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教育之对话本真及其对教育管理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9-05-21 17:05
【摘要】:教育只有以本真的方式存在,才能永葆其本质。在中西方文化与教育的源头上,两位教育大师孔子和苏格拉底创造的对话教育之古典范本以原始、质朴和天然的方式呈现了教育的原生态和本真存在方式。教育赖以发生的几种主要形式都是以对话的样式存在的。教育之本真在对话,它以对话而存在,因对话而发展。教育对话本真对教育管理的启示在于:要采用顺应教育对话本真的管理方式,使教育管理更加人性化、科学化和民主化;要用对话重建教育管理的内在关系,形成一种内在的良性互动机制;要用对话促进教育管理去行政化;要用对话解放教育管理人性,释放教育管理内在活力与动力。
[Abstract]:Education can only exist in this way in order to keep the essence of the essence. In the source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and education, the classical model of the dialogue education created by the two masters, Confucius and Socrates, presented the original, simple and natural way of the original, simple and natural way. The main forms on which education is to take place are in the form of a dialogue. The true nature of education is in the dialogue, and it exists in dialogue and is developed for dialogue. The enlightenment of the education dialogue to the education management is to make the education management more human, scientific and democratic by adopting the real management mode of the conformity education dialogue, and to form an internal benign interaction mechanism with the internal relation of the dialogue and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educ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use dialogue to promote the administration of education management; to use dialogue to free education to manage human nature and to release the inherent vitality and power of education management.
【作者单位】: 贵州大学;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教育管理对话范式研究”(10XJA880001) 贵州大学引进人才科研项目“对话教育管理观研究”(2009010)
【分类号】:G40-05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周青山;对孔子启发式言说方式的几点认识——兼与邓晓芒教授商榷[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刘耘华;作为意义生成方式的“问与答”:孔子与苏格拉底[J];中国比较文学;200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颖;;交往实践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2 陈虹;;西方现代童话中的成长仪式原型及文化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唐勇,朱长华;学校教育资源分配探讨[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4 韩传信;;农村中小学教师德育素养提升途径的探讨[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5 杨凤仙;;关于校本教研建设的思考[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胡靖;;马克思主义视阈中的学校德育观转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7 周志刚;孟娜;;对话教学现实问题透视[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8 张锦智;张春秀;;大学生道德人格塑造的主体间性视角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9 徐在中;;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道德教育的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岳伟;;论关注学生快乐体验的大学课堂教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洋;求同存异: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颖;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李向京;瞿小松音乐中的文人精神[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崔学荣;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朱德友;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8 曹立新;思想政治工作情境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9 刘吉林;权力博弈下高等教育评估合法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孙余余;人的虚拟生存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邓晓芒;苏格拉底与孔子的言说方式比较[J];开放时代;2000年03期

2 晁福林;对于孔子教育思想的若干新认识[J];孔子研究;1999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尉小珑;以发展的理念推动教育管理[J];教育科学研究;2001年04期

2 邹庆林;切实改进和加强高校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3 张宏军;教育管理中的激励问题探讨[J];河南职技师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1年01期

4 康翠萍;教育管理的归属与定位之我见[J];上海教育科研;2001年02期

5 郭月芝;教育管理在亚洲的发展趋势[J];教学与管理;2001年22期

6 翁亦诗;教育管理如何应对入世的挑战[J];教育发展研究;2002年05期

7 徐锋;学分制条件下如何提高教育管理效能[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8 甘诺,张春亮;借读生的心理分析及其教育管理对策[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2年02期

9 李秀玲;浅谈当前中小学教育管理的基本走向[J];中国冶金教育;2002年05期

10 孟卫青;20世纪西方教育管理“理论运动”的回顾与反思[J];教育导刊;2002年Z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法琨;;教育管理与人道主义——论教育的历史与现实之沟通[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2 张玲;;浅谈对中职学生的教育管理[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3 陈如平;;美国“教育管理合作计划”的回顾与反思[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4 张伟;;谈优等生的教育管理[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5 杨孝其;;传承文化瑰宝,创教育管理新局面[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C];2013年

6 刘增安;;创建教育管理学分制,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A];高等职业教育的春天——2006年“高等职业教育与应用型人才培养”专家论坛文集[C];2006年

7 贾志毅;;完善教育管理长效机制 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A];“创新领导科学 增强执政能力”座谈会论文集[C];2004年

8 曾福清;;论信息时代资源数据库对教育管理的意义——基于建立辅导员工作资料数据库的视角[A];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顾国梁;;适应独生子女特点 做好学生公寓教育管理工作[A];研究与交流——北京高校后勤学生公寓工作研究论文集[C];2003年

10 彭德文;;学校教育管理之我见[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2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吕诺;我国四方面入手加强教育管理[N];东方城乡报;2007年

2 记者 严晶晶;宁波着力培养教育管理名家[N];中国教育报;2011年

3 ;《沟通与分享:中西教育管理领衔学者世纪汇谈》[N];中华读书报;2002年

4 张小卫;苍溪五措施加强“留守儿童”教育管理[N];广元日报;2007年

5 通讯员 冯占先 魏海军;安泽县采取三项举措教育管理大学生村干部[N];临汾日报;2008年

6 张斌 记者 吕游;切实加强教育管理 共同关爱留守学生[N];黑河日报;2009年

7 田华;从中职教育的“虚胖”看教育管理指令性的弊端[N];天津教育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李益众;镇级教育管理期待出新[N];中国教育报;2013年

9 昆明市呈贡区委组织部;加强失地农民中党员的教育管理[N];云南日报;2013年

10 陈传荣;发展教育管理难如何破题?[N];组织人事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金保华;论教育管理的伦理基础[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孙玉丽;教育管理审美价值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 杨明宏;教育管理的人性逻辑[D];西南大学;2011年

4 陈如平;效率与民主[D];北京师范大学;199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万志;教育管理创新的哲学视界[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吴景松;权力与对话:教育管理观的转变[D];苏州大学;2004年

3 何伟强;关于教育管理人性理论的反思与建构[D];浙江师范大学;2005年

4 李菲;当代教育管理学术话语分析[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5 罗建河;教育管理公平初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6 楚旋;西方自然连贯主义教育管理观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07年

7 幸娟;关于教育管理中隐喻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汤岭球;湖南省教育管理基础数据共享系统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9 何志伟;30余年教育管理学科的研究取向[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10 林有楠;福建基层理论教育管理的实践与创新[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4822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24822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9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