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播客呈现方式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眼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4 00:14
本文关键词:视频播客呈现方式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眼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视频网站的发展,视频播客已广泛应用于网络学习中。由于视频播客可以通过呈现生动的视觉信息来传授知识,研究者认为它更容易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因此,视频播客的学习效果引起了研究者和教育实践者的广泛关注。研究者普遍认为,认知负荷和社会存在感是影响视频播客学习效果的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在视频播客中添加社会线索可以提高学习者的社会存在感程度,但同时可能也会引起额外的认知负荷,最终影响其学习效果。如何提高学习者的社会存在感,同时控制认知负荷,以提高学习效果,是本研究的出发点。以往关于视频播客学习效果等方面的研究,主要采用传统的问卷法进行前后测,对于最能反映学习过程的学习者的视觉心理极少关注。本文通过比较多种呈现方式的视频播客的学习效果,以探索最利于大学生学习的呈现方式;并以社会存在感理论和认知负荷理论为理论基础,探讨学习效果最好的视频播客产生的社会存在感程度和认知负荷大小;利用眼动追踪技术,记录大学生视频播客学习过程的眼动信息,从视觉心理层面试图揭示大学生在学习效果最好的视频播客中的注意分配和认知加工特点,以期为网络学习中的视频播客的有效设计提供参考。 基于文献分析,综述了当前视频播客在网络学习中的应用现状和相关研究现状,视频播客呈现方式学习效果影响,以及影响视频播客学习效果的因素,并结合视频播客在网络学习中的实践应用情况,归纳了网络学习中4种视频播客的主要呈现方式。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个视频播客学习的眼动实验。本研究以84名大学生为被试,以视频播客呈现方式为自变量(包括4个水平,即PPT演示文稿形式、无PPT教师教学形式、有PPT教师教学形式和课堂教学实录形式),采用被试间设计,探讨视频播客呈现方式对学习效果的影响,以及呈现方式影响学习效果机制。 通过研究,我们得到了以下一些主要结论: 1、有PPT教师教学形式的视频播客的学习效果最好。 2、有PPT教师教学形式的视频播客产生较高的社会存在感。 3、有PPT教师教学形式的视频播客产生较低的认知负荷。 4、有PPT教师教学形式的视频播客中,学习者分配更多的注意力于教师。在此呈现方式的视频播客学习中,学习者在21分钟左右进入疲劳状态。
【关键词】:视频播客 呈现方式 学习效果 社会存在感 认知负荷 注意分配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43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1 绪论10-15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0-12
- 1.1.1 研究背景10-11
- 1.1.2 研究意义11-12
-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12-15
- 1.2.1 视频播客12
- 1.2.2 视频播客呈现方式12-13
- 1.2.3 社会存在感13
- 1.2.4 认知负荷13-15
- 2 文献综述15-27
- 2.1 网络学习中视频播客相关研究15-19
- 2.1.1 网络学习中视频播客的学习效果15-16
- 2.1.2 与其他教学策略的比较研究16-17
- 2.1.3 视频播客对学习者的影响17
- 2.1.4 学习者对视频播客态度和知觉17-18
- 2.1.5 学习者在视频播客学习中的策略18-19
- 2.2 视频播客呈现方式的相关研究19-24
- 2.2.1 视频播客呈现方式对学习成绩的影响19-20
- 2.2.2 视频播客呈现方式与社会存在感的关系20-21
- 2.2.3 视频播客呈现方式对学习者认知负荷的影响21-22
- 2.2.4 视频播客呈现方式对学习满意的影响22-23
- 2.2.5 视频播客呈现方式对注意分配的影响23-24
- 2.3 文献总结24
- 2.4 理论基础24-27
- 2.4.1 社会存在感理论24-25
- 2.4.2 认知负荷理论25-27
- 3 问题提出与研究设计27-30
- 3.1 问题提出27-28
- 3.2 研究总体设计28
- 3.3 研究假设28-30
- 4 研究方法30-34
- 4.1 被试30
- 4.2 实验仪器30
- 4.3 实验材料30-32
- 4.3.1 视频播客材料30-31
- 4.3.2 测量工具31-32
- 4.4 实验程序32-33
- 4.6 统计方法33-34
- 5 结果34-46
- 5.1 年龄的组间差异34
- 5.2 先前知识的组间差异34
- 5.3 学习效果的协方差结果34-36
- 5.3.1 再认测验34-35
- 5.3.2 迁移测验35-36
- 5.4 社会存在感的方差分析结果36-37
- 5.5 认知负荷的方差分析结果37-40
- 5.5.1 认知负荷问卷37-38
- 5.5.2 从眼动数据分析认知负荷38-40
- 5.6 有PPT教师教学形式的视频播客的眼动数据分析40-42
- 5.6.1 注意分配41
- 5.6.2 眨眼持续时间的变化41-42
- 5.7 被试对视频播客学习的反馈意见分析42-46
- 6 讨论46-50
- 6.1 视频播客呈现方式对学习效果的影响46
- 6.2 有PPT教师教学形式的视频播客产生的社会存在感程度46-47
- 6.3 有PPT教师教学形式的视频播客产生的认知负荷大小47-48
- 6.4 有PPT教师教学形式的视频播客的注意分配和认知过程48
- 6.5 不足与展望48-49
- 6.6 对教学的启示49-50
- 7 结论50-51
- 参考文献51-57
- 附录57-65
- 致谢6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朱振华;吴晓娟;王磊;亓磊;;基于眨眼持续时间的司机疲劳检测方法[J];计算机工程;2008年05期
2 赖日生,曾晓青,陈美荣;从认知负荷理论看教学设计[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3 李淑X;;播客教学应用的国内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软件导刊;2013年07期
4 曹宝龙,刘慧娟,林崇德;认知负荷对小学生工作记忆资源分配策略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年01期
5 张家华;张剑平;黄丽英;彭超云;林晓芬;;“三分屏”网络课程界面的眼动实验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09年06期
6 徐琦;;浅析虚拟环境下的社会存在感理论[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年24期
7 闫国利;熊建萍;臧传丽;余莉莉;崔磊;白学军;;阅读研究中的主要眼动指标评述[J];心理科学进展;2013年04期
8 褚衍梅;周栋;;关于视频播客在国外教育中应用研究的文献综述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年35期
本文关键词:视频播客呈现方式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眼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32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323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