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学业评价的发展历程、新趋势及启示
本文选题:大规模学业评价 + 教育评价 ; 参考:《教育研究与实验》2014年01期
【摘要】:大规模学业评价是一种通过对特定数量学生群体的成就水平和教育相关性因素进行价值判断,来监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判断教育政策绩效的评价方式。近年来,大规模学业评价逐渐成为国际上盛行的教育评价模式,著名的大规模学业评价项目包括PISA、TIMSS、NAEP等。大规模学业评价在上个世纪50年代产生,90年代之后逐渐发展成熟,现在又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特征,对参与国的教育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它也对我国开展教育质量评价与监测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Abstract]:Large - scale academic evaluation is a way to evaluate the students ' learning effect and to judge the performance of educational policy . In recent years , large - scale academic evaluation has become an internationally popular mode of education evaluation . In recent years , large - scale academic evaluation has gradually become an internationally popular educational evaluation model , and the famous large - scale academic evaluation project includes PISA , TIMSS , NAEP .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2013年度青年基金项目“义务教育阶段基于学校层面的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测研究”(编号:13YJC88009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4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蕾;;我国大规模教育评价项目探究与实践[J];教育科学研究;2007年11期
2 王蕾;;基于大规模考试的教育质量评价[J];教育科学研究;2010年11期
3 洪志忠;;美国学生学业成就质量监测:NAEP的经验[J];全球教育展望;2008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宝娟;冯茂岩;;基于神经网络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设计[J];计算机时代;2008年09期
2 何一鸾;邓鹏;;走近PISA——国际学生评价项目综述[J];江苏教育研究;2008年15期
3 王云峰;胡进;张咏梅;;北京市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系统的构建[J];教育科学研究;2009年09期
4 张珍;蔡敏;;美国国家教育进展评定(NAEP)2009阅读评定及其启示[J];世界教育信息;2010年01期
5 孙智昌;;发展性学业成就调查何以可能[J];教育研究;2010年12期
6 王晓燕;;美国教育质量标准评述[J];中国教育政策评论;2010年00期
7 徐岩;丁朝蓬;王利;;新课程实施以来学生评价改革的回顾与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2年03期
8 韩家勋;;统一标准 综合评价——基础教育学业评价体系的改革取向[J];中国考试(研究版);2010年01期
9 龚国胜;;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问题与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年20期
10 梅松竹;朱文芳;;我国PISA研究的成绩、局限与展望[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洪志忠;教师绩效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赵红霞;影响初中生学业成绩差异的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恺;基于DEA和多元智能的教育信息管理理论与模型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刘晓庆;大规模学业评价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非非;美国NAEP公民教育评估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晨;美国全国教育进展评价体系(NAEP)的运行机制研究[D];徐州师范大学;2011年
3 丁丽丽;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政策的价值分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4 马小发;四川省凉山州彝区高中阶段彝族学生汉语文阅读能力调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5 霍桂霞;中学生物学业评价标准国际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于丹丹;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7 王芳;高校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因素影响力模型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8 梁润婵;TIMSS、PISA、NAEP科学测试框架与测试题目的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9年
9 张期梦;凉山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汉语阅读能力现状调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玉柱;成都市龙泉区“金凤凰”学校(经开区实验中学)学生阅读能力调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边玉芳;林志红;;增值评价:一种绿色升学率理念下的学校评价模式[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2 马晓强;彭文蓉;萨丽·托马斯;;学校效能的增值评价——对河北省保定市普通高中学校的实证研究[J];教育研究;2006年10期
3 崔允o7;夏雪梅;;试论基于课程标准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J];课程.教材.教法;2007年01期
4 周红;美国国家教育进展评估(NAEP)体系的产生与发展[J];外国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蕾;;PISA对大规模教育质量的评价解读[J];考试研究;2009年03期
2 陈喜增;;学校教育质量评价要重在自评[J];天津教育;1987年05期
3 叶长青;;关于学校教育评价的思考[J];学校管理;2004年01期
4 ;“评价”性思维:现代教育的科学维度——读《教育评价与测量》[J];教育与职业;2009年10期
5 顾志跃;;北京市教科所所长梅克提出: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的对象首先是学生[J];上海教育科研;1986年06期
6 李爱萍,党耀国;高等农林院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0年05期
7 徐财龙;李化树;;论学校教育质量评价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7年10期
8 李奕;;建立面向区域的教育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J];中小学管理;2007年02期
9 王连琴;;国际教育项目发展及其对我国中小学教育评价的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34期
10 袁振国;;教育评价的十大问题[J];上海教育科研;198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路德维珂·科拉罗;胡咏梅;梁文艳;;教育政策的监测与评价:概念、作用、系统框架[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王蕾;;我国大规模教育评价项目探究与实践[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与测量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李峰;辛涛;;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数学成绩的比较——倾向分数在大规模教育评价中的应用[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与测量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陈燕红;;古为今用:陶行知教育评价思想初探[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与测量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侯光文;;关于教育评价元评价的探讨[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6 齐梅;;考试与教育评价理论的沿革[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7 刘继和;米佳琳;陈芳芳;;发达国家和地区教师能源教育政策及启示[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8 陶岩;孙成起;;21世纪基础教育质量评价的思考[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9 田静;施江滨;;美国教育政策中“农村”概念界定的应用与问题[A];农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10 翟巧相;;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美国联邦政府对印第安人的教育政策[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明熹;公平:教育政策的基本价值取向[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葛洪才;以公平理念审视教育政策[N];中国改革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贺春兰;关心现实问题、关怀弱势群体、关注制度创新[N];人民政协报;2003年
4 袁振国;全面建设小康:教育政策选择的重点与难点[N];中国教育报;2003年
5 朱四倍;择校考量政府教育政策[N];人民法院报;2005年
6 杨金溪;“最猛教育政策”能否影响全国[N];中国财经报;2007年
7 王柏玲 何连弟 姜澎;以改革促进教育事业发展[N];文汇报;2000年
8 孙霄兵;农村教育政策的弱势局面开始改变[N];人民日报;2007年
9 朱金花;公平视角下教育政策理念转向[N];吉林日报;2005年
10 邓聿文;谁制造了中国的教育差距[N];友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晓庆;大规模学业评价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2 赵爽;教育政策合法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王举;论教育政策的价值基础[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4 李占萍;清末学校教育政策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5 冉源懋;从隐性生存走向软性治理[D];西南大学;2013年
6 周彬;教育政策基础的经济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全力;国家教育政策对基层教育管理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朱金花;教育公平:政策的视角[D];吉林大学;2005年
9 周小虎;利益集团视角下的美国教师组织对教育政策影响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王俭;基于价值尊重与价值认同的教育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丹丹;教育资源积聚与政府政策选择[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葛安娜;从“减负”反观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黄建军;伦理视角下的教育政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凌凌;教育政策的人文性价值取向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5 樊凌衡;美国“肯定性行动”计划及其对中国教育政策的启示[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王巧云;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7 戴林;新世纪日本的教育改革[D];湖南大学;2008年
8 靳岩;中外教师对学生评价模式差异的比较与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程细平;我国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的政策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10 凌远宏;私人基金会在美国教育上的角色和作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0952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2095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