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日本国际理解教育的考察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0-08-01 20:13
【摘要】:20世纪的人类经受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创伤,战后世界依然时时笼罩在霸权主义、民族和宗教冲突的阴影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来临,国际经济、文化交流日益扩大,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相互依赖日益增强。环境、人口、能源、粮食、艾滋病等困扰全球的问题需要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携起手来共同应对。国际理解教育是在人们的心里建立保卫和平的屏障,加深不同民族、宗教、文化间理解的根本方法。日本响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倡导在50年代起就提出了国际理解教育。尤其是日本成为第二号经济大国以后,为了适应全球化时代的国际交流,为了实现从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的意图,必须提升日本人的国际意识和国际交往能力。20世纪70年代以后国内外国人口的持续高速增长加速了国内社会多元化的进程。对青少年进行国际理解教育是日本国内多元文化共存的需要。国际理解教育是90年代以来的日本教育国际化的主要特征。 前言部分介绍了当代日本的国际理解教育的研究背景与现状,论述了本选题的目的、理论意义及现实价值,并且指出当前我国教育界对该课题研究的一些不足。 论文第一部分对国际理解教育的内涵、国际理解课程开发的领域和原则等做了论述。第二部分分析日本施行国际理解教育的背景条件。 第三部分对日本在青少年中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方法进行概要的叙述。包括广泛开展关于国际理解教育的研究;重视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民族文化传统教育和国语教育;加强外语教育教学:体现在中小学课程中的国际理解教育。 第四部分重点介绍了日本中小学如何把实现犀际理解教育的目标与中小学学科教学中紧密结合起来。包括日本基于国际理解教育的外语教学改革,以国际理解教育为背景的母语教育,还有渗透和体现国际理解教育理念的地理、历史教学。 第五部分是关于20世纪70年代以后,日本社会外国人口增加,社会结构趋于多元化的现实条件下,日本施行的“国内理解教育”的情况。即对国内的外国人子女、归侨子女进行跨文化教育,还对日本本国的青少年施行对在日朝鲜人、新来外国人和归侨的理解教育。国内理解教育体现了多元文化教育的特点。 第六部分,作者指出日本政府和社会具有一些与国际化和国际理解不相协调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G531.3
本文编号:2777945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G531.3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江静;张慧;;浅谈日本高校教师队伍建设[J];时代教育;2012年17期
2 黄晓婷;黄崴;;美、英、日三国全球公民教育政策探微[J];外国教育研究;2010年08期
3 杨秀玉;杨勇;;回顾与展望:日本中小学公民教育管窥[J];外国教育研究;2012年02期
4 姜星海;邬晓娟;;我国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研究进展[J];中国教师;2013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利君;地方高校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夏灵;日本国际理解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779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2777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