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教学促进能力发展的复杂关系和有效教学方式
[Abstract]:The influence of knowledge teaching on the development of ability may produce four states: positive and negative balance and imbalance. The degree of natural transformation of knowledge into ability is quite limited, and conscious teaching is an effective way for knowledge teaching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bility to achieve positive balance and imbalance. It is a way to achieve the greatest effect of ability development with small investment in knowledge teaching. Different disciplines, such as mathematics, Chinese and pedagogy, have different fields and levels, and need different abilities and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 Different knowledge teaching activities should choose different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knowledge fields, levels and teaching objectives, promote the effective teaching of knowledge, the effective transformation of knowledge to abilit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ers' educational and teaching ability.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BAA100013)
【分类号】:G4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周林东;;培根名言“知识就是力量”三解——兼论弗兰西斯·培根的宗教观对其知识观的影响[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2 王玉j;论哲学发展的新阶段[J];东岳论丛;2005年04期
3 周洪林,吴国平;赢在起点 输在终点——对我国传统教育所谓基础扎实误区的批判[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1年06期
4 沃尔夫冈·顾彬,王祖哲;误读的正面意义[J];文史哲;2005年01期
5 朱光烈;“知识就是力量”吗?[J];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6 日月河;和谐就是力量——兼评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年10期
7 夏甄陶;知识的力量[J];哲学研究;200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洪月;;语文教学应回归生活——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2 卢帮明;《汽轮机设备与系统》教改的探讨[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3 贺建立;;略论培根的实践观[J];安徽大学学报;1991年04期
4 曾裕华;;论古希腊哲学研究方向的转变[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5 沙红兵;;“文体对拟”:古代文学创作与批评的一个特点——以古文(批评)家的创作与批评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6 赵含韫;社会互动视野中的新型师生关系[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7 李国庆;;从实用主义德育理论到品格教育——美国道德教育理论的演变[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8 韩传信;翟莉;;德育知识·德育观念·德育智慧——《德育原理》教学目的论探讨[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钟文芳;试论裴斯泰洛齐“一切为了孩子”的教育理论[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10 李海艳;;校园文化的隐性教育[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彭彦录;;论君特·格拉斯小说中的反乌托邦情结[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俞可;;校长专业发展研究的方法论探索:社会化路径[A];教育领导研究(第一辑)[C];2009年
3 肖绍明;;教育学的话语分析转向[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4 王汉生;;效用度量的新方法及其度量结果[A];陕西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年会“西部大开发10年”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柯华庆;;科斯命题的逻辑视角[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6 李兰芬;王永明;;从人的全面发展看科技的伦理禁区[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赵名宇;;文艺复兴以来自然观的历史演变[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8 卢艳君;;对默顿科学社会学未来发展走向的思考[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9 赵克;;论“划界”何以可能[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10 龙佳解;蒋晓东;欧庭高;;论杜威的科学划界观[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周颖;网络英语学习生态系统中的教师作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5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二玲;图画故事书翻译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梁巍;宋代童蒙阶段的行为规范教育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3 吴迪;试论情境型试卷——高考语文试卷的实用性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宋浩;民族性与比较科学哲学[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占民;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彬;舞龙快乐合作式教学模式在上海市部分中学课外体育活动中开展的实验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7 王满玉;沈阳市沈河区初中生命教育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丹璐;中学德育活动课程实施的现状及对策[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罗珍资;基于生态学的大学生自主管理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杨小强;对我国资格刑的分析与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刘长明;发展的革命——从可持续发展到和谐发展[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2 苏宝梅,刘宗贤,刘长明;和谐伦理学宣言——为了所有生物和非生物存在的和谐发展[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3 刘长明;天人合意论——对天人和谐的一种大写意式阐释[J];齐鲁学刊;2004年05期
4 刘长明;和谐文明论纲[J];学术界;2005年01期
5 沃尔夫冈·顾彬,王祖哲;误读的正面意义[J];文史哲;2005年01期
6 培根!英国;新工具[J];语文世界;1997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震;数学基础知识教学应突出整体联系的观点[J];天津教育;1994年10期
2 张琼;陈佑清;;“知识型实践能力”及其教育意蕴和培养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10年24期
3 钟启泉;;“知识教学”辨[J];教育探究;2007年03期
4 钟启泉;;“知识教学”辨[J];上海教育科研;2007年04期
5 周奇兵;美育要深植于历史知识教学之中[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999年02期
6 孙曙;;影响课堂教学功能定位的因素及课堂教学有效性判断[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7 南国农;能力的结构与培养[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1期
8 李孝忠;;怎样了解学生的能力[J];中小学教师培训;1996年02期
9 侯恕;;对素质教育中知识教学改革的思考[J];基础教育课程;2006年02期
10 许武育;;教学中的激发动机与能力发展[J];吉林教育;2008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陆倩微;;论心理健康与创新能力发展的关系[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2 邓旭阳;郭晋林;王小玲;周曼云;李学海;;团体心理训练促进大学生个性与能力发展研究[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3 郑和均;陈娉美;邓京华;;中学生推理能力发展的测验研究[A];全国第五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4年
4 王立伟;;试论辩证唯物主义的能力发展观[A];全国第五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4年
5 季慎英;;汉、维族儿童与青少年美感体验能力发展的比较研究[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6 杨宗义;姚平子;刘重庆;黄煜烽;全国青少年心理研究协作组;;我国在校青少年推理能力发展的研究[A];全国第五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4年
7 左梦兰;陶云;;4—8岁儿童数学运算能力发展的实验研究[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8 河北沧州教育局华油分局第一中学课题组;;心理健康与创新能力发展关系研究[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9 辽宁省绥中利伟高中课题组;;高中生心理健康与创新能力发展关系研究[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10 张传燧;;孔子“学习中心”教学论思想及其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志平(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教科院);知识教学:教育的中心任务[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无锡市锡山教师进修学校 严育洪;授人以“欲”,,先于“渔”[N];江苏教育报;2010年
3 江苏省无锡市教师 张蛰;来吧,同行们——让我听到你的声音![N];天津教育报;2010年
4 郭元祥;我们需要关注知识之后是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8年
5 陈涛;老师,别剥夺孩子犯错的权利[N];中国教师报;2010年
6 孙振东;歧义颇多的"教学回归生活世界"[N];中国教育报;2006年
7 永昌电厂子弟学校 潘晓琴;教师应具备的“五心”[N];金昌日报;2006年
8 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 杨福家;培养公民: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N];联合时报;2007年
9 杨晓宏邋张学军;别让技术绊住了脚步[N];中国教育报;2007年
10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 王定新;教育的终极追求:以学生发展为本[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阎亚军;知识教学与学生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黄黎明;知识教学的文化哲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3 张琼;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取向的知识教学变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朱超华;教师核心能力发展与教师管理模式变革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卫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周晓静;课程德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仲建维;沉重的主体[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李召存;课程知识的意义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张家琼;教学网络组织系统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10 潘光文;课堂文化的批判与建设[D];西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若明;乡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爽;4~7岁儿童真实—表面情绪区分能力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外表—真实区分能力的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3 张毅;社会建构论对科学教育观的影响评析[D];西南大学;2008年
4 邱晓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行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国芝;论思维教学[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6 史婷;高中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个案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7 向远辉;中小学生控制变量能力发展的案例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8 袁琳;9-11岁儿童日常情境中传递性推理能力发展的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赵云环;教师关心能力的提升策略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10 刘丽英;幼儿抗挫折能力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4775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2477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