形态[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林毅夫;;二十一世纪全球多极增长格局中的中国经济发展和文化复兴[A];北京论坛(2011)主旨报告集[C];2011年
7 刘文丽;;邓小平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政治话语的形成——对《邓小平文选》第2卷的重新解读[A];改革开放与理论创新——第二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8年
8 郭华;;从“就近入学”到“初中建设工程”——关于北京市初中阶段教育均衡发展的几点思考[A];改革开放与理论创新——第二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8年
9 孙桂丽;;也谈教育学术人生——学术的人生是至高的幸福[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刘可铄;;中国电视新闻的第二次改革:“公共新闻”——有节制的多元对话[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乔晖;语文教科书中学习活动的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6 王伟;《吕氏春秋》体道和治道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杨洋;求同存异: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8 张凤莲;马克思对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挑战[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晓华;失落与回归:默多克小说中人的本质问题[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吕庙军;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符号[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青梅;和谐社会视域下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自我调适[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英娜;《淮南子》“道”论及其文艺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淑文;《尚书》德治思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笛;论道德义务不能成为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柏久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与中美关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郑艳艳;社会进步标准的当代阐释[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姜虹;钱穆的清代学术史著作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符熠;生——梦——死:尤金·奥尼尔艺术世界的狂欢化特征[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微;中古罗马天主教会经济伦理的嬗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杨铭;先秦儒道游观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鲁宁;;自由教育与公民的培养[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8年05期
2 檀慧玲;;赫胥黎在近代科学教育普及和发展中的作用[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殷小平;;中国有通识教育传统吗?[J];复旦教育论坛;2007年01期
4 高慎英;;西方古代自由教育中的接受学习[J];教育评论;2008年03期
5 刘德华;论赫胥黎的科学教育思想[J];大理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6 肖朗;;施特劳斯对“自由教育”的哲学阐释[J];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06期
7 张飞;;施特劳斯自由教育思想与经典阅读[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8 潘希武;;自由教育的政治性格[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8期
9 郭三娟;自由教育·通识教育·素质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10期
10 潘正初;肖娟;;自由:教育的最高追求[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申仁洪;;论柏拉图的课程理念[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陈建翔;;从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的艺术教育思想述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檀慧玲;;赫胥黎在近代科学教育普及和发展中的作用[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徐卫红;;教育为了国家——柏拉图、卢梭教育思想的乌托邦色彩[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单中惠;;纽曼与《大学的理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余志祥;;孔子、柏拉图道德教育思想比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殷企平;;柏拉图和卢梭教育思想的异同[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方晓东;;斯宾塞科学教育思想的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黄明喜;;论中国现代教育的萌生——一种基于教育形态范式的教育史学阐释[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10 王建军;;论中国现代教育的产生与确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顾雪林;与世界教育大师零距离交流[N];中国教育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夏晨;为什么要自由教育?[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3 薛立民;不要被思想灼伤[N];中国教育报;2007年
4 记者 邢兆远;教育成为山东宁阳建设新农村动力源[N];光明日报;2006年
5 李争;“不同的城市”[N];中国教师报;2007年
6 柳萍;少点说教 多些演练[N];三峡日报;2006年
7 徐德昭;75所市民学校昨授牌[N];东莞日报;2008年
8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王德胜;中国特色的通识教育[N];光明日报;2008年
9 刘军伟 曹殿东;志丹开展“五项教育” 努力提升全民素质[N];延安日报;2008年
10 张华;牛泉镇“三化工程”育“蓓蕾”[N];莱芜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希武;学校道德教育的路径转变与作用界定[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吴妍;西方自由教育的流变与分化[D];西南大学;2009年
3 高慎英;论学习方式的变革及其知识假设[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原青林;“教育活化石”的考释[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张小勇;维柯教育哲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6 刘z巡,
本文编号:18041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804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