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学习与媒体的双重变奏——美国教育技术思想流变

发布时间:2019-04-10 14:16
【摘要】:审视美国教育技术思想流变过程可以发现,"媒体"和"学习"这对范畴相互影响、融合,成为推动美国教育技术思想创新和发展的重要动因。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使教育技术呈现出不同的形式,并涌现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代表人物。学习科学领域的出现,加深了这二者的融合,对教育技术的理论创新和实践领域的拓展带来新的启示与方向。美国教育技术思想的历史流变对我国教育技术领域学科体系与理论的成熟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Abstract]:It can be found that "media" and "learning" influence each other and merge with each other, which is an important reason to promote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merica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wo makes the educational technology take on different forms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stages, and the representative figures with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emerge. The emergence of the field of learning science deepens the integration of the two, and brings new enlightenment and direction to the theoretical innovation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nd the expansion of the field of practice.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America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though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maturity of the discipline system and theory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technology in China.
【作者单位】: 河北大学教育学院;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基金】:2014年河北省教育厅青年项目“美国教育技术学术思想发展研究”(SQ141025)
【分类号】:G4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梁林梅;;贝拉·巴纳锡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02期

2 梁林梅;郑旭东;;美国教育技术领域的先驱、智者和引路人:詹姆斯·芬恩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8年10期

3 何克抗;论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深化改革(上)——关于ME命题的论证[J];电化教育研究;1999年01期

4 赵建民;郑旭东;桑新民;;教育工程学思想探源——视听教育先驱者查特斯及其学术命运[J];开放教育研究;2008年02期

5 郑旭东;;“学习”与“媒体”的历史纷争与教育技术领域的未来(四)——学习科学的崛起与学媒关系及教育技术领域的未来[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8年10期

6 贾义敏;;学习的未来:学会解决问题——戴维·乔纳森教育技术思想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9年03期

7 桑新民;;学术权威人物个案研究的理念与方法论——美国教育技术学领军人物学术思想研究述评[J];现代教育技术;2010年01期

8 桑新民;;现代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创新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3年09期

9 桑新民;郑旭东;;凝聚学科智慧 引领专业创新——教育技术学与学习科学基础研究的对话[J];中国电化教育;2011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雪;;杜威的认识论对“二元论”的“克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2 黄鹤飞;以终身学习为导向的E-Learning系统的设计[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杨汉麟;李贤智;杨佳;;余家菊留英时期的教育活动与思想述评[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杨汉麟;李贤智;杨佳;;余家菊留英时期的教育活动与思想[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5 陶源;;外语教学中如何引导大学生自主学习[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6 耿兰芳;张志红;;学习态度对英语学习成绩影响的实证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7 刘名;;高职《商务谈判》课程教学研究[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8 秦俊巧;;中小学课堂教学生活化初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9 刘婉婷;;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开展大班教学后个性化教学的重要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10 肖春苓;;高职高专英语语法教学初探[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立华;;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及其现实选择[A];2010北京高教学会高职研究会学术年会“金商祺”杯优秀论文专辑[C];2010年

2 段会冬;;从农村城镇化看农村教育的目标定位问题[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白银;;国内教育技术媒体研究概述[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我读《民主主义与教育》[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舒志定;;马克思教育思想的人文特质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李劲松;;杜威教育目的观中的民主思想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李学;容中逵;;论教育目的的生成性——基于杜威与怀特海的比较分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高迎爽;;社会人的和谐发展——杜威教育思想的一种解读[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郑玉飞;;理想与热情的教育实践者——三位美国教育家与设计教学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曹玉杰;;从主动作业到研究性学习——儿童、课程、社会联系的纽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9)——外国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谷志忠;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教学设计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郝进仕;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战略与战略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刘颖;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薄振杰;中国高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曹立新;思想政治工作情境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7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段鹏;开放的艺术及其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文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新月;我国大学公民教育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桑新民;郑旭东;;创造信息时代的欧克博奇[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2 梁林梅;;贝拉·巴纳锡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02期

3 丁煜;桑新民;;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教学系统专业与学习系统研究所评介[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4 梁林梅;郑旭东;;美国教育技术领域的先驱、智者和引路人:詹姆斯·芬恩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8年10期

5 桑新民;技术—教育—人的发展(上)——现代教育技术学的哲学基础初探[J];电化教育研究;1999年02期

6 李妍;;乔纳森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理论的系统研究与当代启示[J];开放教育研究;2006年06期

7 赵建民;郑旭东;桑新民;;教育工程学思想探源——视听教育先驱者查特斯及其学术命运[J];开放教育研究;2008年02期

8 郑旭东;;学习研究新学科创建的辉煌历程——学习科学成功之道探秘[J];开放教育研究;2011年01期

9 桑新民;谢阳斌;;21世纪:学习向何处去——绿色学习研究论纲[J];开放教育研究;2011年02期

10 桑新民;科教兴国的教育使命──实现人类学习方式的历史性变革[J];人民教育;1999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莉;美国教育技术政策的沿革[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0年05期

2 张志桢,乌美娜;1988~1995年美国教育技术的状况与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1998年03期

3 谢百治;美国教育技术简介[J];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09期

4 张立新,张丽霞;反思美国教育技术[J];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08期

5 张京,曹仁清;美国教育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6 楚行军;;美国教育技术利用研究现状——《教师应当了解的技术知识:观点与实践》评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6年01期

7 王运武;;关于美国教育技术概念演化的分析与思考[J];软件导刊;2006年12期

8 张怀浩;缪静霞;杨雪;;基于美国教育技术标准第二版内容的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8年12期

9 梁林梅;郑旭东;;美国教育技术领域的先驱、智者和引路人:詹姆斯·芬恩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8年10期

10 马周周;;美国教育技术转向的重要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郭华;刘迎春;;中美教育技术标准(规范)初探[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美国教育技术政策 二十年回顾[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立新;美国教育技术发展史研究[D];河北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冯云珠;20世纪上半叶美国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2 张晓霞;1990年代以来美国教育技术的政策报告与发展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刁礼新;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曦;中美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的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4558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24558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c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