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探索与应用
发布时间:2021-10-05 08:35
以"案例启发+体验学习+实践巩固"为特征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将心理健康知识寓于情感体验、反思领悟、行为训练、交往互动中,既关注知识的获得,又关注"情感"和"行为"本身,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深化了学生的情绪情感,提升了学生的心理体验与认识,激发了学生的内在能量,实现了学生的心理行为改变,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现"知""情""行"三个教学目标的有效路径。
【文章来源】: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8,(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一、注重教学设计, 优化教学内容与课程形式
1. 坚持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与提高心理素质的结合。
2. 坚持思想理论学习与主动参与体验的结合。
3. 坚持灌输式教育与团体互动式教育的结合。
二、实施体验式教学模式, 深化心理感悟与体验反思
1. 创设具体情境。
2. 唤起心理体验。
3. 交流分享感受。
4. 反思内化体验。
5. 迁移学习经验。
三、拓展第二课堂, 强化经验迁移与行为改变
1. 主题教育活动推广认知, 营造良好校园支持氛围。
2. 实践体验活动消除误区, 增强对心理咨询认同感。
3. 团体心理辅导按需施教, 加强心理素质教育的深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疏离与回归:开展体验式教学的思考——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例[J]. 许志红. 现代教育科学. 2014(09)
本文编号:3419376
【文章来源】: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8,(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一、注重教学设计, 优化教学内容与课程形式
1. 坚持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与提高心理素质的结合。
2. 坚持思想理论学习与主动参与体验的结合。
3. 坚持灌输式教育与团体互动式教育的结合。
二、实施体验式教学模式, 深化心理感悟与体验反思
1. 创设具体情境。
2. 唤起心理体验。
3. 交流分享感受。
4. 反思内化体验。
5. 迁移学习经验。
三、拓展第二课堂, 强化经验迁移与行为改变
1. 主题教育活动推广认知, 营造良好校园支持氛围。
2. 实践体验活动消除误区, 增强对心理咨询认同感。
3. 团体心理辅导按需施教, 加强心理素质教育的深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疏离与回归:开展体验式教学的思考——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例[J]. 许志红. 现代教育科学. 2014(09)
本文编号:34193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3419376.html